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走进美钻国度南非
  • 非洲中的欧洲——南非
  • 张扬蛮荒的克鲁格
  • 埃及国家博物馆:无上珍藏
  • 摩洛哥新娘市场
  • 跟肯尼亚渔夫去捕鱼
  • 南非 飞跃彩虹国度
  • 埃及 怎能错过开罗
  • 南非挤满行李
  • 预热埃及 北非的神秘国度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赤道之巅乞力马扎罗

    面的一小块平地上错落有致地坐落着几座小木屋,清一色原木围墙,茅草搭顶,碎石铺路。周围是密密的仙人掌林,一条小溪静静地流过。小溪里,通体透明的小鱼儿游来游去。溪边丛生着茂密的蕨类植物,溪底光滑的石头上贴满了深深浅浅的绿苔。奶白色的炊烟在傍晚的浓雾中缓缓升起,各支队伍的伙夫们开始起灶烧晚餐了。

      我们的伙夫叫詹玛,高高大大,一笑便露出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白天,他把我们两人的大背包一古脑儿装在一个麻袋里,扎紧口,再将麻袋顶在头上,悠闲地在前面开路,一路上哼着小调。中午,他找一个背风的地方,将一方非洲大花布展开来铺在地上,细心地摆上煮鸡蛋、面包片、剥好的柳橙和香蕉,还有一壶不知怎样变出来的滚烫的茶,刀子叉子杯子盘子,甚至两张叠成三角形的餐巾纸。我叫他来同吃,他笑着摆摆手,远远地躺到树下去,用帽子遮住太阳。

      晚饭端上来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先是一盆用土豆泥和野山菇煮成的浓浓的汤,香味扑鼻。烤得焦黄的面包片放在盘子里。主菜上来,一个金属大托盘的四个角上放了青椒牛肝、圆白菜丝、干烧面条和青豆炒饭,外加一碗非洲红豆。奢侈得让人难以置信!我怎么也想象不出,那些小伙子们是怎样把这些东西背上山的。

      公共起居室里摆了两排黑色长桌子,两边是黑色的长条凳。是那种大手笔的粗犷的非洲艺术。我们几十个登山者,我是惟一的中国人,也是我们的导游彼得九年的导游生涯里陪同的第一个中国大陆人。当彼得向大伙宣布这一点的时候,全屋子的人都站起来为我举杯。

      各个小团伙的伙食不同。相同的是,我们的导游和伙夫们都很热情周到,他们在我们身后站成一排,双手背在身后,拉得长长的身影在摇曳的烛光中跳动着,映在粗原木的墙壁上。饭后,又端上了水果,冒着热气的红茶里和着甜甜的砂糖。

      我忽然感到不受用,似乎是在一部描写殖民地时期的老电影中,自己混在一群头戴硬壳遮阳帽、身穿白色西服、手上提着拐杖的白人中间。在那一类电影里,黑人总是被奴役被欺辱被剥削的。这些诚实勤劳忠厚的人们啊。一种强烈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从包里掏出英语-斯瓦希里语双解词典,诚恳地向彼得请教,如何说衷心感谢之类的话。

      第二天,穿出了原始森林,扑面而来的是一大片一望无际平展展的荒原沼泽地,你简直不能相信这是在3000多米的高山上。再没有葱葱郁郁的参天大树,浮在矮矮的灌木丛上的是一朵朵鲜黄的小花,在凛冽的风中,紧紧地抓住枝干,摇晃着身躯。人在这天地之间显得格外渺小。

      晚上我们在3700米高处过夜。

      空气慢慢变得稀薄,天气冷了下来。安顿下来以后,我穿上遮风的厚夹克,到崖边去拍落日。彦茨也蹬上靴子,陪我同去。我们一路和憩在一间间小木屋外休息的同伴们开玩笑,疯疯闹闹大声唱着歌儿。血色的夕阳正跳进厚厚的云海,染得白云也是一抹艳丽的红。

      彦茨忽然弯下身,拼命地吐了起来。我知道,这是高山反应来了。我不能救他,只能轻轻地拍他的背。吐完了,没得可吐了,仍是干呕个不止,我丢下他,跑去找救援。

      返身回到小屋,慌慌地敲别人的门窗,好在出门在外大家都是一家人,纷纷地掏包,贡献特效药。一个身强力壮的大汉还自告奋勇去崖上接彦茨回来。折腾了一阵,我竟然也支持不住了,远远地看见大汉背了彦茨归来,我如释重负靠在一块大石头上,也没完没了地吐了起来。

