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一、 美国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自建国以来,不断接受新的移民,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一大特色。大量的移民,为美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力,为美国节约了人力资源生产的宝贵时间。因此,可以说,没有移民,就没有美国迅速的勃兴。 同时,大量的移民也为美国的民族同化能力带来了考验。美国的民族,公认的有100多种,而在美国人口普查局注册的大大小小的民族名称,则有1500个左右, 美国应该走什么样的民族同化之路,也历来是学者和*家争论、思考的问题。其中,“大熔炉”模式和“马赛克”模式,是两种影响深远的观点。 一般认为,首先借用冶炼金属的熔炉来比喻美国的著名学者,是19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民主派哲学家拉尔夫·爱默生。到19世纪后期,“熔炉”概念被移入学术领域,用来解释美国的历史、文化,尤其是用来解释美国的民族同化方式。这种方式,强调美国的以白种人——盎格鲁撒克逊——清教(WASP)为主体的美国主流文化,认为外来移民都应该同化于此。 从历史上来看,尤其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以欧洲人为主的移民状况来看,这种说法至少反映了当时美国民族同化的主流趋势,因此一度被广泛接受。但这种说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忽视了非欧洲移民在文化上与WASP的差异。 1909年,犹太移民以斯雷尔·赞格威在剧本《熔炉》中写到:“美国是上帝的坩埚,一个伟大的熔炉,欧洲各个种族得到冶炼和重铸。” 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使得*界对“大熔炉”观点大力支持,导致了“高压锅式”的强制“美国化”运动的发生,极大地损害了广大移民和少数民族的利益,也激起了反抗。到1924年,作为与“大熔炉” 的对立物,犹太哲学家霍利斯·卡伦首创了“多元文化论”的观点,即“马赛克” (又称“大拼盘”、“色拉盘”等)模式。在《美国的文化与民主》中,卡伦认为“美国的方式就是管弦乐的方式”, 并提出一句后来常常被引用的名言:“美国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是一个民族——美国是一个思想。” 以后,随着“三个熔炉”、“多个熔炉”等观点不断提出,“马赛克”的观点日渐占据了上风。 实际上,从两种观点的积极方面来看,“大熔炉”更多地强调了美国民族的整体性,而“马赛克”更多地强调了美国文化、民族的多元性。两者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美国民族同化的特点,而美国文化之所以充满活力,也正是由于在“大熔炉”与“马赛克”的对立统一中达到微妙的动态平衡。 “大熔炉”观点导致了强制“美国化”,这样的做法固然不足取;而“马赛克”观点一旦走向极端,同样是美国的不幸。 二、 同化与反同化,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总是并存的,在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更不可能例外。由于种种原因,外来移民总是有一部分不能与美国主流社会同化。 在1964年出版的《熔炉之外》一书中,该书作者就指出:居住在纽约的黑人、犹太人、波多黎各人、爱尔兰人,很大程度上保持着自身的特性。 这多少说明了美国民族同化过程中异质的存在。 而当代,尤其是20世纪后期,美国的民族离心在 “文化离心”之中大大加强了。 由多元文化主义发展而成的“文化离心”是美国当代社会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这场“文化离心”,产生了各个社会领域对传统主流文化的挑战,包括文学、价值观、宗教等等。多元文化主义,导致了“整个价值体系的倒置”。 在1991年春季号《哈得逊评论》中,就有评论家认为:“我们正经历一场文化大革命,这场文化大革命是堪与中国的那场文化大革命相提并论。”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1994年8月也载文认为,美国出现了“文化衰退”和“由一种文化向多种分离属性的多元性的转移”,“道德和精神的退化”,各种不同的*和社会力量正在进行一场文化上的“十字军东征”。 这种现象反映到民族同化方面,就是民族文化的离心和种族意识的加强。 三、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没有同种语言的群体,几乎不可能是同一个民族。 英语,是美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以WASP为主体的美国民族的重要标志。在外人看来,美国人说英语应当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英语的地位正受到挑战。1968年,美国颁行了《双语教育法》,其初衷是为了让西班牙裔儿童既能够学会英语,又能够利用本民族语言来完成学校课程。到了1985年,美国的双语教育已经涉及到180多种语言,每年130万学生。 1993年,美国教育部公布了一项用时四年的“全美*读写能力调查报告”,其中指出:90年代中,有近半数的美国*读写能力低下,其中一些人甚至不能在时刻表中正确地查看公共汽车的班次。 有统计说,目前,至少有3100万美国人家中不讲英语,各个大城市中的公立中小学中约有1/3的学生英语不熟练;1996年8月,美国众议院甚至要通过立法来规定英语的官方地位,以“保护美国社会免于多元文化主义的冲击。” 这一问题的出现,与当代移民的数量及构成有很大的关系。