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世界遗址简介之金沙遗址
  • 世界遗址简介之三星堆
  • 裴氏家族 简介
  • 欧洲启蒙运动
  • 欧洲工业革命
  • 中华金氏溯源
  • 臧氏溯源
  • 十二生肖也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 藏族的哈达文化
  • 世界遗址简介之马王堆遗址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第一个文化遗产日 留住中国的记忆<%=id%>

    第一个“文化遗产日” 留住中国的记忆


      首个“文化遗产日”向我们走来,更多遗产将得到保护——


      留住中国的记忆

      ■新增1081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518个项目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节日纳入国家级保护名单

      ■22处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本报北京5月25日讯 记者李舫报道: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今天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并通报了6月10日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及活动方案。这是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这次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1081处,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共六大类,京杭大运河等入选。截至今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达2352处。过去,我国只有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没有用“名录”的形式来进行保护。今天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518个项目可谓首开先河,是从各地推荐申报的千余个项目中筛选而来的。

      传统节日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我国一系列传统节日中比较著名的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少数民族也有许多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如藏族的雪顿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目前,这些传统节日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单。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一些老的建筑被拆掉了。有些城市片面地追求焕然一新的感觉,对一些历史遗存的保护工作做得还不够。对这一现象,今后必须要加以严格控制和制止。

      除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增多也给文物保护带来巨大挑战和压力。在建设中,如何既保证国家重点项目顺利进行、又保护好文物是我国文物保护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在一些大型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国已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如南水北调工程的文物保护经费预计10亿元左右,规划设计尽量避开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对难以避开的地面文物采取迁移等保护措施,对地下文物将在全面勘探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进行考古发掘。在三峡水库工程中,国家文物局组织全国60余家考古研究、古建维修、文物保护专门机构以及科研院校对三峡库区文物进行了抢救性调查、勘探、发掘和保护。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介绍说,我国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共有31处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2处。

      据了解,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通知,专门成立了由15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的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国宝级古籍今起亮相

      ■新中国以来规模最大 ■61件珍品为首度公开


      本报北京5月25日讯 记者施芳报道:从5月26日起,新中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华古籍特藏珍品和保护成果展——“文明的守望”,将在国家图书馆展出,届时61件国宝级的珍品将首度公开展示占全部展品的近1/3。

      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介绍说,国图的218件珍贵藏品以及来自全国各图书馆的古籍珍品将在展览中亮相。古籍善本、甲骨、金石拓片、舆图等最著名的国宝级藏品都将参加展出,展品全部是二级以上珍品,一级品达到60%。展品中不少是久负盛名的国宝,如我国迄今收藏的唯一一件汉文摩尼教经文,司马光手书的《资治通鉴》残稿一卷,海内外孤本、被称为柳公权“生平第一妙迹”的“神策军碑”, 清康熙年间统一台湾后、福建省绘呈清政府的“福建舆图”等。另外,国图的“四大专藏”——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将全部参展,宋元善本超过50部,都是国图善本“精华中的精华”。

      据介绍,本次展览有61件国家图书馆的秘藏珍品为首度公开展示。其中有《四库全书》底本和《四库全书总目》稿本、明代整幅石刻碑铭拓片、宋元明清雕印的大藏经,以及部分珍贵敦煌遗书、宋元善本,还有近年采进的元官藏和西域文书据史德语木简、于阗文佛经等。展览将持续一个月,每日9时至16时免费对公众开放。


      不要忘了回家的路(快评)


      闻 白


      昨天,文化部公布了新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名单,这也成为6月10日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序幕。

      文化遗产,是千百年前祖先留给我们幸运的礼物,也是民族文化经过历史风雨的淘洗后留下来的薪火。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与情感记忆。同时,它也是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构成基础与重要标识。保护文化遗产,也就是保护我们的情感与价值,守卫着我们内心的家园,延续我们祖先的梦想,同时也是维护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文化独立与主权。

      我们的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但毫无疑问,这是一项系统的、长久而艰巨的任务。文化来自民间,文化属于大众。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固然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提倡,而保护好文化遗产更需要全体民众自下而上的努力。

      因此,在祖先创造的遗存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应常怀敬畏之心。越是在社会发展快的时期,保护现有的历史遗存,留下祖先的记忆,就越显得重要。只有清晰地知道我们从何处来,才能以更坚实的步伐和自信的心情向未来走去。

      文化遗产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在奔向未来的路上,我们不应该失去记忆,更不应该忘了回家的路。


      什么是文化遗产?(延伸阅读)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场所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