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突然向苏联发动了侵略战争。其实在此之前,苏联也曾想对德国发起主动军事打击,这个鲜为人知的计划就是形成于1941年5月的“朱可夫计划”。
当时苏联已经了解到:德军已集结了86个步兵师、13个坦克师、12个摩步师至苏德边界。时任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在这份计划中指出:“为预防敌人突袭,我军的任务已不是防止德军的进攻,而是趁德军正在集结、尚未形成有效防线和诸兵种协同能力之际,对其实施预防性突然打击,并歼灭德军”。
苏军当时在北方、西北、西方、西南前线共有136个步兵师、44个坦克师、23个摩步师和7个骑兵师。除在西南前线留守48个师外,朱可夫计划调拨152个师实施该计划。根据计划,空军216个航空兵团中的144个也将调往西南方向。这意味着苏军的150—160个师应在战斗中完成从东到西南的千里跃进,前突到东普鲁士。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魄力惊人的战略计划。
根据计划,苏军的主要攻击力量应置于西南前线和西部前线,具体任务是“粉碎集结在这一带的德军主力部队,并在战役开始后一个月内,将部队前出至奥斯特罗文卡—纳雷夫河—洛维奇—罗兹—克烈兹堡—奥别林—奥洛穆茨一线”。
朱可夫认为,此举至少可以歼灭希特勒集结在苏德边境德军部队中的2个步兵师、11个坦克师和8个摩步师,并切断德军与其盟友罗马尼亚和奥地利的联系。此后,再从北部或西北方向向卡托维兹地区发动进攻,粉碎德军前线中翼、北翼之敌,占领波兰全境及东普鲁士,最终达成粉碎德军侵略苏联企图这一战略目标。
尽管苏联最高军事当局早已预感到来自德国的军事威胁,但在当前应采取何种预防措施问题上却存在意见分歧。到1941年年初,斯大林仍坚持认为应首先利用一切手段延长和平的时间。朱可夫和苏军元帅铁木辛哥虽多次强调威胁的紧迫性,但在德国人是否真的会发动侵苏战争这一重大战略判断问题上,他们一直不敢妄下定论。也正因为如此,朱可夫和铁木辛哥一直不敢把对希特勒德国发动预防性打击的想法形成正式的文件上报。
直到1941年5月5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为军校学员举行毕业晚会时,有人提议为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干杯。斯大林突然开口道:“和平政策无疑是好的,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但现在我军已实现结构性改造,适应现代战争的装备已经到位,我们已经非常强大,因此应实现从防御到进攻的转换,应采取进攻性的防御政策。”这是斯大林自1939年以来第一次对本国军事力量的公开肯定,也是首次公开蔑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最高统帅的讲话大大促进了“朱可夫计划”的出台。
1941年5月中旬,朱可夫当面向斯大林就此计划的有关情况做了汇报。斯大林考虑再三,没有同意实施该计划。根据斯大林的判断,希特勒决不会铤而走险,在英德战争尚未结束时贸然开辟新的战场,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已经说明,德国人选择两面作战只能自取灭亡。最高统帅的否定使“朱可夫计划”最终夭折。
“朱可夫计划”绝非凭空设想,而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早在1938年,苏联元帅沙波什尼科夫主持制定的“苏军战略集结方案”就认为,为防止敌人发动突袭,苏军必须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1940年,受斯大林的影响,沙波什尼科夫方案的一些主要思想又被列入苏军总参谋部制定的一份军事计划中,斯大林认为,德军可能首先进攻乌克兰,因此敌军主力会集结在南部。虽然文件提及德军也有可能在东普鲁士集结,但却只规定了应在西南方向采取积极行动。由此看来,“朱可夫计划”并非头脑发热的一时之想,而是代表了当时苏联从统帅到高级军官的主流意见。与一些主张不同的是,“朱可夫计划”更强调主动进攻,而不是在遭到侵略后再由防御转向进攻。
可以肯定的是,德国人根本不会想到苏联人会制定出如此大胆的军事计划。德军总参谋部认为,在对德军事战略上,苏联将在边境地区采取防御战术。可见“朱可夫计划”是完全出乎德军预料的。但由于苏联领导人对德军的错误估计,导致苏联在德国进攻下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