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献关满清才得以入关的。而岳飞则是在大片国土沦陷的情况下,自组军队—据说宋军的战斗力非常差,梅尧臣有一首诗是描写宋军在边关的战斗的,可以参照,据说宋军打仗要根据朝廷发下的阵图作战。而且北宋重文轻武,由于宋太祖是黄袍加身夺了周的江山,因此对武将严加防范, 当时武将只有带兵的权力,没有调兵的权力。因此北宋对北方的作战屡屡失败。而岳飞在后勤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在少数友军的协同下,大小数百仗,扭转了宋金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可以说岳飞打的仗都是恶仗,硬仗,而且以一支军队的力量改变了整个战争的态势,同时改变了国家的局势,乃至改变了历史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袁崇焕远不及岳飞。 没有岳飞,南宋就算立国也不过苟延数年。在国都失陷,君王被俘,军事力量积弱的情况下,南宋之所以立国也是岳飞一己之力。岳飞在古代名将中是罕见的战略家,从南宋屡屡北伐失败可见,南宋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岳家军在有宋一代根本就是孤例。
岳飞,是老百姓心目中地位至为崇高的古代武将,民间将其尊为神。
岳飞为什么会遭到秦桧的陷害?传统的说法是秦桧勾结金朝,这种说法顶多是评书水平的说法,当时南宋立国不久,皇帝无法高度集权,对军事将领还很倚重,而且从岳飞的罪名看,处死他根本没有证据。在战争时期,一个丞相陷害一个可称“国之干城”的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这种可能性就算有也不可能做到。其中必定有皇帝的因素。有人认为赵构怕岳飞迎回二帝,危及自己帝位,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但也站不住脚,明代土木之变,皇帝被瓦剌掠走,后来被释放也只是当了太上皇,再说赵构只身逃回,重建国家,又在战争中对强大的金兵取得了优势,威望比丧土辱国的二帝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就算二帝还朝,他的帝位根本没有什么威胁。
宋高宗,冒死南渡使大宋的国祚又绵延一百余载。
近来有学者认为,岳飞出于军事考虑,屡次上表要求赵构早日立储,而赵构在南逃的时候受了惊吓,失去生育能力,正在治疗,对岳飞的这个要求大为恼火,认为岳飞干涉立太子之事,遂萌生除掉岳飞之心。这种说法比较可信。 看来岳飞是死于-斗争,但是岳飞只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并没有参与朝廷斗争之意,赵构不顾国家大局,自毁长城,终南宋一朝,只能偏安一隅,赵构可能不明白,在武力积弱的宋朝,岳飞是数百年一出的帅才,对积弱的汉民族来说,岳飞也是数千来罕见的军事天才。 岳飞一死,宋军的军事优势随之丧失,宋金对峙,鼓舞人心的“直捣黄龙,迎请二帝回京”的民族战争转入低潮。 一心收复失土的宋朝军民心有不甘(其实宋朝前几任皇帝还是很兢兢业业的,颇得民心)岳飞在民间也广受尊崇。南宋不乏想有所作为的皇帝,后来有一位皇帝对赵构杀岳飞耿耿于怀。可见朝野上下对岳飞都非常同情。 古代的悲剧英雄之首,非岳飞莫属。
此文是早些时候回一篇贴子中国古代十大冤将 http://cn.bbs.yahoo.com/message/read_milithis_309.html
没想到这个贴子引起这么多网友的关注,还有仇明的探讨贴。这个贴子写得很马虎,在回复朋友们的质疑中重新阐释了多方面的内容,照理说应该重新编写一下,最近有事,也顾不过来,把我的回贴贴上来吧。
回xx12000xxl的贴 关于迎请二圣还朝的后果,大可忽略不计,因为徽钦二帝可说对-的兴趣并不大,二帝都是中国艺术史上重要的人物,宋徽宗本身更是卓有成就的书画家,其“瘦筋体”自成一格,流传甚广。其实赵构的-才能远胜于其兄,金兵南犯的时候,宋徽宗为什么没有传位给他呢?估计一是他年纪太小,其兄又早就被立为太子,这反倒成就了赵构。和景泰之变不同的是,赵构有再造宋室的功绩,是徽钦二帝不能相比的。从赵构的庙号“高宗”可见一斑,历朝历代这样的庙号一般为开国之初的皇帝专用,像唐朝是第三位皇帝李治用高宗的庙号,清朝是第三位皇帝康熙用高宗的庙号(顺带说一句,皇帝的庙号是在天子驾崩之后,由朝廷重臣和下一位皇帝一起议定的)。 