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国民党新1军,新6军为主的驻印军在杀回国的路上所向披靡,打得日军无还手之力,这还是在东南亚的丛林里获得的战果。同样的部队,同样的装备,在更合适机械化部队发挥的国内战场,被装备训练远不如日军的*党军队打得丢盔卸甲,到底是什么原因?
新1军,新6军等5大王牌的机械化水平很高,基本达到了西方国家的标准,步炮比例达到3:2,单位火力投掷密度在当时可说亚洲第一,官兵训练有素,经历过实战考验。与其对阵的*党军队大部分下级军官和士兵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正规作战,武器装备方面还是以缴获日式装备为主,基本没有重型装备。这样的两支军队,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就分出了胜负,而且是弱势的战胜了优势的,其中原因除了现在宣传的“民心所向,战略眼光高明”等等空洞的原因,正史中基本找不到别的原因,影视作品中根本没有体现,各将帅的传记中也没有明确的原因。但是通过夹杂其中的只言片语,可基本看到一个大概的原因: 后勤保障
我们只看到过*党组织民工支前的场景,几乎没有任何关于国民党方面后勤的说明。我不知道国民党的后勤保障是怎么进行的。但是几乎可以肯定,后勤保障不利才是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美式武器带来高射速,高火力密度的同时,对后勤保障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打完了子弹的冲锋枪肯定不如打完子弹的38大盖,后者可以上刺刀。在高强度的作战中拿着打完子弹的冲锋枪的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