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转贴]关麟征:我的一生是打鬼子的一生
  • "鬼子"这个名称的由来
  • 揭谜:养一个妃子的代价!
  • 隋唐淫乱年代十大乌龟
  • [原创]啊扁什么时候下台对中国最有利
  • 六百人打败两万日军 蒋介石的秘密特别卫队(图)
  • 美某杂志披露:20件鲜为人知的死亡真相
  • [原创]俱往矣,帝王们那些传说中的八卦――清朝篇
  • 倭寇法西斯鼻祖竟当庭殴打东条英机
  • 蒋介石曾经说:谁搞台独,我搞他脑袋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瓜蔓抄》朱棣绝对心理变态

    "诛十族"还要宽。因为"十族"还有明确的界限,而这种“瓜蔓抄”几乎没什么界限可言。只要与当事人有点这样或那样的关系,都可能被株连至死。
      
       据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记载,青州教谕刘固曾因母老乞归,景清致书刘固,要他回京任职。只是因为这种引荐的关系,刘固受到株连。他和儿子刘超、弟弟刘国、母亲袁氏同日受刑于聚宝门外。儿子刘超臂力过人,临刑时仰天一呼,捆绑他的绳索被挣断。这个年轻人随即夺过刽子手的屠刀,连杀场上十余人,旨终被碟杀而死。
      
       此风一开,无辜受牵连被杀者不胜枚举。监察御史高翔也是被朱棣看中的人才,本来准备授宫的。可这书生偏偏不肯,丧服入见,又出言不逊,结果家遭族没.朱棣还命人挖开其祖先的坟墓,将墓中遗骨掺杂上一些牛马的骨头,一起焚成灰扬掉,亲党也全数戍边。高家被籍没的田产都征收特重的赋税,目的是"令世世骂翔也”其祖上墓地旧址因而被称为“漏泽园”这种连耕种其田地的普通百姓也要受到株连的做法,在历史上实在是闻所未闻。《明朝小史》还记载了大理寺少卿胡闰的故乡遭到"瓜蔓抄"后的一片凄惨景象:
      
       “文皇(朱棣〉既抄没其一族,男女二百一十七人。所居之地,在府城西隅硕铺坊,一路无人烟。雨夜闻哀号声,时见光怪。尝有一猿,独哀鸣彻晓。东西皆污池,黄茅白苇,稍夜,人不敢行。”
      
       在建文遗臣们惨烈死去的同时,他们的妻女也受到人们无法想象的凌辱。黄子澄的妹妹和齐泰的一个姐姐、两个外甥媳妇都被朱棣发付教坊司当作娼妓,遭轮奸后生下孩子。这在史籍中有多处记载。《奉天刑赏录》中的叙述虽文采不足,但却真实可信:
      
       “永乐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本司(教坊司〉右韶舞邓诚等于右顺门口奏,有奸恶齐泰的姐并两个外甥媳妇,又有黄子澄妹,四个妇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条汉子守着。年小的都怀身,节除(夕〉夜生了个小龟子,又有个三岁的女儿。奉钦:依由他。小的长到大,便是摇钱陶树儿。又奏,黄子澄的妻生了一个小厮,如今十岁也。又有,史家有铁铉家个小妮子。奉钦:依都由他。”
      
       这些无辜的女子都被刺了字,在教坊司被人任意糟踏。因为这时已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黄子澄妻子生的那个孩子十岁,显然是在教坊司被奸污后生的。
      
       铁铉的两个女儿也被发往教坊司为娼,但数日始终不肯受辱。她们二人各赋诗一首,交给铁铉往日的一个同官。其长女诗云:
      教坊脂粉洗铅华,一片闲心对落花。
      旧曲听来犹有恨,故园归去已无家。
      云环半挽临妆镜,两泪空流湿络纱。
      今日相逢白司马,樽前重与诉琵琶。
      
      其次女诗云:
      骨肉相残产业荒,一身何忍去归娼!
      泪垂玉筋辞官舍,步就金莲入教坊。
      览镜自怜倾国色,向人休学倚门妆。
      春来雨露宽如海,嫁得刘郎胜阮郎。
      
       这位同官将铁铉二女的诗呈上,朱棣知道二人志不可屈,不知怎地动了侧隐之心,于是传令赦出。这段史实后来还被明末陆人龙演绎成小说《型世言》中一段引人泪下的故事。
      这些遗臣的妻女有不少人被活活折磨死在教坊司。副都御史茅大芳被杀后,其妻张氏年已五十六岁,仍被发送教坊司,同年病故。教坊司右韶舞安政等奏请处理,得到的圣旨是:"着锦衣卫分付上元县抬去门外,着狗吃了。钦此。"
      还有一些女眷被配给家奴,如果这家奴不是太凶残,身份虽低贱些,但对这些女子来说就算是比较好的下场了。御史谢升的妻子韩氏被送往漠国公丘福营中,"转营奸宿",夜夜遭人强暴,日日以泪洗面。这也算是对建文遗臣一种独特的惩罚。
      
       这一幕幕悲剧,几乎是在与建文遗臣被杀的同时发生的。但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人们为那些慷慨赴死的遗臣们唏嘘泪下,感慨万端,却不曾留意这些女性悲惨的命运,更少有人去专门记写它。我们只是从历史的缝隙中,才看到了这惨不忍睹的一幕。对建文遗臣的这场大屠杀,前后延续了十余年,无辜罹难者成千上万,难以尽数。其杀戮之惨,手段之恶,株连之广,甚至超过了异族入侵,确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因而遭到后人的严厉谴责。有人批评说:"当日文皇之暴,甚于赢秦,奸党之诛,烈于东汉。" 清朝乾隆皇帝在北京见到永乐初年铸造的觉生寺大钟时,曾写诗道:"瓜蔓连抄何惨毒,龙江左右京观封。谨严难逃南史笔,忏悔讵赖佛氏钟。……欲藉撞样散愤气,安知天道怜孤忠。榆木川边想遗恨,应氏徒添公案重。"他认为朱棣铸永乐大钟,是对“靖难”滥杀的一种忏悔。究竟是否如此,已经很难推断了,但有一点似乎已被史家所认同:这种滥杀成了朱橡一生的一块大心病。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也就是朱棣死去的那一年,新进士邢宽被点为状元,实际上就和朱橡的心理因素有关。邢宽与"刑宽"同音,取刑罚宽大仁慈之意。这恰恰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人们,朱棣在处治建文遗臣的问题上,完全站在宽大的反面。
      
       用专制的屠刀对付那些没有反抗能力的文人,并且广为株连,这算得上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而这些文人们却又偏偏不肯屈服,虽阖家阖族赴死,仍然毫无惧色,一个个都是铁骨铮铮。他宁肯为朱允炆的建文新政殉身,也不愿再回到藩王军人统治暴政之下。明人朱莺在《过金陵吊方正学诸臣》的诗中这样写道:"四年宽政解严霜,天命虽新故忍忘?自分一腔忠血少,尽将赤族报君王。"多少道出了他们怀念故主,甘为开明-献身的心情。"吾徒虽死终无憾,望采民艰达圣明",他们还企图以自己的满门慷慨赴死,唤起执政者对百姓的同情。
      
       ----------摘自杨林《马上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