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是中国古老的金融行业,隋唐时期,典当业已在城乡人民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民国之后典当业由盛而衰,到建国初基本消失。1988年秋天,上海恒源当铺开张营业,标志着典当业在中国最大城市的复出,至今全国已有数千家典当行。当年,上海的元利当铺,有“海上第一当”之称,这里选载的内容,是其故人及后人对它的回忆。 上海当业溯源 明代上海地区商业已十分繁荣, 根据上海地方志记载:南汇县第一家当铺——陆家典,开设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地点在瓦屑乡北庄。 上海市区典当出现则可能稍晚。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本市旧校场一家赵姓老太处征购到一批上海清代当票,共70张,票面时间从1850年到1854年,即道光三十年到咸丰四年,共五年。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上海当票实物。 清同治十年(1871),驻沪的典商休宁人黄焕英发起组织上海典业公所。当时即在南市侯家浜吴家弄内购地一块,以备建筑公所。光绪十八年(1892)公所建成,并议订同业营业章程,勒石竖于公所前,以示同业遵守。这是华界当业在上海成立行会之始。近代上海由于工商荟萃,人烟稠密,逐渐成为远东巨埠及全国经济中心,故典当业务,亦较其他地方发达。据《典业公所公议章程十则碑》第七条规定:“上海典铺星罗棋布,已遍城乡。倘再有新创之典,必须同业集议,基址离老典左右前后一百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