在过去,“美国的民族集团,虽然数目众多,但他们不是一次性地移入美国,而是‘涓涓细流式的’。这种情况有利于同化。” 但当代就不同了。截止至1993年,美国在册移民总数为6132.5万, 在1965—1990年间,就有1400万合法移民进入美国。 在这其中,又有733.8万人是80年代进入美国的。 而在1820—1900年间,移民约为1000万。 到1997年,每 1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是出生在外国的。 可见,当代移民与以往相比,在数量上,要大大多于以往,在时间分布上,也非常集中。这当然对美国的民族同化能力形成了巨大的考验。不仅如此,更加重要的是,以1965年为转折点,当代移民的构成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从19世纪80年代到20 世纪20年代,美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排斥亚洲、东南欧移民的民族限额制度体系,使得西、北欧和拉美移民成为移民的主要来源。而1965年以后,对亚洲、东南欧移民的限制大大放松,亚洲移民所占比例从1931—1965年的5%骤然升到1971—1980年的34%, 在1965—1990年的合法移民中,非欧洲人就达到了85%。 其中在80年代,欧洲移民只有10%。 前文提到的“全美*读写能力调查报告”认为:越来越多的美国境内成年人母语不是英语是出现该报告中问题的很重要的原因。 这并非没有道理。1970年以后入境的移民的教育程度较之前要低得多:墨西哥移民中55%以上只接受过8年或8年以下的教育,加州拉丁裔人口第二代的41%和第三代的30%没有从中学毕业。 1978—1983年间的移民有43%完全不能说英语, 根据199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约有17.8%的亚裔家庭英语水平极差,为白人(0.9%)的近20倍。 总数不过2亿多的美国人,就有300多种语言, 在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下,就更加难免出现混乱了。 四、 既然同种语言是同一民族的重要标志,那么,当然可以认为:英语在美国独尊地位受到挑战的表面之下,实质上是以当代新移民为主体的移民群体对以WASP文化为主体的传统美国文化的反叛、民族意识的增强和民族离心倾向的日益明显。究其原因,除了移民数量猛增、构成巨变以外,也与当代移民的地位变化有很大关系。 从国内因素来看,移民并非是均匀分布在美国的,而是呈现相对的集中。1980年的人口普查表明,28%的合法移民在加州,16%在纽约州。 洛杉矶、纽约两座城市中,非白人居民已经超过了半数。相对集中的移民和他们的前辈,形成了大量的类似唐人街的华人、西班牙人、墨西哥人、黑人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美国的第一代移民,大都先是只会讲本民族的语言,后来为社会交往所迫,才掌握了美国的语言,即美国通用的英语。” 换言之,当不“为社会交往所迫”时,掌握英语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移民和移民后裔的相对集中,尤其是移民社区的大大发展,无疑便利了新移民能生活在母国文化氛围中。有些性格保守、深居简出的人甚至可以终生待在本民族社区中,极少与外界交流。这种情况,无疑大大增加了各种少数民族集团形成的机会。有学者指出,过去的移民都有同化的意愿,如今新移民多以保持或维护各自种族文化为傲,不忌讳公然排斥其他文化,不少移民的第二、三代依然以祖籍来界定交友圈,组建联谊社。 不少移民聚居区,出现了对英语的抗拒现象,有些甚至在讨论英语的地位问题。 在国际因素方面,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大大加强,移民在美国的地位和心理状态也随之变化,这种变化与战后美国的民权运动相结合,新的种族意识随之兴起。新移民“变得乐于保持自己人种的特色,讲本民族的语言,遵从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自己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 当代某些激进派黑人力主“非洲中心主义”,就是典型。 持“非洲中心主义”观点的人认为:人类文明源于非洲。他们要求在教育中“恢复”非洲文化,有人甚至办起了专门招收黑人学生的学校;更有甚者,要求划出一块领土给黑人“建国”。这种现象,并非黑人所独有。如西班牙语系的拉美裔人就通过努力,使西班牙语在一些地方取得了与英语并用的合法地位;近年来,人数越来越多的伊斯兰教教徒,也声称要建立“伊斯兰国”。反对WASP为主体的美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同化标准,主张本民族集团的权利和地位,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这种种族意识的另一个恶果就是造成了非白种人种族之间的相互排斥。比如黑人就“在当代屡屡将自己无处发泄的怨恨喷向外来移民”,1992年洛杉矶的黑人暴乱中,“矛头指向了在就业和福利项目中经常竞争的古巴人、墨西哥人和韩国人”,该暴乱中,被烧毁的韩国裔商店高达2000多家,财产损失4亿美元。 五、 如果说民族离心倾向的加强是来美国移民同化来自外部的作用力的话,那么排外主义可以说是来自美国内部的阻力。 进入20世纪后期,民众对移民的担忧加剧。1992年美国移民改革委员会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支持暂停移民的设想; 1993年7月末,美国“新闻周刊》对美国750位成年人进行民意调查。该调查中,60%以上的被访问者认为越来越多的移民对美国的各方面发展均有不利;62%的被访问者认为是移民抢走了美国工人的就业机会;59%的人相信对新移民的社会救济增加了赋税;80%以上的人认为,非法移民问题是美国空前严重的问题之一。 