对宋金战争的局势,我和9楼看法不同,宋金战争是反异族侵略战争,宋朝丧土辱国,丢失了半壁江山,而入侵的金军是游牧民族的做法,所过之处,烧杀掠夺,激起宋朝子民的反抗情绪,人民盼望宋朝恢复失土,直至几十年后,宋金对峙,宋使到金朝,北方人民还夹道欢迎,很多须发皆白的老人说,要在有生之年最后看一眼天朝的使臣!由于北方人民有这种情绪,岳家军的供给大可以就地解决,事实上,岳家军所过之处,夹道欢迎,箪食壶浆的事例比比皆是,至今民间尚有流传。宋金战争的性质,也决定了宋朝的军事目标就是不计代价地收复失地,这和抗日战争非常相似,当时整个宋朝的军队事实上都有很强的复仇情绪。而岳家军由于有一位天才的统帅,由于统帅的人格力量,在其中最为突出,在战争中的作用也最为突出。 岳飞是有兵权过重而引起猜忌的条件,但是我认为岳飞之死并不是这个原因。毕竟岳飞的忠诚也是冠绝一时的,据说岳飞每餐之前必定对北方拜上三拜说,“二位皇上,臣要吃饭了,不知你们在北方能吃上饭吗?”而“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自可恢复大宋江山”的名言也是出于岳飞之口,可见岳飞是一位具有传统儒家思想,人格高尚,文武全才的帅才,这一点放眼古今也很少见。 我同意9楼的看法,岳飞遭到冤屈,主要还是因为不懂-,按照岳飞刚直不阿的性格,这类人确实不太可能熟谙-,据说赵构原来对岳飞非常倚重。但是岳飞屡次建议他立嗣,岳飞这样做的出于军事考虑,金朝在北方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这些傀儡政权往往打着宋朝宗室的旗号,岳飞认为如果赵构立嗣这些傀儡政权就会失去号召力。但是赵构在南渡受惊吓失去性能力,正在治疗,对这样的疾病,贵为天子的赵构当然比较忌讳,而自古立嗣之事又往往是-斗争的焦点,在这样的事情上违背皇帝的意愿,是岳飞招来杀身之祸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当然也有一点,但是并不重要。
澄清此事,大有必要,因为普遍认为的秦桧通金朝陷害岳飞肯定不可信,稍具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历代比较有见地的说法认为赵构怕岳飞迎回二圣,自己坐不稳帝位,细一分析也不太可能,徽钦丧土背负着辱国的责任,赵构有再造宗室的功绩,赵构又很有-才能,所以也不太可能。
但是有一点赵构肯定没有认识到,当时的有军事才能的将领不乏其人,而岳飞和岳家军却是不可替代的,岳飞能直捣黄龙,迎请二圣还朝,其他人根本做不到。
岳飞一死,宋朝只好偏安一隅,历史也失去了呈现最鼎盛的农耕文明和最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对决。但是南宋在襄阳保卫战抗击蒙古大军数年,可见岳飞留下的军魂犹在。
另一个回贴 看了大家的回贴,我想我的目的是达到了,至少澄清一点,岳飞之死和秦桧无关。在高度集权的情况下,-人物的命运必定与最高统治者有关。 其实像岳飞这样重要的将领,朝野上下对他的兴趣是很高的,他的脾气秉性应当没有什么秘密,看过《世说新语》的应当知道桓温在当时野心家的名声很大的。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对于这样手握兵权的大将,皇帝不会不去考察他的忠诚的,而就在当时岳飞忠孝之名声也是很大的。而赵构之所以用连发十二道金牌的方式召回岳飞,就是摸准了岳飞的性格。否则召不回来岳飞的后果将是致命的。所以岳飞的威胁论也站不住脚,如果赵构真的觉得岳飞有威胁,绝对会采用别的方式,对岳家军也会采取强硬手段来控制。像这样手握重兵的大将被杀,而手下那支其亲手建立并完全控制的军队居然毫无动静,只能说明岳飞留下话或者是将士深知主帅的秉性。 岳飞的死应当有很多主导因素。还有一点可能被大家忽视,就是当时金国力量已经减弱,而宋朝统治者对蒙古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恐惧促使他们做出了一个选择,让金存在作为自己的屏障,这是宋朝对自己武力缺乏信心的缘故,其实宋朝的国力原本很强盛,陈寅恪先生有“中华文明,造极于两宋”的说法,宋朝对武器装备的研制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火炮、火统,盔甲、武器的质量之精良也是令外邦艳羡的。但是宋朝对武将的猜忌也到了空前的程度,对岳飞这样德才兼备的统帅都不敢信任,这大概是宋朝往往出现文官领兵并取得良好战绩的原因(范仲淹、虞允文)也正是这个因素导致宋朝的覆灭。 关于岳家军的补给,我说的应当没有问题,岳家军只规定不准抢粮,没说不准接受百姓的食物,我小时候就听过民间流传关于老百姓自发犒劳岳家军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