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观电影狼牙山五状士的几点疑问
  • 斯大林不相信:北冰洋发生这样一场截杀
  • [原创]吾观毛泽东一生之十大败笔
  • 30位国民党起义将领的结局!!!
  • [原创]曹操的性格缺陷是其无法统一天下的主要原因
  • 生前战友含泪披露:这才是董存瑞最后说的那句话
  • [原创]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没抓到一个俘虏 军史无先例
  • 【皖南事变】叛徒刘厚总枪杀项英之后的结局
  • 杨开慧之死的真相
  • 蒙古建国800年?!历史怎么读?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原创]秦VS罗马,先进与落后之争(下)饮食篇

    出现了调味物,并一之加入烹饪,渐渐的烹饪成为了一门艺术,烹饪手段也丰富起来

    。欧洲现在如此发达的饮食文化,都是从罗马开始的。

    第二是餐具与礼仪。
    罗马时代,富贵人家出现了专门的餐厅,并且以装饰的豪华来向外界炫耀自己的财富与地位。当时已

    有大量的各种尺寸和质地的餐具:陶质和玻璃餐具用于一般宴会,银质餐具用于最奢华的宴会。餐具包括

    成批的盘、碟、高脚玻璃酒杯、碗、罐以及洗手盆。青铜或陶质的油灯照亮了晚宴,这些灯有时还放置在

    枝状大烛台上。罗马大约在公元1世纪的样子出现了餐布。

    这里要多嘴一句,罗马人发扬了玻璃文化。而中国直到清朝以前都没有发展过玻璃,这也成了现在的

    架空小说常用的敛财手段。

    就礼仪而言,这时期的宴会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普通宴会,一种是祭神宴会。宴会上菜有了严格的顺

    序。两种宴会的不同在于,普通宴会饮酒必须勾兑水,香料,蜂蜜等。而祭神宴会则必须喝醇酒。
    随着罗马的发展与壮大,宴会成了罗马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整个罗马共和时期,元老院都试图制止这

    种奢侈的宴会,效果为零。


    接下来我们看看同一时期的中国饮食文化。古罗马是欧洲奴隶制的颠峰时期,正是这一时期,饮食逐

    渐成为一种文化。在中国,同样是奴隶制的颠峰时期--周,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开始成型。所以我说历史是

    惊人的相似,概因为奴隶制度的颠峰时期,生产力已经能够保证人在吃饱的基本条件下,还能打算吃吃文

    化---当然主要针对贵族。

    周代的食物与烹饪
    周代食物之丰富,据《周礼·天官·内饔》记载:“牛夜鸣则臭;羊泠毛而毳,膻;犬赤股而躁,臊

    ;鸟苧色而沙鸣,狸(腐臭);豕盲视而交睫,腥;马黑脊而般臂,蝼。”
    那么,什么样的畜禽适宜宰割入食呢?《礼记·内则》载:“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鬃,豚曰循肥,羊

    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
    可见周人已完全懂得选择无病、无特殊腥臊异味而又健壮的畜禽,并辨别畜禽各部位,然后施行宰割

    。这一方面是为了解剖牲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牲肉分类,便于烹调,同时还具有礼仪性的意义,在进食

    时,各式各样的菜肴都有固定的位置,取食也按一定程序进行,这些都是由肉类所切割成不同形状所决定

    的。
    烹饪技巧的话,主要有煮、蒸、烤、灸、炸、炒等。其中,炸、炒是周代青铜文化进入鼎盛时期后所

    出现的崭新烹饪方法。
    周代的器皿与礼仪。
    俗话说“周礼”,周代饮食的礼仪与相应的器皿要求,可以说细致严格到让人惊讶,在正式的场合里

    ,因周代贵族将饮食归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颇受重视,并为此多有明文定制。例如《礼仪·内则

    》,《周礼·天官》都是关于饮食礼仪的规定和要求。


    我们现在说秦汉。一般人说周末就“礼乐崩坏”。其实不然,中国人历史上就非常重视礼仪,虽然说

    礼仪每朝都在改,但是即便虎狼如秦,也不敢在礼仪上有丝毫放松。就饮食而言,秦朝中央设置尚食令、

    尚食丞,太官令、太官丞等诸多官员负责皇家的饮食与相关礼仪,汉朝亦然。

    记得有朋友在前面的文章跟帖说秦在罗马面前就象野蛮人,如今思量起来,真是莫名其妙。

    那么要说秦汉时代饮食文化发展有什么新的特点呢?

    第一,地方菜系的形成。
    战国时期,齐雄霸山东,国强民富,其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饪技术比较发达,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地

    方风味菜——鲁菜的雏形。
    秦统一六国后,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川菜、鲁菜、苏菜三大菜系。及至汉代,中原饮食文化和烹饪技

    巧传入南越,结合当地“使飞、潜、动、植皆为佳肴”的饮食习惯(想想吧,广东人的饮食资源多丰富)

    ,产生了粤菜。
    第二,节日饮食礼仪的形成。
    中国最早的节日饮食文化,应该是端午节,祭奠屈原吃粽子。其实端午节最开始并不吃粽子,只是把糯

    米放进竹桶,然后沉进江里祭奠屈原。到了汉,才改成现在的粽子,然后人们才开始吃粽子,这个习俗延

    续至今。
    重阳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但是起初只流行于贵族,后来因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所迫

    害,夫人使女贾氏被逐出宫中,嫁到民间,贾氏常与人谈起宫中重阳节俗,民间即知此俗。到了东汉,重

    阳登高,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的习俗已然成型。
    元宵节亦成型于汉,相传西汉平定“诸吕”,汉文帝元月十五日开基,定为元宵节。举国上下张灯结

    彩,欢度佳节。深宫皇室,大家闺秀也可上街看观灯游玩。
    元宵节吃什么,相信不用我说了吧?

    -------------------小小的写一个分割线---------------------
    专门开段写酒。
    罗马时代,主要酒都是果酒,既葡萄酒。甚至有说罗马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Y的喝太多了,可见当

    时葡萄酒产量有多大。

    而中国历史上的酒主要是粮食酒。周代酿酒已经有了行业标准,见《礼记·月令》。当然,这不是什

    么好事,说明当时酿酒方法相对单一。当然这里说的是相对单一,因为周代即便是粮食酒也分类了---《

    礼记》中酒记载有醴酒、玄酒、清酌、澄酒、旧泽等多种酒类,酿至方法也各不相同。

    周代酒的产量也非常大------《酒诰》,这不是歌颂酒的文章,而是周王室担心老百姓喝太多了发的

    禁酒令。

    秦汉时期,粮食酒种类大大丰富,而且这个时候酿酒成了门学问,由于西域的贸易,汉代的中国也开

    始酿造葡萄酒。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不能说罗马的饮食文化差,更不能说秦汉的饮食文化差。但是比较起来,罗马时

    期的饮食文化比较同时期的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慢了一拍。

    罗马时代正是饮食文化的成型时期。比较之中国,周代才是饮食文化的成型时期,及至秦汉,已经进

    入饮食文化的成长期----地区性饮食特色形成,节日性饮食特色开始出现。

    而欧洲的地区性饮食特色的成型则要到更晚一些了。

    如果说要这一现象如何解释,我只能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罗马时期是奴隶制度的鼎盛时期,而相对

    于中国,春秋时代才是奴隶制度的鼎盛时期,战国则完成了封建制度的转型,秦汉已经开始发展中央集权

    了。

    有朋友提到了封建制度的萌芽期,比不上奴隶制度的鼎盛期社会生产力更发达。咄咄怪论,难道阁下

    以为春秋不如战国,秦汉不如两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