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学校中,哪一座的历史最长?有学者认为是位于东城鼓楼东的“北京一中”(其前身为清宗室觉罗八旗学校),也有的说是位于西城祖家街的“北京三中”(其前身是清右翼宗学)。其实北京历史最长而且校址一直没变的学校,是位于崇文区东晓市大街西头路北的“东晓市小学”,现为“金台小学”。它的前身是清康熙年间的“首善义学”,乾隆年间至光绪年间的“金台书院”,到现在的东晓市小学,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清初, 南城的金鱼池一带,有很多池塘水榭,其中有一座洪庄,是降清明将洪承畴的赐园。洪庄占地宽阔、环境幽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京兆尹钱晋锡在这里设大兴、宛平两县的义学,称为“首善义学”,学生都是两县的贫困寒童。从此洪庄水榭书声朗朗,成为北京历史上第一个义学。 首善义学创办之初并无自己的校舍,只是租赁洪庄的一些房屋。到康熙四十一年,新上任的京兆尹施世伦上疏康熙,欲购洪庄的空地修建校舍。康熙对此举给予支持,并赐予“广育群才”的匾额。在施世伦的督办下,首善义学有了自己的校舍。首善义学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首善义学经过大规模的修缮扩建,借东郊的“燕京八景”之一的黄金台“金台夕照”和“夕照寺”的“夕照”之意,改名为“金台书院”。直属顺天府管理,学生也由寒童改为京师和各省准备参加会试、殿试的举人、贡生等。书院的主持人称院长,多为有名之士担任。教学的内容主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