相关文章  
  • 佛罗伦萨古韵浓
  • 曼德拉的人生真谛
  • 迪拜140亿美元打造人工棕榈岛
  • 组图:热情如火 全球六大美人国
  • 组图:06世界最昂贵的私人岛屿
  • 坪坦河上看廊桥
  • 外国游人在中国
  • 温美兰汤美人多
  • 自游自在南澳岛
  • 亚龙湾观海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三色开罗

    矗立了数千年的方锥体石砌建筑,以及不知经过多少年风雨磨砺的沙海,都在见证和诉说着曾经踏足这块土地的过客: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柏拉图、希罗多德、恺撒、拿破仑……荣与辱,兴和废,诞生与湮灭,在这巨大的金字塔前,都显得那样渺小和微不足道。

      往塔的四周俯瞰,古迹不计其数。东南面,萨拉丁城堡上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的尖塔利剑般直刺苍穹;南边,教堂区的十字架高耸云际;无处不在的清真寺顶端的新月挑破晨曦。正午的阳光下,透着数千年气息的古建筑被照得熠熠生辉,尘灰中夹杂着金-,把一个沉甸甸的文明实体渲染得一览无遗。整个开罗,仿佛就是一座庞大的博物馆,每一件馆藏都在岁月的更迭中被洗刷成金灰色。这座博物馆包容了多种文明的积淀,只是它太陈旧了,太苍老了,苍老得有些步履蹒跚,原来它是被历史的重量和文明的厚度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开罗塔的脚下,尼罗河水泛着蓝色的波光,正神态自若地悠悠北上。埃及被古希腊哲学家希罗多德称为“尼罗河的恩赐”,一代代埃及人,都是靠着尼罗河水的哺育休养生息的,没有了这条温柔慈祥的母亲河,哪怕是母亲河的蔚蓝色变成了浑浊色,都不会有埃及,更不会有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埃及人。难怪埃及人那样珍惜他们的母亲河,把它看成是圣水和生命之源,人们可以在埃及众多文人墨客的作品中,轻而易举地找到他们对尼罗河的吟颂、赞美和褒扬。

      绿色是蓝色的延续。有了尼罗河,包括开罗在内的埃及大地才充满勃勃生机。尼罗河宛若一条蓝莹莹的闪亮缎带,袅袅婷婷地从开罗的躯体上轻轻滑过,不经意间滑出了一片翠绿,滑出了丰饶和肥沃。在尼罗河的灌溉下,开罗和尼罗河经过的其他流域一样,被滋润得处处都适合耕作和播种,随便栽一棵树,便可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一道道沟渠河汊,一条条水系支流,遍布尼罗河两岸,默默无声地连接四方,把富庶和丰收撒向大地。

      说到底,绿色是埃及人改造自然的印迹。喝足了尼罗河水的埃及人,开始悉心回报这条河流的养育之恩,他们加倍地努力着,用双手和汗水,不断创造着绿色的新生活。在开罗,人们在一幢幢楼宇的前后左右,都栽植了浓荫匝地的绿树和萋萋青草,使新来乍到者恍然间忘记了埃及还是一个沙漠大国。开罗城郊,荷锄的农民怡然自得地弯腰在田间劳作,把农田装扮得绿色盈目,沁人心脾。这些,无不是埃及人利用得天独厚的尼罗河水,辛勤浇灌耕耘的结果。

        《人民日报》 (2006-06-20 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