      这一夜,我们头疼得谁也没有睡着觉。

      第三天,真正艰苦的登山开始了。越过雪线,再没有一叶绿色,满目是茫茫的-高原沙漠。一块块黑色的石头狰狞地-着,沙地被风吹得和缓起伏,一直接到淡蓝色的天上去。彼得走在最前面,很有节奏地一脚踏出一个脚印。我们低着头,顶着风,一个接一个,踩在他的脚印上缓缓向前移动。手里的GPS显示屏,不断展示着我们的新高度:4000米、4500米……没有人讲一句话,只听得见风的呼啸。地上,随风滚动着一种球状的地衣,她们不能将根扎在地里,只能在不断滚动中像海绵一样不失时机地吸收水分和养料。

      走到最后一处水源,大家纷纷取出水囊。我们拥成一团,打着哆嗦。气温,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

      晚上,我开始发烧,头疼得像要裂开一样。风在窗外嚎叫着,十几个人的木屋中静得听不到一点声息。我们都拒绝吃饭,一个个快快钻进冰冷的睡袋里。

      夜里12点,在零下20度的气温下,我们开始向顶峰攀登。

      无法用笔描述,我们是如何爬上那积雪的山顶的。氧气稀薄到只有海平面的一半,每走五步、十步,我就不得不停下来大口地喘上一阵气。脚下是冻得硬硬的冰雪,浑身冷得失去了知觉。我吐着胃里最后的一点苦水,抬头望望插进乌暗天空的山峰,眼泪一滴滴地流下来。

      彼得使劲地搂住我,用他的身体来温暖我,不停地鼓励着我,推着我移动脚步。这个20岁的黑孩子,是在乞力马扎罗山下长大的。这座山,他已经登了近六百次。

      就在太阳从群山里喷薄而出的那一刻,我们站在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乌罗峰顶上。在这五千八百九十六米的高度,积雪在阳光下晶莹透亮。我看到,在火山石细小的缝隙中,有一朵白色的提篮型的小花顽强地迎着太阳。

      坦桑尼亚:野外测量

      从法兰克福机场起飞,经开罗,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转机,再经乌干达的乌托比,经过近20个小时的飞行,到达达莱斯萨拉姆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坦桑尼亚,我在这里第三次踏上非洲的土地。

      也许是看多了西方的文明,非洲那片原始粗犷的大地,那种自生自乐、归属自然的生活,便一日更一日地令我梦飞魂绕。

      八月里,是旱季。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混沌。椰子树、芭蕉林和仙人掌都淹没在雾一样的朦胧里。匆匆睡了一觉,我又换乘火车,沿坦赞铁路往西,去找艾比。

      这是中国援建的铁路。每一块水泥枕木上,都浇铸了一排大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1964年,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岛分别宣布独立,成立了联合共和国———今天的坦桑尼亚。为了争取彻底摆脱多年来的殖民统治,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他们向世界银行申请贷款修建这条位于非洲心脏的大铁路,以便将经济作物直接运往印度洋口岸。当时美国为了控制非洲,唆使世界银行拒绝了这笔贷款。这样,所有的非洲产品就必须经南非出口,而当时的南非,是控制在白人手里的。

      于是,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总统分别访问了中国,向周恩来总理提出援建的要求。中国政府拿出4亿美元的无息贷款并派出两万名援建人员,与坦桑尼亚三万名劳工一起,用了不到六年的时间,在非洲的丛林中修建了这条长达1800公里的铁路。堪称世界铁路史上的一大壮举。

      火车隆隆地行驶着,铁路两旁不时可以看到成群的斑马、羚羊,悠闲地低头吃草,一群群猴子在树上窜上跳下,嬉戏玩耍。白色的、灰色的鸵鸟,举起长长的腿,一步步将脚印清晰地印在浅褐色的土地上。落日正缓缓滑向地平线,把天边的云层染成金黄、亮橙、深红、暗紫。

      伊法拉卡,距离达莱斯萨拉姆不过300多公里,我的火车却咣当了8个小时。下车来,站台上一片漆黑,我搭乘的头等车厢被远远地甩在站台以外。我深一脚浅一脚,一边胡乱喊着艾比的名字,一边提了简单的行李往前跑,挂在最前面的行李车上还有我带来的一辆山地车。

