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前秦时期资料,但是在当时却是有相当的社会作用,加强了统治。
赢政死时,传位的是长子扶苏。李斯担心扶苏上台后,任命蒙恬为丞相,在赵高的利诱下,考虑自己的利益,于是两人合谋,私改密诏,改立赢政次子胡亥为帝。并且杀了扶苏和蒙恬,后来二世继位后不久,赵高便搞掉了李斯,说他谋反,灭了他三族。
客观的说,李斯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家。他的理想就是能够让自己的思想得以实现。他的一生,最辉煌的时期也是赢政以及秦王朝最辉煌的时期。为了这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他可以做到不惜一切代价。譬如和尉缭联手迫害韩非、焚书坑儒、改遗诏等。
现在看李斯倒是很像一个有才干,却不是统治核心层圈子里的那么个人。他不是秦朝世袭贵族,也不是手握重兵的将领。在注重战功、重视军事的秦朝,李斯的势力并不大。但是他很聪明,他和赢政一起加强皇权,避免了早期类似商鞅、范睢等人的悲剧。呵呵,可是避过了初一,避不过十五,第一代领导是优秀的,未必后来的就行。结局并不十分光彩,和儿子一起被腰斩,现在流传较多的是他临终前和儿子的调侃,“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于上蔡东门逐狡兔,其可得乎?”说他镇定、风趣等等,在我看来都是司马迁那家伙对他的讽刺和嘲笑。
李斯的悲剧,不只是普通人的悲剧,也不只是人才的悲剧,我看更多的是人本性的悲剧。人为刀俎,我为人肉,任何时候都是弱肉强食的时代。李斯是一个大臣,而不是一个豪强。他是一个出色的技术总负责人,而不是领导,甚至于连副领导都不是。他的出名源于他的一切,死也源于他的一切。细想起来,每个人,无论身居高位,还是平凡无奇,不过都是这样。
他的阴险、狡诈,都是停留于类似知识分子的坏的那种。而不是王莽、曹操那样举朝弄权,改朝换代。这也是弱点,人性的弱点,个人不管再强,在全局上都是不怎么样的,没有自己的势力和军队,只是个文官,也是别人案板上的鱼肉而已。昔日白起不明白为什么要死,后来想到,杀了40万战俘,也该死了。这一点,李斯也差不多,但是他毕竟是对社会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为什么会有一点喜欢李斯,在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的谋士中,诸葛亮高风亮节,鞠躬尽瘁,这样的人是真正的伟人,犹如神人般轻灵飘渺,所以我和所有人一样对这样的伟大只有敬佩和赞叹。还有张良的功成身退,这样的人不是没有只是很少。而更多的是平凡,其实李斯也很平凡,与这样的伟人在一起,他不平凡都不行了,可是他却是最特别的一个,因为他在富有才华的同时也富有人性的弱点,并且毫不保留的表露于外。于是他虽是难得的人才也是小人的代表 于是我们看到了今天的李斯。 李斯出身布衣,身份地位底下,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对于他的成功才会更有助益。也许正是身份的卑微,让他更早的明白了人与人的差距。于是他努力的向上,努力的向往成功,正是这样的动力使得他不顾一切,正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他只有自己的思想。于是我们看到了他身上最卑鄙的一面,当然也是最人性的一面。是的,人性,不同的是他表达的是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在他身上表述的最完整,所以他的魅力就在这了,就好象残缺的美,就好象丑陋中也有光华闪烁。就好像像《呼啸山庄》中主人工变态的美,很丑陋,却很吸引人 因为那里面有人性的光华在跃动。
李斯从一介布衣而封侯拜相是何等的荣光,到都来却是身首异处而招人非议又是何等的凄惨。黑格尔说:一切伟大的历史事件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而马克思补充道: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这无疑是李斯人生最好的写照,但李斯的人生哲学却奉行但丁的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历史既非王侯将相的历史,也非人民大众的历史,历史是每个人的历史,每个人在历史的进程中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有的消失了,而有的则将永存!
最后把李斯的座右铭说一下“垢莫大于卑贱,悲莫大于贫困”,以警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