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都是这样来的。 大臣们的蒙蔽,不只这一端。清朝有个收藏家高士奇,康熙在南巡时,赏识他的才干,把他带回朝中,渐渐地位至列卿。他为了报答知遇之恩,常常拿了名画充贡。可是你若是看到他自己写的《江村书画目》,你就知道了,他把自己的画,分为九类:其中有所谓“永存珍秘”的,是真品而值昂的,自己保存,绝不示人;有所谓“进”的,是用以进呈的;有所谓“送”的,是用来作馈送之用,都注明是“赝迹且值极廉”的。高士奇深得康熙知遇,还以赝迹进呈,宫中怎能没有伪画呢? 太监们偷盗库中真品,用一件伪品去抵数的,更是所见多有,我们谈过的“大明康熙年制”款的瓷器,若不是有人偷了真品,拿这件瓷器去抵数,怎会有这样大的错误?抵换进去的,都是伪器,这也是宫中伪器来源之一。 有些器物,虽有些问题,我们不能把它视为伪品,如:从前人制品,有些令人莫名其妙的事,我经手提取朝珠有许多挂,你仔细看时,有时一挂朝珠,完全用真品,例如东珠的朝珠,一百零八粒珠子,都用养珠,四个佛头,一个佛头塔,都用青金石,大小坠脚都用红宝石,记捻用珊瑚,背云用蓝宝石,惟有那四个坠角上部的夹间小珠用玻璃珠,玻璃珠不是真珠,是伪器,可是做朝珠的人都是这样做,如果你为了这四颗伪珠而把全器视为伪器,似乎不公平。 在乾清宫点查到“石鼓”形物9件,当时点查的人把它们登记为“青金石石鼓”9件,实际上是用普通的石,制成之后,再染上一层蓝色。说它是“青金石”,是点查时的错误登记,我们不能根据这错误的登记而认定它是伪青金石。只能说是点查时的错误,而予以更正,不能把这些器视为伪器。 集中清查文物 北伐成功之后,故宫博物院已成为政府的一个正式机构,博物院应当做的工作自然可以展开了。 我被派的工作仍是集中玉器。 在谈集中工作之前,我们应当先谈一谈故宫文物保管情形。 故宫里的房子,都是由南向北成行地排列。中间的一行,被称为“中路”,南端是午门,以次是太和门,然后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称三大殿,这是所谓“外廷”,民国初年,已经划归内政部古物陈列所了。 再往北行,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所谓“内廷”,以下便是御花园及钦安殿了。 以上这些地方,外廷三大殿,等于是礼堂,是举行各种仪式的地点,内廷三大殿是皇帝的办公室,他在乾清宫办公,印玺就存在交泰殿,围绕乾清宫那些配房,是大臣们的办公室。 这些地方,除乾清宫东暖殿有不少文物之外,其他地点,很少文物。 文物都集中在内东路及内西路,这里是皇室的住所和库房。库房的文物,不分类列,分存在柜架上;住所的文物,与民间一样,有的陈设起来,有的收藏起来。 文物集中就是要把分存各地的文物,分类集中起来。例如“敬事房”就划归玉器库房。 我们古物馆,成立了三个审查委员会,是铜器、瓷器、书画。别的审查会不能成立的原因,是当时玩古董的人多,研究古物的人少。玉器在当时是热门古物,玩的人也最多,竟请不到一位审查委员。 我们经管集中玉器,虽没有成立审查会,经手的人,却不时地研究。例如故宫所藏两件著名的圭,那时为要展览,卡片上不能不写出它们的时代来,才由馆长请来一位玉器收藏家替我们鉴定。他一口断定是西周的作品,我们并不相信,因为我们看得多了,西周时代不会有这种纹饰。一直到台北新馆成立时,大家开会研讨,才把它提升到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