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中国通讯卫星发射内幕:周恩来最后批示成转机
  • 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的多舛命运(图)
  • 解密:毛泽东为何说叶挺是中共首任总司令
  • 康雍二帝对清官的不同态度 养廉埋下渐衰隐患
  • 古建筑消亡速度趋快 一砖一瓦留住历史(图)
  • 北朝墓葬 金代观音像现身天津齐庄遗址(组图)
  • 历史总叫人惦记 揭秘辽皇后萧观音偷情案始末
  • [历史解码]历数中国古代的十大文臣(组图)
  • 甘肃永昌居民长相似欧洲人 疑为古罗马军后裔
  • 云辉星灿石成砚 古砚微凹聚墨多(组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古蜀国考古三大谜团:3千年前文明为何无文字

    有了较为完善的礼乐制度。

      不论金沙遗址出土的石磬、太阳神鸟、玉璋还是玉琮无不彰显出当时社会的高度文明。可是人们仍然不明白,为什么在3000年前的古蜀王国会有如此高的文明,是什么造就了它的发展?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华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四川成都平原属盆地地区,周边较高的地区当时很可能有着很高的文化。成都平原又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而且有很多的河流。当时茂密的丛林很适宜人类生存繁衍。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四周的居民开始慢慢向这里聚集,来自不同的地域的人,也带来了不同的技术和艺术,各方文化在这里汇集,这里成了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谜团二:成都平原的良渚、三星堆、金沙遗址究竟如何传承?

      在金沙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对发掘出来的器物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出土的这些器物的形制上看很多都与据金沙村大约60公里的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器物非常的相似。尤其是金面具、金冠带和青铜小立人,都惊人的相似。

      孙华介绍,金沙出土的青铜小立人仅有19.6厘米,这是金沙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它与三星堆出土的2米高的青铜大立人在造型方面极其相似,身上都穿着同样的长衣,摆出同样的姿态,一只手空空地攥着拳头。不同的仅仅是身高上的悬殊,但从金沙青铜小立人下面的一个小插件可以看出,它此前应该是插在一个大件上的一个物品。除身高的不同,形制上看,两个青铜立人所差无几。

      金沙遗址中出土了金冠带上面刻有鱼、鸟、箭、人头图案,其做工也很精致。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图案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杖上面的图案完全一致。孙华认为,金冠带与金杖都是至高王权与族权的体现和代表,二者表面上基本相同的纹饰具有相同的象征意义,反映出了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之间内在的紧密联系。

      三星堆遗址的突然消失,给人们留下了很多待解的谜团。有猜测说:“三星堆的消失可能是外族的入侵。”还有猜测认为是受到洪水的侵袭,族人全部外迁所致。所有这些都是人们的猜测。金沙遗址的发现似乎可以解开一些三星堆突然消失之谜。

      此外,金沙出土的22厘米的青玉琮在众多的玉琮中显得尤为突出,它的颜色为翡翠绿,雕工极其精细,表面有细若发丝的微刻花纹和一人形图案,上面的微雕图案令人叫绝,堪称国宝。

      整个玉琮分为十节,玉琮上雕刻有40个人面纹和一人形图案,人体肥胖,头上戴有一个冠饰,双臂平举,两臂上都有一个上卷的羽毛形装饰,双脚叉开,长袖飘逸。整个玉器为青色,玉质非常温润,呈半透明状。从造型风格看与良渚文化完全一致。

      成都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谢辉在谈到对金沙遗址出土部分玉器的几点认识的时候曾表示,金沙遗址青玉琮与良渚文化的玉琮仔细研究发现二者之间仍存在一些差异:首先质地不同,良渚文化的玉材多为鸡骨白,金沙遗址的是青玉;其次造像风格不同,目前在良渚文物中还没有发现青玉琮的造像风格的图案。

      谜团三:如此高的文明为何没有文字?

      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金器、玉器都显示出了当时精湛的工艺,可是这种高度的文明到目前为止仍没能找到任何的文字,难道当时没有文字?

      王仁湘说:“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并非没有文字,殷墟甲骨文是最好的证明。”在殷墟甲骨文没有被发现之前,人们并不知道商周有文字存在。在殷墟出土的龟甲、兽骨上可以发现,商代晚期商王室及其他商人贵族在龟甲、兽骨等占卜材料上记录了大量的与占卜有关事项的文字,也包括少数刻在甲骨上的记事文字。这个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商周不仅有文字,而且相当的成熟。

      虽然目前金沙遗址中发现的卜甲上并没有发现任何的文字,但不代表这里没有文字存在,我们现在挖掘的仅是金沙遗址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有价值的金沙文化有待进一步的发掘,文字并不一定都刻在卜甲上,它很有可能在其他的可以刻字的材质上。没有发现并不代表没有,将来的情形还不好说,现在还不能下定论。还有可能是因为保存的关系,流失了很多。比如有可能把文字刻在树叶或者是树木上,虽然现在看到的大多都是刻在卜甲、铜器上的,但不能认为只有卜甲或者铜器上才会有这样的文字。

      孙华认为,有没有文字有不同的说法。按照文献的说法,确实没有文字记载。此前有一种说法,一个名叫尸子的人曾在蜀国著书立说,如果当时没有文字的话就不可能会有这样的说法。但是,这种说法目前还没有得到证实。

      在四川也没有发现像楚国那样的帛书、竹简这些文物,但在四川商代晚期,还是可能有文字的,那时流传着一种“巴蜀符号”,但这种符号究竟是不是文字,目前还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