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不容,连孙权都知道,碧眼对二人的评价是“牧竖小人”,并指出若诸葛不在,此二人将成为祸害。诸葛用他们俩实在是不忍偏废而已,”亮深惜仪之才幹,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而在实际使用中,诸葛对两人的使用从不冲突,一文一武,搭配使用。
来看看诸葛对他二人的使用:
1、诸葛对此二人的定位从来都没有倚为核心过,这点从他最后继承人选可以看出来。说明诸葛看人准确!
2、诸葛退兵时权交杨仪,为何?杨仪会遵照遗命退兵,历史上也是如此。给魏延呢?他八成会抗命,自己率军和魏军决战去了。从历史上他的实际动作来看,魏延一点脑子都没有,在军心士气大丧的情况下,嚷嚷要和魏军大干一场。最后还“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像话吗?最后仅仅那个何平跑出来喊了句:“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就“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 连军心向背都搞不清楚,何能把持全军?
而且“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四英相中两个态度如此,难道不能从魏延平时的为人上好好想想?
说明魏延只是一位优秀的战场指挥官,负责全军?悬!再退一步讲,他稍微有点大局观,那时不和杨仪打,退兵后军权也非他莫属,姜维那时还嫩着捏......
从这点看,诸葛哪点用人错了?用杨仪来统兵撤退,用魏延断后,人尽其用了。
3、诸葛掌政以来,魏延立马被提拔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如果不明白的话,当时魏军前线指挥官郭淮的官衔就是“雍州刺史”,对照一下吧。
魏延大破郭淮后,诸葛升他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看看姜维,只是“护军”,还要怎么样才算重用?
莫非只有把军权全部交给魏延,才算诸葛识人善用人?
假想下,魏延获得蜀国军权,肯定会迫不及待实行那个子午谷偷袭了。若成功,大功一件。但能否守住长安是个极大的疑问,也就是说战果能否确保是疑问;若失败,恩,三国统一进程大大提前...... 也算好事吧......
这两人,还是《三国志》的评价(还包括李严、彭漾、廖立等)地好啊:”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为何当代人总爱把这些推为诸葛用人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