      黑暗中艾比跑过来,一把抱住我,湿湿的眼睛盯在我的脸上。我挣脱开来,急急忙忙地赶在火车开动之前跑去抢救我的自行车。

      闷热中又在土路上颠簸着开了几公里的车,车窗是不能开的,否则车轮下腾起的尘土会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们终于到了旅店。艾比说,这是方圆几百里最奢侈的旅店了。

      是一排很随意地砌成的砖房。推开门来,屋里有两张矮床。一张当了艾比的办公桌,上面堆着笔记本电脑、小型打印机、电源转换器还有乱糟糟的纸;地上,则是几个大铁箱子,仪器,钢钎,锥形的界石。

      艾比参加的是一项援建坦桑尼亚发电站的项目。他的任务是用全球定位系统测定每一个电线杆的位置。他一个人,带了几个当地的助手。

      一面墙上有个小门,通向浴室。打开灯来,满墙满地的蟑螂急匆匆地爬进墙洞里。我赶紧把眼睛闭了一分钟。再睁开眼来,浴室里竟然躺着一个与环境完全不协调的大浴缸!抽水马桶黄黄的,沾满了尿垢,漏了满地的水,蚂蚁排着队,在墙上地上肆无忌惮地画着横横竖竖的线。

      “这可是天堂啊,你不要嫌弃。”艾比从后面用双手环上来。

      我回过头。才三个星期,他瘦了一圈。脸晒得黑黑的,头发像乱草一样,身上那件淡蓝色的衬衣变成了深灰色。

      那年,我们5月中结的婚,他7月份就到坦桑尼亚来了。

      有什么吃的吗?我问。乘了一天车,我累坏了也饿坏了。

      哦,我没来得及准备呀。我也是一天没有吃饭了。

      那么我们出去吃饭吧。

      做什么梦呢!你以为这个地方有饭馆吗?艾比坏坏地笑着。

      我叹了口气走进公共厨房。成群的蚊子蜂拥而上,在我身上乱叮。伊法卡拉是世界上疟疾病传播最厉害的地方,这里几乎80%的人都患有疟疾,带病毒的蚊子何止成千上万———艾比当然最后也没有能逃脱,这是后话。

      冰箱很大,空空的没有东西。半只发蔫的圆白菜,一瓶近乎黑色的番茄酱,竟然还有几只一看就是瘦弱鸡妈妈生下来的先天不足的鸡蛋。

      从抽屉里我又翻出小半包不知何人何年何月剩下来的干面条。

      我忽然想起三毛的《五月花》,想起她在西非的日子,在荷西给人打工的宿舍里的故事。

      反正,我得变出一餐饭来。这会儿,艾比已经全然忘记了我的存在,他正趴在他的“书桌”上计算他当天测量的数据。

      吃过“饭”,我开始把他的衣服泡进浴缸里。我很想把这些根本辨不出本色的肮脏衣物丢进垃圾箱。可是总得有衣服穿啊,我变不出衣服来。

      于是就拼命地搓揉着,在这闷热的夜里,身上流着汗,头发糊在眼睛上,手上磨起了泡,浴缸里搅动着的是一缸泥浆。

      我平生第一次做了一回好太太。

      等我干完这一切回到房间里,艾比已经歪着头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一只手压在键盘上,屏幕上一排排不断地打出一个单调的字母“t”。

      他每天要在野外工作16个小时。晚上还要计算统计数字。午饭通常是从树上摘水果吃,晚饭要看运气。

      我还是忽然地感到一阵委屈和孤独。

      第三天夜里彦茨终于来了。彦茨是艾比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也是我在大学里的铁哥们儿,这次不忍心让我一个人来非洲,特意不顾老妈的阻挠从家里逃出来陪我。我们打算先帮艾比干几天活儿,然后去登乞力马扎罗山。

      我们三个人坐在厨房昏暗的灯光下聊着天,不停地往身上涂着防蚊油,桌子上摆着彦茨从德国带来的水果茶和蜂蜜,柴油发电机轰轰隆隆很有气魄地响着。我感到很满足,仿佛回到了在德国的时光。

