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中国刀之神韵——唐朝刀原貌[图]
  • 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试探
  • 收礼还收长生药——明万历年间的纵欲风尚
  • 古代中国与越南的八次战争
  • 明与邻国的交往
  • 隋代风云:从建康到平壤
  • 明教的演变
  •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造反事件
  • 三国时期蜀国最大的千古迷念
  • 军事部署失误导致秦朝的灭亡?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大明皇帝平反冤案<%=id%>

    中国历史上宣扬清官平反冤案的故事很多,如包公海瑞,讲皇帝亲自微服私访平反冤案的故事也不少。我从收集阅读家谱中,也获知了一个明成祖平反冤案的故事,而且不是平反朝廷命官的冤假错案,而是皇帝亲自过问,平反某一介布衣的冤案。所以我认为,对比时下流行之民权等口号,联系目前国内有关上访民众的处理,更有值得深思的意义。

    浙江慈溪地方,一个大姓是沈,居住在一个叫做沈师桥的地方。明朝时代有个沈家人,名允明,曾因当地海潮涨泛,淹没师桥良田,领导乡民建筑海堤和决水道,保护生民安全,也使田地得以种植和收获。因此功勋,沈允明曾获明太祖朱元璋敕命嘉奖。

    也因沈允明在慈溪具有相当的号召和领导能力,汤信国公受命保护大明江山和百姓,免受日本倭寇侵扰,一到慈溪,便拜访沈允明。沈允明竭尽全力,协助汤信国公召募劳力,不辞风雨,在慈溪境内建立了观海卫、龙山所、三山所等几处卫所。

    沈允明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在与同乡韩子汤一起带领劳工修筑水利工程时,沈允明见到韩子汤假公济私,乱用工程资产,就对他提出批评,因而积成怨恨。韩姓党人志在报仇,构造诬告。这是中国人恶习之一,什么都不干的,谁也不得罪,升官发财。真干活的,免不了出错,得罪了人,出力不讨好。原本朝廷没有尽信,但经不住韩姓党人反复告状,谎话说多,遂似确实,沈允明蒙冤获罪,被官府下狱。乡里人都感恐惧,友朋纷纷远离,划清界线,不想受牵累

    沈允明长子名嗣生,自幼读书,为洗雪父亲冤案,不思科举,淡漠功名。此一介布衣,为给父亲申冤,一级一级上诉,屡败不缀,最后于明成祖永乐九年九月二十九日,直接向皇帝上了一道替父鸣冤疏,说明情由,恳请皇上明察,以其父先功抵罪,恩赐出狱。

    万没想到,浙江布衣沈嗣生的这道奏疏,经过千山万水,还真到了明成祖的案头,而且皇上还真的读了,也甚至做了御批,交代有关部门予以审查,搞清楚实情。十二天之后,永乐九年十月十月初二,成祖皇帝便亲下敕命,恩赦沈允明罪,并加赐金马一座,以示慰问。(

    浙江茨溪沈氏宗谱里,印有明成祖皇帝此一敕命,简译白话说:我对罪犯服刑总是很同情的,沈允明之子嗣生替父鸣冤的疏本,我读了很多遍,觉得他有功而无罪。又令有关部门再三按察,已得实情,乃知确是诬告无辜,遭受冤曲。现在我特下圣旨,赦免其罪,并赐金马慰问。同时韩子汤心术不正,公报私仇,假捏文词,陷人于死,其阴谋险恶,已构成乱法犯罪。此等奸民,须绳之以法,以示本朝恩威并着,刑赏得中,以慰公议。 冤假错案,在任何国家,任何政府,任何朝代,都必不可免。谁敢说他的朝廷永远正确,从不犯错误,他就是古今最大的骗子,连明成祖皇帝都不如,天下人都不能信任他。政府和司法,都由人来主持和操作。只要是人,就没有绝对不犯错误的。做为政府部门,特别司法部门,只要犯个错误,就可能害得百姓家破人亡。民主国家的好处,是社会对政府实行独立监督,所以政府不敢无视公正,胡做非为。犯了错误,公诸于众,也容易纠正,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大明王朝,当然不是民主政权。独裁专制国家,司法制度形同虚设,一切都由皇帝或上级官员个人做主,加之以全部暗箱作业,就算害死中原三千万众,也能瞒得天下一时。但浙江慈溪沈允明冤案平反,至少说明皇权国家,也是有的朝代比较开明,有的朝代则特别专制黑暗。

    古今中国,同于沈允明的冤假错案,或甚于沈允明案千万倍的错案,致使九族诛灭的冤假错案,延续十年或更长的民众浩劫,绝不止一个两个,一次两次。但像沈允明案这样,由一介布衣直接上疏当朝皇帝申冤,而且皇帝亲下敕命,平反昭雪的并不很多。皇帝亲自承认朝廷判了冤假错案,不是易事,古今没有几个皇帝肯这么做。死个把百姓有什么了不起,就算死数十万众也是小事一桩。但是给皇帝和朝廷脸上抹黑,那就事关重大,犯颠覆国家的大罪。

    可是明成祖做到了,我想那是因为成祖皇帝对自己的统治政权有充分的信心,所以他有勇气承认朝廷犯错误,并予公开纠正平反。如果中国历朝皇帝都能如此,那真比虽然没有皇帝称号但同样专制独裁还好些,因为沈允明的儿子沈嗣生起码还晓得,他能够给皇上疏鸣冤,皇上会看,而且会纠正。远比进京上访,不仅一事无成,反被衙门捕快追杀虐打,关监狱疯人院要好得多了。

    大明朝浙江的布衣沈嗣生,为父鸣冤而上疏皇帝,真值得后世永远景仰。他对父亲有那么深的爱,那么不移的信任。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功名前途,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布衣平民,给皇帝上疏请愿,说对了说错了,可能都犯杀头之罪。而且就算皇帝批了,平反昭雪,他还是得罪一大批朝廷命官,那个最初判沈允明冤案的官员,后来驳回此案几次上诉的上级官员,以及所有这些官员在朝中的师长友朋,官官相护,都会把沈允明一家视为仇敌,早晚还要找机会治他们父子的罪。幸亏明成祖坐了二十二年天下,事过境迁,过十年大概也就不会再有人还记得此案,那些当初冤判沈允明的官员,早调到别处去了,沈氏家族总算走了这一回运。( 大概让后世人最想不通的是,沈允明布衣儿子沈嗣生的鸣冤疏,怎么会走过朝廷千重黑机关万道恶衙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