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考古专家在乾陵外城南侧地面偶然发现了10多个人工挖掘的圆环状壕沟,再次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这座皇家陵墓。
乾陵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二帝合葬墓,还因为其中一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武则天。更重要的,乾陵是考古学家公认的没有遭到盗墓贼光顾的帝陵,有专家预测,陵墓中可能有珍贵文物近500吨。
但新发现的这些圆环却让考古学家们感到了些许不祥,“任何异样的迹象,我们都不得不把它放在乾陵的历史上去考虑。”首先发现这些圆环的西安市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研究员秦建明说,但让他担忧的是,有关乾陵的历史中,最多的就是关于盗掘的记载。
[争议]
盗掘乾陵并非难事
在历史上,对乾陵颇有“好感”,并大规模盗掘的事件比比皆是,唐末黄巢曾率领10多万大军差点把乾陵挖了个底朝天,五代耀州刺史温韬也发动军民对乾陵下了毒手,民国初年孙连仲带领军队在乾陵挖了几个月。
“他们到底成功了没有?这我们无从考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建林说,“在史料中只记载温滔那次盗掘因风雨大做而没有成功,这个说法是真是假,也没法确定。”
即使这样,仍有考古学家确信乾陵完好无损。
第一个证据就是极隐秘的墓道。墓道是由外界进入地宫的唯一通道,地宫修建完成后,大门关闭便永远无法打开,为防止盗掘,帝陵修筑者通常会把墓道蜿蜒曲折并隐藏起来,外人无法知晓。
“乾陵墓道口是建国后才偶然发现的,60年代曾经组织考古队对墓道进行了清理,发现从墓道入口到地口大门的这段空间中,根本没有人进入过。”秦建明说,当时考古学家进入墓道,一直清理到墓室大门,发现墓道中的石刻都完好无损。
但这点也遭到很多考古学家的反驳,“可以拿锁头举例子,再好的锁也能有办法撬开,墓室就更容易了。”长期从事古墓考古发掘工作的张建林说,多年的考古发掘让他对盗墓者的技术感到惊讶,“我可以下这样的论断,不是10墓9空,而是100墓99空。”
他告诉记者,有时候发掘古墓,进行到99%时都感觉墓葬是完整的,直到铲最后一下才发现墓室早有人光顾,而且已经搬空了。“盗墓者不走墓道,那里可能有机关,可能太招摇,他们通常从让你无法想象的地方进入。”
认为乾陵没有遭盗的专家的另一个根据是,乾陵是中国墓葬修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太坚固了。
“乾陵是因山为陵,整座山就是墓室的防护层,而地宫所在地点直到现在都无法确定,也就是说,除非你把山全打开,仅靠运气去探摸到地宫基本上不可能。”秦建明说。
但支持乾陵不安全的专家却也有看法,“乾陵并不牢固。”张建林说,他考古发掘过的陵墓中,除了汉代有采用沙层防护而完好无损的帝陵外,其他方式都不安全。“沙子是流动的,你挖一铲子,上面马上就有沙子流下来填完整,像这种因山为陵的,防护不起作用。”
而几乎所有考古学家都存在共识的一点是,乾陵确实有些太招摇了,“周围全部是平原,三座山全部占用为一个陵墓,又在一个墓穴里葬了两位帝王,盗墓贼肯定会拿它下手。”张建林说。
[疑点]
可能为盗墓标志
“这些圆环状壕沟到底是谁挖的,有什么用处。到现在仍然不为所知。”秦建明说。
实际上,这些圆环早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发现,当时考古学家便开始了研究工作。
“虽然没有实地挖掘,但通过之前对该区域的探察,我可以肯定这些圆环的地下是没有任何古迹的。”张建林说,而他对这些圆环是否存在也抱有疑虑。
