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初夏在英德,三日盘桓,看山、看水、看石,赏这英德“三宝”,甚觉其“英名”不虚。 英德水丰,有三江汇流于此。北江源远流长,穿城而过,与翁江、连江,臂膀相连,形成丰富的水资源。大江流日月,造化钟灵秀。英德人有幸,大自然留下了幽深迷离达千余米的仙桥暗河两处,中间与五公里的地上明河相接。坐船而行,在地上河看乡野风光,也可游地下河赏溶洞奇景。 亿万斯年,水滴石穿,万物添彩。英德这水,大者有三江逶迤延绵,小者有长湖精细如镜;暗有岩洞水石奇巧,明有湖塘澄丽清幽。长河暗流,泽被万物,遂成为刚刚兴起的旅游胜景。也许是这南国丘陵之地,水气易为储蓄之故,那天,我们在英德西部峰林景观上流连,山峦迷蒙,雨水沾衣,观远山,游近水,更见南国湿爽之气,仿佛水汽伸手可掬。因水资源丰茂,人们用水能为电能,这里的水电工程众多,大的有白石岩水电站,发电9万多千瓦,其大坝巍然,成为北江中游一景。 粤西北多山。在人们印象中,山区多是蛮荒化外之地,然这英德西部之山,并非如此。其不在高却有形,虽众多则排列有序。造物主恩惠,有了山峰,也有盆地,其山峰多惟妙惟肖的形貌。有的如猛兽匍匐,有的如巨轮出海,有的似皇冠戴顶,也有的似伟人静卧。衬以周围田畴农舍,林木水渠,形成闻名的英西峰林走廊。身入其间,方见这走廊之壮观,在绵亘20多公里的风光带上,有大大小小的数百座山峰,围绕着九龙、明迳、岩背数镇,成为一个绿色的长廊大道。田园阡陌,炊烟生发,一派恬然桃源景象。这些喀斯特地貌的山,多是石灰质的结构,山中有溶洞。市区不远处的宝晶宫,是英德溶洞的翘楚。其洞四层相叠,如入高楼大宅,所谓“洞中有洞,楼上有楼,河上有河”。其“大厅”宽敞,高达50米,倒挂着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如迷宫仙境,而底部的一方水面映照出倒影,望去深渊万丈,让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有山,有水,仁者、智者之旅均可得到慰藉,然而,英德最为突出之宝物,要数大自然恩赐的奇妙之物——“英石”。在英德市入口,两旁的行道树中夹有或高或低的石头,扁平而瘦削,有铁灰重色,有青灰水泥色,即是英石,竖立如仪,仿佛迎宾的石人。英石为阴阳两种,深埋厚藏者为阴,外露于地的为阳。阴石为黑青之色,如煤,阳石多是浅灰色,如水泥。自古以来,英石被当作与太湖石、黄腊石齐名的江南三大园林石材。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为古英德县令,总结英石为“皱、瘦、透、漏”的特点,至今为人们引用。英石是石灰岩经内部碳化、钙化和外部分化、溶蚀而成,故其形不成规则,纹理清晰,观之如鱼鳞,如蜂窝;其体大小不等,高的可盈十数米,小的仅为掌握。近年来,英德人把石头做为支柱产业,开了不少的石材市场。人们因材就形,精细的做盆景,阔大的独立成石,为园林山石。我们在望铺村一带英石长廊,见到了即将送往北京奥运公园的一块五羊模型的巨石。远看头羊昂首,形神俱佳,高达两米多,数吨重,为近年来的佳品。据说,最为名贵的是收藏于西湖园林中的一块英石王。 英德三日,所见所说多是这石头。早在北宋的记载中,英石就成为贡品,享有极高的声誉。从宋代开始,文人雅士与英石结缘,苏东坡、杨万里、米芾等曾在这里行脚,并留有诗文赞颂英石。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们弘扬英石文化奠定了根基。受市场经济大潮的激发,英德人打石头牌,张扬英石文化,让这古老的自然之宝,焕发生机。仅在公路沿线,就有30公里长的石头长廊,数十个规模不等的石场,连缀成一个露天的石头博物馆,青山绿草,瓦舍茅屋,掩映着一溜的石头,有如巨石阵,有如石公园,置身其间,你懂得了英石文化的广阔气象。在市里,也有不少的奇石馆,吸引了人们观赏流连。 英德地处发达的岭南的后院,也许,从开放的沿海来看,英德的发展还只是起步,可是,他们提出的活力英德、和谐英德,以至打特色文化、绿色旅游之牌,恰是把住了区位经济向上发展的命脉。从那些稍欠规模,但却不搞铺张奢华的城市建设来看,从那个斥资建全省重点的安居工程来看,也从他们提倡环保与尊重自然,拉开经济引擎的思路来看,一个生动、活力的城市,其前景是无限量的。 《人民日报》 (2006-06-03 第0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