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康熙帝20年统一台湾
  • 乾隆搬进团城的大玉海
  • 平阳公主创建第一支娘子军团
  • 清帝康熙回忆录:一个CEO六十年的成长经历
  • 《易经》与科学无关--兼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封尘:非洲肯尼亚疑有船队后裔
  • 梦回汉朝:恢宏的大汉雄风,澎湃的血性英魂[组图]
  • 田横五百义士不顾招降集体*
  • 出家?*?他杀?李自成究竟魂归何处?
  • 北府兵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三船中国珍宝沉没海底千年何时能返乡?<%=id%>

      2004年4月14日,英国综合性大报《独立报》发表长篇文章《1200年前的沉船宝藏告诉你一个未被探触过的中国》。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传奇故事:一位47岁的德国人从东南亚海域打捞出一批价值连城的中国沉船珍宝,转眼间变成拥有数百万美元的超级暴发户。

      这个传奇、这批价值连城的中国珍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带着这个疑问,笔者采访了文章主角蒂尔曼·沃特法及其太太、中国文物专家、上海博物馆以及其他城市的博物馆、文物局,竟然发现早在2002年中国方面就有了竞购这批宝物的想法,但遗憾的是,直至今日,国内尚未有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家博物馆购得这批被文物专家称为“叹为观止”的宝物……

      两年发现三艘宝藏古沉船

      沉船宝藏发现者

      笔者辗转拿到了沃特法的办公室电话,但是接电话的却是他太太,她告诉笔者,沃特法去了印尼———他发现古沉船“黑石号”的地方。

      “2002年上海博物馆就派人到新西兰参观‘黑石号’上的宝藏。在这三年里,我丈夫也到过中国,去了上海和北京。但是至今,我们没有和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家博物馆做成交易。”沃特法太太在电话中透露,为了这批中国宝物,沃特法专门在新西兰开了个公司———海底探索公司。

      “我和我丈夫一起去过印尼几次,你知道,这是个危险的工作,我们是有5个孩子的大家庭,所以更多时候是沃特法自己一个人在印尼。”沃特法太太告诉笔者,“我和沃特法结婚24年,他并不像大家所想的是一个追求刺激的人,他很安静,也很有责任心。”

      就是这个安静,有责任心的德国人,在1996年拿起水下呼吸器,潜入印尼的海域探寻传说中的中国宝藏沉船。如今,这个德国人已经是三艘沉船宝藏的主人,其中包括闻名于中国文物圈的“黑石号”唐朝沉船。

      沃特法原先只是德国一家水泥厂的老板,由于自己的嫂子是印尼人,所以他开办的水泥厂有不少印尼工人。那一年,一位印尼雇员向他讲述了在自己家乡关于中国古代沉船宝藏的传言:在这个雇员的家乡勿里洞岛———一个位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之间的岛屿,有大量神秘的宝藏隐匿在这个清澈澄明、暗礁散布的水域间。

      “我们知道很多传说都只是传说,但是有时候也可能是真实。当时他就很想去印尼看看。”沃特法太太在电话中说,没多久,他丈夫就拿上水下呼吸器,与那名印尼雇员一起去了那个传说中的地方。

      没想到,这次原本只是夏季度假的旅行,却改变了沃特法的一生。

      1997年,沃特法在这个神奇的地方发现了第一艘载满宝藏的古沉船———鹰潭号沉船(音译)。这是艘装运14世纪中国明朝宝物的沉船,里面的宝物丰富多样:有中国的,爪哇的,佛教的,还有波斯的。

      1998年,沃特法又发现了第二艘古沉船——马热尼号沉船(音译)。这艘沉船同样和中国有关,里面载有11世纪宋朝的宝物,而其中还有一个如火器般大的小火炮,这个小火炮的发现意味着,此前人们一直认为的小火炮是14世纪后才出现的观点是错误的。

      同年,沃特法再次发现了沉船———“黑石号”沉船,这是一艘载有9世纪中晚唐宝物的沉船。这艘沉船的发现立即引来了文物界的关注,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张浦生教授在接受晨报采访时曾感叹说:“‘黑石号’是个罕见的宝库,其中的宝藏内涵丰富,数量庞大,保存完整”。

      中国文化部门

      “天价”和“整体购买”让人却步

      “黑石号”沉船中数量最大的是陶瓷制品,多达67000多件,包括唐代青花花绘盘、邢窑碟子、唐三彩、越窑秘色瓷以及长沙窑。其中最多的是湖南的长沙窑瓷器,有5000多件,而最名贵的则是3件青花瓷,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最完整的青花瓷。

