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1942年日军突袭八路军总部 专门刺杀彭德怀
  • 两伊战争时期的巴士拉之战
  • 京都本能寺 探访战国枭雄的归宿
  • 中共特别党员揭密
  • 中印边境战争双方步兵武器
  • 60-70年代中国对苏防御布局
  • 美中情局在台湾的秘密使命
  • 解放前夕中美建交摸底谈判流产内幕
  • 中越边境见闻之我经历的1999年中越领土纠纷
  • 1987年中国对美黑鹰直升机的索赔经过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二二八事件<%=id%>

    对于发生在1947年的台湾“二二八”事件,究竟蒋介石在事件中扮演何种角色?史学界向来存有争论。随着史料的发掘与研究,“二二八”事件的真相已愈来愈明晰。
      [台湾《中国时报》2月28日报道]题:不顾台籍士绅苦口婆心劝阻派兵来台镇压,酿成历史悲剧 台湾“二二八”事件真相揭秘(记者杨索)
      对于发生在民国36年的“二二八”事件,随着史料的发掘与研究,“二二八”的真相已愈来愈明晰;但是,有关谁下令出兵镇压“二二八”事件?当时的国府领导人蒋介石在事件中又扮演何种角色?这些疑问向来存有争论。

      循大溪档案 补白历史缺页

      对蒋介石在事件中的角色争议,国史馆馆长张炎宪昨天指出,厘清蒋介石角色的相关史料,台湾找不到,恐怕必须到南京现今的史料单位去找,才能找到答案。
      不过,从国史馆的大溪档案原件进行爬梳,在革命文献戡乱时期第38册,时间从民国36年2月至37年6月,收录内容为“二二八”事件专档,其中仍有蒋介石与台湾行政长官陈仪及白崇禧、中统局、保密局等往来的密电、手稿。
      林江迈贩售私烟是“二二八”的导火线;然而,“二二八”悲剧的波澜其实早有迹可循。
      在编号一的蒋介石致陈仪手稿中,蒋介石写着:“据报*分子已潜入台湾,渐起作用此事应严加防制,勿令其有一个细胞遗祸将来,台湾不比内地,军政长官自可权宜处置也。”
      那是2月初,重回祖国怀抱的台湾社会,人心惶惶。当时在台的桂永清海军总司令呈电蒋,陈述其于2月25日与高雄左营中学校长王贵友等十余位士绅聚谈,并转达他们的5点意见。

      陈仪致电蒋 请示派军支援

      这群台湾的中间骨干表达,台胞绝无独立思想;要求从速消弭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误会;台胞对中枢诚心崇敬。但以前来台军队给人民印象太坏,希望以后军队派遣纪律严明者。另外还包括:从速解决失业问题;希望对过去接收期间各个不法官吏分别惩处。这群士绅的请求事实上也勾勒出台湾社会当时的情境。
      缉烟事件引发全省性暴动,陈仪在3月6日致电蒋介石,请示并要求蒋派遣“纪律严明、武器精良之国军两师,如职前请派汤恩伯、李良荣等来台,亦此意,既有实力自可对付奸党,并消灭判国运动,均座如以为然,请即指示,俾有遵循。”
      不过,人在南京的蒋介石对于台湾的情状亦有来自包括中统局、担任参谋总长的陈诚等人给他的密报。
      3月6日,中统局从台北发出呈蒋介石的情报说:“参加暴动者,有前日军征用之海外回来浪人,全省约12万人;投机者蒋渭川、王添灯主张大台湾主义,不断煽动“二二八”处理委员会……取消专责贸易、粮食各局、改组长官公署,如3月10日前,中央无答复,决定11日再举更大暴动。”

      各路纷呈报 蒋氏要求详报

      前一天,在台的张镇司令呈蒋的编号五报告,除了叙述台湾的具体暴动情形,还打了陈仪一针。张镇说:“陈长官似尚未深悉事态之严重,犹粉饰太平。”
      同号报告文,陈诚则对派兵赴台一案向蒋报告:一、已令21师刘师长率师部及146B之一个团即开基隆,归陈兼总司令指挥。二、着调宪兵团第四团驻福州第三营,即开台湾归制三、着调宪兵第四团驻福州第21团驻祖国州之一营即开基隆。四、以上已分令联勤总部准备船舶,务限虞日由上海、福州两地启运,迳开基隆,不得违误。
      不同耳目的报告内容,使得蒋接连以手稿要求陈仪详报台湾现状。
      在编号六的手稿,蒋氏写着:“已派兵一团,并派宪兵一营,限本月7日由沪启运,勿念。”

