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斯大林档案的密存与销毁
  • 日皇室曾被考虑用英国模式改造
  • 艾森豪威尔柏林拱手让给斯大林
  • 希特勒曾经密谋在美搞9-11
  • 戴高乐说服尼克松接近中国
  • 圣女贞德原是私生公主 被英军烧死的是替身?
  • 侵略战争,裕仁是幕后真凶
  • 苏联曾有个游击共和国
  • 楚德湖血战:500余名勋爵和骑士及万名士兵丧身
  • 罗马军团史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大流士一世统一波斯帝国 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id%>

    来源: 新华网

    2500年前的波斯帝国,幅员辽阔,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它显赫一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而将这一切变成现实的,是大流士一世。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大流士是哈豪曼内希王室,其父维希塔斯普曾任帕尔斯行省的省督。居鲁士大帝驾崩后,其子冈比亚杀了自己的兄弟巴尔第亚而登上王位。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而在波斯有一名相貌酷似巴尔第亚的术士,名叫高墨达。他因为长得像巴尔第亚,便对外谎称自己就是巴尔第亚。他趁冈比亚远征在外之机,发动政变,夺取了王位。这是公元前522年的事。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冈比亚闻讯后马上回归征讨,不幸中途暴毙。而高墨达在波斯统治了7个月后,被7位有名望的王公合力消灭。大流士便是这7位王公之一。事后,大流士被一致推举为新国王。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大流士接位后,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由于高墨达的叛乱,波斯全国混乱不堪,全国各地叛乱纷起。很多人自称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大家纷纷独立,各自为王。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大流士先后进行了19次战斗,捕擒了9个叛王,终于统一了国家,并进一步扩张了帝国的疆域。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叛乱平息后,大流士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东面,他出兵印度,征服了旁遮普和信德等地区。然后又转而去对付波斯帝国以北的老对手塞族人。塞族人自古波斯帝国前的米底亚时起,便一直在骚扰伊朗。由于大流士的讨伐,塞族人被迫逃亡。大流士一直追到多瑙河畔,塞族人对伊朗的威胁解除了。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正在此时,希腊人煽动业已臣服于波斯的一些小亚细亚的城邦举行起义。大流士闻讯后便停止了对塞族人的战事,转而出兵希腊。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波斯与希腊军队相遇在希腊的马拉松平原上,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希腊的雅典人获胜,波斯损失惨重。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波斯这次为希腊所败,但大流士执政时期,却是波斯帝国的全盛时期。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波斯帝国是一个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它包括了一些希腊属国、埃及、吕底亚、小亚细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古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国家。为了统治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大流士一世把整个帝国分为23个行省,每个民族在各自的地方行政长官的领导下有相对的自由和自治权。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大流士一世在统治波斯帝国时还改进和健全了武装部队的编制,设立了军区。他创建了一支拥有一万名射手和骑兵的部队。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由于大流士一世实行中央集权统治,要求全国各省均得与首都相通,各级行政机构需协调一致。为此,大流士一世建立了快速邮递,修筑了驿道,其中最长的一条是从波斯帝国的中心苏萨一直通到爱琴海边的“御道”,全长达2500公里。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此外,大流士当政时期,波斯帝国还把尼罗河与红海挖通,沟通了地中海到红海的水路。大流士还统一了全国的货币,这对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以上两则均由伊芳摘自《世界上下五千年》,臧瀚之编著)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