      艾比有一个助手,一个司机,两个帮忙干体力活的。

      说是帮忙,是因为我无论如何找不到更合适的词。这两个小伙子,和这个建筑工地上的大多数工人一样,是没有专门技术的。就是那种每天可以碰到的,站在路边上问“有活儿干吗?”的半大孩子。他们很忠厚、勤奋、努力,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惜体力,不偷懒。他们的工资是每天700坦桑尼亚先令,约合人民币9块钱。

      这里,你在当地人的饭馆———我是说任何一家草房或木屋,只要有供饭的迹象,像我们这样的外来人看到便会饥不择食地冲进去———吃一碗饭,要花250至400先令。店老板通常是系着花头巾的妇女,先端上一碗糙米饭,然后又小心翼翼地舀出一碗清清的鸡汤,也许有个毛没煺净的瘦鸡腿或者鸡翅膀落在碗底。汤端上桌,她会抽出浸在汤里的手指,满足地放在嘴里吮着,笑笑地望着你。住一天店(就是那种没电没水没被褥的大通铺)是1000先令。我猜,这些价格都是给我们这些人定的,否则那些小伙子们不会抢那份每天700先令的活干。

      这是联合国援助的一项发展项目。利用高山上冲下来的一条瀑布,意大利人建起一座水库,德国人架几百公里的高压线,挪威人做工程咨询,而门前的公路是中国人修的。

      艾比的工作是用GPS来测量将要修建的高压线柱的坐标。是一份重复、繁琐、无聊而又消耗体力的劳动。

      这天,我和彦茨参加了他们的工作。

      我扛了一支“庞卡”———非洲大砍刀,在没膝的干草丛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不时用手分开横在面前的灌木。荆棘划破了我的胳膊、脸、腿,汗水流进伤口里,火辣辣地疼。

      彦茨呲牙咧嘴地扛了一块足有20公斤的界石跟在后面,雪白的衬衣上满是汗渍。

      开路的助手恩达喀很高、很黑、很健壮。一台大而重的莱卡公司生产的专业GPS放在一个专用背包里,他轻轻松松地背在肩上。恩达喀上过当地大学,学的是测绘。在这里他不单是惟一懂技术、能帮艾比摆弄那些仪器的人,也是浑身是劲的大力士。还有,他是我们的安全保卫。当我们在原始森林里披荆斩棘的时候,他的眼睛会很警惕地扫视周围。不止一次,他突然大叫一声:“当心!”我们一行人立时停下脚步。只见眼前竖着一株巨大的名叫“扑扑”的有毒植物。恩达喀说,碰了这植物,疼也是要疼死你的。我出了一身冷汗。

      恩达喀还会意外地给我们找来吃的喝的。香蕉啦,大树菠萝啦,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热带水果。艾比他们每天的午餐通常就是靠这些水果来维持。当然,如果有幸看到森林里时隐时现的草棚,恩达喀就会一下跳起来,飞奔而去。他会很快地和主人亲热起来,然后,就会有吃食端到我们面前:装在木碗里的米饭,烤得焦黄的地瓜。

      司机珠玛是个很清秀的小伙子,话不多,习惯像哲学家一样将双眉微微绞在一起,长长的眼睫毛向上卷曲着,有个很漂亮的侧影。珠玛的眼睛十分犀利,日出日落,我们开着车从歇脚的村里到测量点的时候,也正是一天中各种动物们寻食、调情,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时候。珠玛有时会忽然停下车来,远远地指给我们看树上的豹子,浅浅露出脊背的河马,躲在干草丛里的红狐。尽管我们大家都高高站在小货车的车厢里,还拿着望远镜,拼命地看,也看不过他。我甚至开始怀疑,他并不是真的在用眼睛看,而是在用心感觉,冥冥之中在接受那些动物们发出的信息波。

      我们一行七人。在这非洲辽阔的晴空下,GPS很快就接收到9个测量卫星的信号,显示屏上显示出我们的位置坐标并自动储存。我们用“庞卡”斩去乱草,挖地三尺,再把界石埋进去,用红笔写上标号。就这样,我们走,定坐标,挖地,埋界石。再走,再定坐标,再挖地,再埋界石……

      后面修建高压电缆的施工队伍正沿着我们足迹,在我们埋下界石的地方竖起一根根电线杆,这个地方,不久将通电了!

      这一天,我和彦茨每人都赚了700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