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鸡鸣驿又称鸡鸣山驿,坐落在河北省怀来县西北部,鸡鸣山东南山脚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驿因山得名,因驿设城,以驿名定城名。它始建于元朝,明朝筑堡并砖修城墙,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古驿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保护最完整的一座古驿城。因驿城是京城通往西北边陲的必经之地,所以在明、清两代曾对我国的军事、*、文化、经济、通讯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鸡鸣驿的由来 据《宣化府志》记载:鸡鸣山驿始建于元代。成吉思汗统一了中原,又率兵西征,在通往西域漫长的大道上开辟驿站,设置“站赤”(驿站),当时它只不过是个帐篷。后到明永乐年间,发展到拥有150名驿兵,加上后勤人员,共计330人的大型驿站。明成化1472年筑周长2330米的土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春,防守指挥王懋赏督役砖修城垣,全城周长1800米,城墙高10米,城底宽7米,上宽3米。城池北高南低,占地22万平方米。城内由东向西的两条大街把整个城池分割成三大块。设东西城门,门额分别楷书“鸡鸣山驿、“气冲斗牛”。门台上筑越楼,四面墙体均筑战台,北墙正中设玉皇阁楼,南墙正中上筑寿星阁楼,两阁楼遥相呼应。为加强城东的防御,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又于城东南角城筑角楼魁星阁,并对城垣进行了全面维修。自有城墙始,它已经越过530多年的时空,发展成占地22万平方米,有驿丞署、驿馆院、马号、驿仓、校场、店铺、驿学、庙宇、纵横五条街道的市镇。 驿城建筑考究 在驿城中,驿馆即现在的“公馆院”,是专供过往官员、驿卒休息的住所,还可进餐。马号是喂驿马的场地。驿城内的东西马道为驿马进出的通道,城南的东西大道称为“南官道”,是驿卒邮差传令送信的干道。“公馆院坐落在城内西北,为明代砖木结构的建筑,三进院落,现今保存完好。门窗、隔扇、木销插头做工考究,各木销插头上人工雕刻有琴、棋、书、荷、莲、蝙蝠、蜻蜓、蝉等不同形象,栩栩如生,极为精致,反映出我国古代匠人的高超手艺。 驿城内的贺家大院,即当年的驿城署,也是整个驿城规格最高的古建筑,为砖木结构的五进连环院,东山墙下为通道。每座院落正房三间、耳房两间,均建筑在台阶之上,出廊、房角和前墙砖码头上都砖雕有各种图案,别具一格,古色古香。大门前有玉石狮子一对,威严庄重。贺氏,据说民国初年贺翰在鸡鸣山开办后山煤矿起家,成为鸡邑有名大姓,于此居住。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逃往西安途中,曾住在鸡鸣驿贺家大院。 驿城内的古建筑还有佛道教的寺观13处。现保存较好和修葺过的有泰山庙、文昌庙、老爷庙、财神庙、城隍庙、龙王庙、姑姑庙等。尤以文昌庙保存完好,院内有石碑两块,清晰流畅的字迹记载着驿丞、驿操司(把总)捐资兴学的实情。 驿城曾风光一时 作为宣东第一驿,明清两代除官办驿站、递铺、军站外,在志书中见不到它有商业的记载。但是,由于处于交通干道的要处,为商旅往来必经且时常的顿宿,私人经营的车马店、茶房、酒肆之类,当在明朝后期业已有之。清代改为民驿,随着张库(库伦,今乌兰巴托)大道通往俄罗斯的国际交通干线的开设,经由鸡鸣驿的商业运输与国际信使的往来再度兴旺,驿城的商业亦随之发达,这在驿城碑刻中也有显著的反映。仅以文昌宫、城隍庙乾隆碑刻布施名单提供,乾隆年间城中有:永丰当、仁和当、泰和当、协和当、义和当、恒昌当等当铺达六家之多;恒定号、双和号、义和号、祥和号、裕盛号、三益号、和通号、东三号、万盛号九家商号,另有合成油铺、李油铺、毕醋铺、万和店作坊店铺四家,计19家有名号的买卖,这还不包括车马店、茶馆等小铺面。可以想象当年大街两旁店铺林立,买卖兴隆,一派繁华的景象。 驿城在民国三年,即1914年,被北洋政府撤销,结束了中原逐鹿时的辉煌历史,衰落成了一般村镇。 历史悠悠,从明隆庆四年修建城垣至今已有500多年,虽经沧桑变化,今天的鸡鸣驿依然保持着昔日的旧貌。游人只需沿着北京到张家口的高速公路西行100多公里,华夏第一古驿站鸡鸣驿便呈现在眼前:驿城近似一个正方形,四面城墙基本完好,城楼风采犹存。 如今鸡鸣驿虽然结束了它作为古驿站的功能,但以其完好的城池面貌和古色古香的古建筑,引来了一批又一批中外影视制作人,把它作为外景地,据不完全统计,有《血战台儿庄》、《大决战》、《新方世玉》等50多部影视剧部分场景曾在此拍摄。1996年8月原邮电部曾发行纪念邮票《古代驿站》一套两枚,其中一枚就是鸡鸣驿。古为今用,[1] [2] 下一页
鸡鸣驿古驿站正再现辉煌。(来源:《生活时报》孔润常
上一页 [1] [2]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