1994年中期选举中,一位中间阶级选民说:“我们应当告诉那些想要移民的人,不是我们不欢迎他们,而是……我们只能顾及自己,而无能力顾及他人。” 1996年8月6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文认为;“拉美裔和亚洲人在改变美国南方的面貌”,“这些往往不说英语的移民们成了教育、医疗、保障提供者预料不到的负担”,“许多少数民族移民被看作是一种文化威胁。” 公众对移民的担忧,成为当代排外主义兴起的社会基础,美国一些排外组织,如“美国移民改革联盟”、“美国控制移民基金会”日益活跃。“美国移民改革联盟”会员已达到7万人,其主要负责人斯坦曾在国会听证会上公然宣称说:由于外来移民难以同化,而且出生率极高,因此“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些人”。 作为一种社会思想,排外主义为新移民融入美国社会设置了重重障碍,使他们不得不生活在敌视之中,受到排斥。如果仅仅如此的话,新移民仍然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立足之地。但排外主义被诉诸暴力时,移民就受到了财产甚至是生命的威胁。 根据纽约警察局统计,20世纪90年代后,该市针对亚裔的暴力事件上升了680%; 而在1995年,美国仅仅登记在案的反亚裔暴力就有458起,比1993年增加了37%; 同年,据墨西哥政府的统计,美国发生侵犯墨西哥移民人权的事件达到72864起。 对移民的仇视,使不少非白人的美国公民也成为了排外主义者的攻击对象。1993年“金色探险号”事件 发生后,不少华人就收到措辞恶毒的恐吓信,威胁他们如果不在1993年夏天离开,那么“将到处留下华人的骨头和鲜血。” 正如纽约人权局局长指出:“仇视移民的观点已经蔚为风气……移民已经成为我们许多问题的替罪羊,使人公然发泄排外偏见。” 六、 以1965年的移民法为转折,美国再次进入大量吸纳移民的时期,形成了又一个移民高峰时代,为美国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大量移民的涌入,在美国引起了日益严重的移民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 人口压力、就业压力、就学压力、社会保障压力……还有不计其数的非法移民。不过,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移民问题,“最重要的是文化上的。” 长期的移民,为美国带来了多元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文化。能使来自各个不同文明的成分,可以在美国和谐共存,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正如有人指出的:“同化铸造了独一无二的美国特征。” 但是当代美国社会,一方面,不少人在思想上敌视移民、在行为上迫害移民,为移民的同化带来重重困难;而另一方面,这些移民在数量上,以每年百万的速度增长着,在分布上,也相对地集中,新移民和老移民在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下,在排外主义的攻击下,以民族关系为纽带,以民族文化为支柱,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使得移民聚居区日益成为美国反主流文化的“据点”。 按种族和民族计算的美国人口(%) --1995--2020(预测)--2050(预测) 非拉丁美洲白人--74--64--53 拉丁美洲裔人--10--16--25 黑人--12--13--14 亚洲人和太平洋岛屿人 --3--6--8 美国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土著人--〈1--〈1--1 使得魁北克的危机随时可能在美国上演。当同化出现危机时,不仅“独一无二的美国特征”将不保,连美国的统一也将危机重重。 正如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移民同化危机以及与此相关的民族同化危机的出现,正是美国当代错误移民政策的后果。战后,美国为了推行其霸权,扩大其影响,在经济、*实力的支持下,大量吸收移民,尤其是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移民。结果,事实证明,尽管有空前强大的实力为后盾,有“人权”、“民主”、“自由”的口号为号召,美国吸收移民的能力不是无限制的。“美国这口坩埚虽然在过去200多年里熔化了从欧洲去的各个民族,但是现在却明显地表现出投料太多,老汁太少,火力也不足,锅也太小,再也熔化不了越来越多的各种成分了。” 如今,美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危机以及其可能引起的灾难性后果。对1965年以来的移民政策进行一次重大的改革,势在必行。 但是,改革并非是说改就改的。没有同化,“独一无二的美国特征”将不保,但杜绝移民,何尝不会如此呢?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移民,应该如何限制移民,这些都成为移民政策改革中难以定夺的争论焦点。一旦处理不当,在国内和国际上,又会导致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因此,美国国内的争论,也是异常地激烈的。 新世纪,美国的移民政策将走向何方,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毕竟,这对于美国民族和文化的多元性,乃至这个国家本身作为一种独特的存在,都将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世界,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