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同陈,又通乘,其本义指战车和步卒的排列,是车战时代的专用军事术语,以后又引申为军队战斗队形的泛称。
关于军队战斗队形的作用,可以从拿破仑描述骑术不精但纪律严明的法国骑兵和当时最善于单兵格斗但毫无纪律的马木留克骑兵之间的战斗看出,拿破仑说到:
“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打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
恩格斯曾说:“在拿破仑看来,要使存在于密集队形和有计划行动中的纪律的力量显示出来,而且要使这种力量甚至胜过马匹较好、骑术和剑法较精、勇敢至少相等而人数较多的非正规骑兵,就必须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骑兵数量。
这就是“阵”的巨大优越性。
从卜辞记载可知,我国军队早在兵锋初利的殷代,就开始按左中右的固定队形排列作战了。这情况一直持续到西周,到了军事学术精进的春秋时期,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春秋时期的军队十分重视战斗队形,而魏舒方阵也就产生在这个时期。
魏舒方阵
公元前五四一年,晋国的大夫魏舒在一次与狄军的遭遇中,由于战场地形险隘,战车无法展开,便“毁车以为行”,把甲士和步卒混编在一起,组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步兵方阵——魏舒方阵。
魏舒方阵的总体由五个互相掩护的大方阵组成,《左传》称为“五阵”,但其中最前边的一个方阵(前拒)是为了诱敌而设,所以它的本体实际只是四个方阵,按前、后、左、右配置,中间是空的。这大体就是当时战车部队的行军队形,可能在厄道里无法展开,就在原地改成步兵队形了。这种“五阵”可以在狭窄地形上直接由行军队形展开为作战队形,减少了冗长的布阵时间,自然是很优越的。我国的第一个步兵战斗队形带有浓厚的车战色彩,正因为如此,才受到长于车战的翟(狄)人的嘲笑。《左传》总结此次战斗胜利的原因是“崇卒也”。所以,魏舒方阵的出现是春秋军事史上的大事,是我国车战向步战转变的划时代的标帜。
魏舒方阵的基本单元是由五伍二十五人组成的小方阵——两,其中包括十五名著甲步兵(由甲士改编)和十名轻装步兵(原隶属于攻车的步卒)。据考证,阵中的二十五名士兵以五列纵队排成一个长短兵器相互配合有纵深的横队,其正面和纵深均为7.2m。象这样的步兵方阵,事实上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在数百年漫长的时间里,才获得了独立的新的生命。
古希腊的多立斯(Dorians)方阵和魏舒方阵是非常相似的。因此,把二者做一个比较,对于古代步兵史的研究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古希腊战车的历史结束于荷马史诗时代,即公元前九世纪,约当于我国的西周末年。从公元前八世纪起,希腊开始了步战。公元前五九四年,梭伦改革时期,多立斯人的后裔斯巴达人建立了严正的步兵战斗队形——多立斯方阵。早期的多立斯方阵是有纵深的横队:前列是贵族甲士(全权公民)组成的重装步兵(hoplitae),后列是他们的仆役(无全权者和奴隶)组成的轻装步兵(gymnetae)。
作战时,后列轻装步兵用石块、梭镖进行攻击,接敌后,重装步兵以长矛攻击,短剑格斗,轻装步兵则进行协助,肃清残敌。所以这种方阵的战术非常简单,起决定作用的是重装步兵的勇敢、体力和技艺,几乎没有什么战术机动可言。这种方阵同我国西周和春秋初期附属于战车的步兵方阵颇为相似。
在公元前500——490年的希腊波斯战争结束后不久,斯巴达人将斯巴达公民和无权者编在一起,组成重装方阵。而在公元前431——404年的伯罗奔尼战争期间,由于贵族和无权者的大量阵亡,这种方阵便改由重装的奴隶组成,而由一名贵族担任指挥。随着斯巴达尚武贵族的没落,这种笨拙不灵的简便方阵便逐渐失去了它的攻击能力。后希腊雇佣兵队长伊菲克拉特将方阵加以改革,废除了原有的短矛,改用长矛,使方阵队形中的第三列和第四列可以用长矛前出助杀,这便大大提高了多立斯方阵的攻击能力和机动性。
在此之前,也就是公元前七世纪至六世纪初,我国春秋中期的步兵方阵便已经全部由奴隶编成,而由一名甲士进行指挥了。我国春秋中期的步兵方阵与希腊多立斯方阵的不同,在于它取消了著甲步兵,改为全部由轻装步兵组成的方阵了。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著甲步兵跟随战车作战,活动不便。
其次,是由于军队规模不断扩大,造成甲士奇缺,兵源补充困难。这说明我国春秋时期的战术改革,始终是沿着提高部队的进攻速度,增强队形的机动能力的方向发展的。到公元前541年,魏舒方阵虽然又恢复了著甲步兵的编制,但这仅仅是一个特例。当时为地形条件所限,部队无法展开兵力,进行这样的改编无疑是为了增强方阵的防御能力。
为了更准确地说明问题,我们在将魏舒方阵和公元前431年出现的伊菲克拉特方阵的战术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据《阵形的变换》节的研究可知,魏舒方阵的战术机动能力无疑是良好的,伊菲克拉特方阵的机动能力,就其基本单元来说,应与魏舒方阵相仿,但其总体既然不成五阵配置,也就不可能具有魏舒方阵那样灵活的队形机动能力,其纵深也就不会如魏舒方阵那样宽大。
二者的前列既然都是重装著甲步兵,其进攻速度应大体相同。在魏舒方阵中,除著甲步兵和轻装步兵混编方阵外,还有进攻速度较高的轻装步兵方阵。在伊菲克拉特方阵中也有类似的方阵,但主要装备的是射击和投掷兵器,攻击力不如轻装步兵。
二者均有梯次配置的长短兵器,装备水平大体一致。但魏舒方阵的每个单元都配备有弓箭手,而伊菲克拉特方阵的基本单元人数较多(四十人),攻击力较强。
二者出现的时间,魏舒方阵早于伊菲克拉特方阵一百一十年。
因此,公元前541年出现的魏舒方阵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步兵方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