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一天,一位姓樊的年轻人向孔子请教种植之道,孔子很不屑地回答他:“吾不如老农。”孔子认为,一个人只要“好信”、“好礼”、“好义”,人们都会尊敬他、信服他,何须要懂得农业耕作?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是对农业很鄙弃不屑的,在他们的心目中,有地位的人是不会去从事农业耕种的。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延续下去,影响到后来的士人们。但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的曾志雄却在研究中注意到曾国藩是一个非常重视农业的人。从现存的曾国藩的家书中,曾志雄发现了很多曾国藩告诫家人,要重视农业种植的痕迹。 根据资料显示,在咸丰十年(1860)曾国藩给其长子纪泽写的一封信中,曾国藩说自己的祖父曾星冈的治家之法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种菜,曾玉屏把读书、诚修祭祀等和种菜并称为治家的八法。曾国藩告诉纪泽,重视种菜是家里的传统之一,虽然纪泽现在在念书,没有太多的时间能亲自务农种菜,但是也要找人好好料理此事。 在其他的一些家书中,曾国藩还单独地提到农业的重要性。比如同治五年(1866)他在给纪泽、纪鸿的信中提到:“尔等亦须留心于莳蔬养鱼,此一家兴旺气象,断不可忽。”之后,他又在信件中多次提到要重视养鱼、养猪、种竹、种蔬四件事情。甚至把这些农业方面的事情称为是关乎家之兴衰的大事。 比较有意思的是,曾国藩还因为在种植方面的观点和家里人发生了一些冲突。他在某一次的信中特别嘱咐家里人要到省城去请一个种植蔬菜的专家。他的这个建议遭到了其弟弟的反对。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省城里的人种植水平比自己家乡的人更专业,并为家里的菜园如何种植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提出菜园内要挖出沟壑以便下雨时,能使雨水顺着沟壑灌溉蔬菜。 重视农业的渊源 从孔子的轻视农业,到曾国藩的重视农业,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才使得士人们的观点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曾志雄认为这种思想的转变和中国古代社会以及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 曾志雄表示,在宋代之前,很多人都有“农者不学,学者不农”的思想。当时也有不少人从事农业方面的研究,但这些人在内心深处,还是会把农业看得低一级。这种现象直到宋代才稍微有些改变,但对农业的根本看法也仍然是“以耕桑之事为细民之业,孔门所不学。”那么这种对农业不重视的状态是在什么时候得以较大程度的改变呢? “宋元以后,到明代的理学家们就已经比较重视农业了。朱熹等还专门对农业科技有研究。”曾志雄说。他认为,明代之所以对农业的看法有所改观,主要是因为明代的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和“即物穷理”的观点。他们把这种“格物致知”的观点运用于自身的实践当中,因此曾志雄认为农业生产也就成为格物穷理的一个方面,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参与其中,并研究一些与之相关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到明代,很多理学家已经不是单纯地重视农业了,而是主动地开始研究农业生产方法和科技。”曾志雄说。 曾志雄介绍,朱熹在任地方官时,就有几次针对当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发布了劝农文,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技术措施。宋代理学家陆九渊也对自家水稻增产的经验做过总结。同时也有一些论述农业的著作产生,比如陆世仪的《思辨录》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区田种法。而后还有清初张履祥的《补农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