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古印加帝国黄金藏匿地之谜
  • 岛国瓦努阿图 一颗狗牙换50个菠萝
  • 3000年法老玻璃项链来自外太空
  • 古剑之谜--越王剑
  • 秦始皇留下的9个谜团
  • 秦始皇陵 地宫布局之谜告破
  • 秦始皇陵 地宫布局之谜告破
  • 埃及:狮身人面像
  • 成吉思汗陵墓已被发现
  • 古蜀金沙村 —— 三星堆文明的延伸?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我国发现远古新物种 命名为混形黔鳄<%=id%>

    STRONG>本报北京4月29日电4月出版的德国《自然科学期刊》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省发现的一种罕见的三叠纪爬行动物化石。这种被命名为“混形黔鳄”的动物是早期初龙类中首次被描述的海生类型,这一发现打破了古生物学界长期以来“槽齿类没有进入海洋”的结论。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古脊椎所李 淳介绍说,这是初龙类或者说爬行动物首次占据这种生态位。混形黔鳄绝灭数千万年后,部分鳄类才再次采取了类似的生活和运动方式。该研究是中科院古脊椎所和贵州、台湾以及加拿大华人学者联合完成的。

    李淳说,初龙类是爬行动物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类群,其复杂而多样的早期门类繁盛于2亿多年以前的三叠纪时期,一般被通称为“槽齿类”。后来的恐龙、翼龙和鳄类等中生代爬行动物的主要门类都是初龙类的重要分支。长期以来,除了个别生活于淡水环境,如河流、湖泊中的属种,“槽齿类”基本属于陆生动物。古生物学家曾经发现过海相地层中保存的“槽齿类”化石,但是这些化石都比较残破,并且本身没有明显适应于水生(海洋)环境的特征,因此都被认为是动物死亡以后冲刷到海洋中保存成化石的。

    而此次在贵州省盘县三叠纪海相地层中发现的标本,表现出一些非常奇特的性状。李淳介绍说,标本包括两具基本完整的骨架和一个单独的头骨,该动物的头骨、前肢、以及尾部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水生特征,而后肢则保留着典型的陆生动物形态。“如果不是发现多具相互关联的完整骨架,我们甚至会怀疑标本上的不同部位分别属于不同的动物。”李淳说。

    科学家们推测,之所以出现这种奇妙的截然相反的镶嵌式特征组合,是因为该动物生活于大陆或者海岛边缘的浅海环境中,偶尔也可以在陆地上活动。在岸上或者较浅的水中时,它以四足或者两足行走,而在较深的水中,它则通过尾部的摆动快速游泳,捕食猎物。因此,科学家们将这个新物种命名为“混形黔鳄”,意思是“在贵州发现的具有混合特征的鳄形动物”。李淳介绍说,混形黔鳄的牙齿侧扁,边缘带有锋利的锯齿状结构,形同霸王龙的牙齿,无疑是三叠纪海洋里的终极捕食者。feng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