昨天,记者来到圆环状壕沟所在区域,经过仔细寻找也没有发现土地存在异样,而据当地村民讲,在有庄稼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圆环所在区域的庄稼比周围的矮上一截,会形成麦田怪圈。
“平地上肯定是看不出来的。”秦建明说,航拍图片上的痕迹出现有很多可能,比如一块土地曾经被人工挖掘过,即使之 [1] [2] [3] 下一页
后回填成原样,土壤密度和含水量也会有变化,当太阳照射到上面时,反光就会不同而产生痕迹。
秦建明对此也颇有无奈,“照片上的痕迹实际上很不明显,只有经过处理后,才能清楚的看到。”但他表示,即使不明显,但也可以肯定的是,圆环状壕沟确实存在,而且,它的形成绝对是人为的。
疑点一:圆环分布是个谜
记者了解到,目前发现的圆环所在位置均为乾陵南侧约2公里处,这里刚好是乾陵外城内,陪葬墓区域。
“发现的10多圆环中,并没有特别的排列规律,大小不一,位置不同,与乾陵也看似没有关系,其中很多圆环还因为河水冲刷而残缺不全。”关于圆环的位置曾经让秦建明困惑了好久。
但经过长期观察探测,秦建明发现所有圆环均呈一个带状分布,“虽然排列不整齐,但基本上处在一个带状区域内,围绕乾陵排列。” 另一个排列特点是,一个最大的圆环刚好以乾陵陪葬墓李瑾行的墓地为圆心。但让张建林感到疑虑的是,李瑾行的墓葬在很早时就已被盗,这个围绕它的圆环可能是一种被盗的痕迹。
“我可以肯定,这个圆环不是在修建墓地时挖掘的,因为除了这里外,中国没有在墓地中发现过第二批圆环,它对墓葬也没有实际意义。”
疑点二:是否为人为形成
圆环发现后,还引起了地质学专家的关注,很多专家表示,愿意到实地探察圆环所在区域的地质分布。
“能够多学科综合探测肯定是好的。”秦建明说,就现有考古手段来说,这些圆环到底是不是人为形成的还根本没法确定。
“我认为是人为的,也只是个猜测。”为了验证,秦建明还组织队伍对周围村庄村民进行了调查访问,他从一些老年人口中得知,在民国时期,这里曾经挖掘过壕沟。“我也认为这些圆环就是当时的战壕,因为在前期探测时,这些壕沟基本上是3米宽,深度不能确定,但基本上一人高左右。”
但随即秦建明就否定了这个想法,战壕怎么能是圆形的?圆的战壕到底是为了保护什么?
另一个需要地质学家帮助的是,这些圆环形成的年代无法确定,“如果比乾陵形成的时间早,那么它们就与墓地失去了关系。”秦建明说。
这个问题的解决给考古学家出了个难题,“如果不能在圆环所在区域找到任何历史遗迹来证明,那么圆环形成年代就无法确定。”张建林说。
秦建明目前可以基本确定的是,这些圆环应该存在过很长时间了。“很多圆环已经被河水冲刷得残缺不齐了,河水彻底清楚掉土壤中的痕迹,需要很长时间,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据记者了解,在圆环出现的地区,曾发现过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痕迹。
[专家]将航拍其他墓葬
“前期的工作主要是确定圆环的数量、位置和大小,对圆环本身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研究。”秦建明说。
记者了解到,今后,考古学家将联合地质学,生物学进行联合探测,希望能够得到关于圆环的更多线索。
“另外,之所以之前没有发现这些圆环,是因为这次采用的是全新的调查方法,我们怀疑如果采用这种方法,是否会在全国其他墓葬周围找到这种圆环。”秦建明说。发现这些圆环,主要归功于新采用的航拍考古技术,“如果单用挖掘的办法,永远不会找到这些圆环。”
另外,学者们还将继续对史料进行研究,“尽管现在没有明显的线索,但我们更愿意相信其中会含有蛛丝马迹。”
【相关链接】乾陵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坐落在海拔1047.5米高的梁山上。梁山有三座山峰,北峰最高,即乾陵。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