      “黑石号”沉船的打捞工作始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基本完成。沉船宝藏从2000年开始整理。

      笔者了解到,中国有关方面获得这一信息源于2002年在上海召开的一个研究会上。

      扬州市文化局办公室的张先生告诉晨报,在2002年召开的“古陶瓷研究会”上,当时一名参与水下考古的台湾女士将“黑石号”的发现告诉了与会人士。

      由于“黑石号”沉船宝藏巨大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从2002年上半年开始,国内一些城市陆续表达购买意向,国外的新加坡、卡塔尔、日本也有此意。但时至今日,并未有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家博物馆购得这批宝物。

      张先生告诉笔者,当时扬州也有人参与了此会,并有意向购买沉船宝藏。“船是从扬州出去的,我们很希望能买回来。但对方的开价对于扬州市来说实在是天文数字。所以现在没有下文了。”

      笔者了解到,这艘沉船的全部宝藏开价达400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约3亿元。这一高价正是各大城市与博物馆对这批宝物“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同时,对方还提出“宝藏必须整体购买”。

      “‘黑石号’上的文物不能部分购买,但整体价格太高,湖南博物馆的经济能力有限,所以我们博物馆暂时已不考虑购买这批文物了。”湖南省博物馆李副馆长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据悉,“黑石号”上载有大量珍贵的长沙窑瓷器。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研究人员张先生告诉笔者,“黑石号”上的长沙窑瓷器,品种相当丰富,由于这些瓷器当初是要出口到国外,有很大一部分甚至在中国都没有出现过。

      湖南省博物馆古代文物部熊主任告诉笔者,上海博物馆不仅是最先知道“黑石号”消息的,并且与组织打捞、整理沉船文物方面的德国公司有过更进一步的接触。

      但当笔者联系上海博物馆了解情况时,新闻处工作人员并未对此向笔者透露更多信息。上海博物馆一位研究人员告诉晨报,上海博物馆与德国公司方面曾就“黑石号”宝藏事宜接触过,现在也还有联系,但是目前两方面仅限于合作研究。

      在谈到这一近乎天文数字的开价时,沃尔法太太解释说:“为了挖掘和保存这批文物,我们的花费也是巨大的。”

      现在,这批价值连城的宝藏仍保存在新西兰一个飞机棚内。据了解,放置这些无价之宝的储备库高达15英尺,安全措施十分严密。

      另据了解,根据合约,探海公司拍卖宝藏所得必须与印尼政府分摊,分配方案未处理好也是宝藏未被拍卖的原因之一。

      中国文博工作者

      “有生之年希望见到它们回来”

      “这是中国文物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揭开了中国瓷器外销的序幕”。张浦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了“黑石号”上的沉船宝藏。

      在发现这些陶瓷制品以前,考古学家们推断,在1200年以前,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农业是当时中国的支柱产业。但“黑石号”的发现改变了考古学家的看法。

      据专家分析,“黑石号”是一条来自中东的商船,这可以从造船的技术上见得端倪。船上的每根木条都是以椰壳纤维扎结起来,没有任何木榫或铁夹可寻。专家证实,这是第一艘最早发现的阿拉伯沉船。加之船上载满中国唐代陶瓷,又是在印尼的水域里沉没,这就证明了在唐朝时,中国和印度洋西边的中东诸国,特别是波斯、阿拉伯,已经有直接的贸易关系,这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唐王朝开辟海上贸易线的时间要比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早200年。

      发现这批宝藏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获得了中国最早、最完整的青花瓷,为国内青花瓷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完美的实物。享有“国瓷”美誉的青花瓷是中国的传统名瓷,色彩雅致,对人体无毒害。

      张浦生教授介绍说,保存完整的唐朝青花瓷十分难得,过去只在扬州发现过残破的物件,据他所知的三件完整青花瓷分别保存在香港大学美术馆、美国的波士顿博物馆,以及丹麦的哥本哈根博物馆。因此这项发现填补了国内考古界的一个重要空白。

      “作为一个老文博工作者,我非常希望国家出资买下这批文物,建立一个‘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年逾古稀的张浦生教授希望能亲眼目睹这批流落异乡的沉船宝藏早日回归祖国。

      对于张浦生教授的这一想法,扬州市文化局的张先生颇为赞同,“无论如何,不管最后是哪个城市,只要拿回国就是好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