      恐加深民怨 台人促勿出兵

      编号十的手稿,蒋氏又书:“21师师部直属部队与第一个团本日(3月7日)正午,由沪出发,约10日晨可抵基隆,据报铁路与电力厂皆已为台民盘踞把占,确否?果尔则部队到基隆,登陆后之行动,应先有切实之准备,近情究竟如何,应有最妥最后之方案,希立即详报。”
      在暴乱发生后,台湾本地有影响力人士,深恐国府派兵压制,引发更深的民怨,期间也曾透过国际向蒋请求,千万不要出兵。
      在编号十一,3月初旬的蒋介石致陈仪手稿,蒋氏说:“据美使馆接其台湾领事来电称,请美使即派飞机到台湾接其眷属离台,以为今后台湾形势恐更恶化云,美使以此息告余,一面缓派飞机,一面复电问其领事究竟如何云。”
      “又接台湾*建设促进会,由外国领事馆转余一电,期间有请勿派兵来台,否则情势必更严重云,余置之不理,此必反动分子在外国领事馆制造恐怖所演成,近情如何,盼立复。”

            从这份手稿中,似乎可看出蒋介石对二二八事件认知已清楚界定。
      同时,陈仪在3月6日致蒋的电文中,亦陈述暴动原因,其中如:“去年,海南岛归来台侨中有不少奸党,而内地奸党潜伏在台。”
      “留用日人趁机扰乱”、“日本时代绅士御用流氓,接收后不能发财即随时攻击政府有怀台湾独立、国际共管之谬想者。”
      “一般民众缺乏国家意识,亦为排斥外省人的封建思想所感。”“此一事件绝非普通民众运动可比,显系有计划有组织的叛乱行为。”

      函电往来间 部队已经登陆

      在函电、手稿的交错往来间,21师登陆基隆,“二二八”的血流成河已势所难免。
      在蒋氏致陈仪的第16号手稿,蒋问及;“各处仓库所存械弹约有几何,请详报,此时应先做控制,台北、基隆二地之交通通信与固守待援之准备,台南则固守高雄与左营勿失为要,日内即有运输登陆艇两艘驶台,可派其和沿海各地口岸联络及运输之用,基隆与台北情况每日朝午夕作三次报告。”
      但其时任台湾参政会议长的黄朝琴仍致电蒋,说明行政公署施政有失民心;外传台湾人要独立及托治并非事实,恳求蒋氏在第38号及54号手稿,命令“严禁军政人员旅行报复(对台湾人民),否则以抗令论罪。”“此应特别注意对残区之肃清,切不可孟浪从事,稍有损失以张匪焰,尤应特别注重军纪,万不可拾取民间一草一木,故军队补给必须充分周到,勿使官兵借口败坏纪律……”
      3月19日,由白崇禧呈送蒋的信函,提及暴徒散处新竹、台中、嘉义山区,总数已不及2000人。
      国防部长白崇禧在56号电文中,则向蒋报告:“此次台变,其企图不仅出于不满现状,直欲夺权,现正彻底肃清叛乱分子以安地方。”

      陈仪瞒实情 否认杀戮无辜

      在58号电文中,白崇禧并报告蒋氏,在事变中,“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缉、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马公要塞司令史文桂等镇压最为得力。”
      此时,台湾已一片神哭鬼嚎,四处是寻找亲人下落的呼声,苟延歼喘的仕绅仍努力透过管道营救无辜者,这些声音难免传至蒋氏耳朵。
      在蒋介石的询问下,陈仪致电报告几个人的下落并强调“各部队除迎击攻袭机关要塞等暴徒外,绝无杀戮无辜之事,复请察核。”
      然而,街头巷尾,林茂生等无辜被杀去处不明,至今其后代仍未得到交代,到底“二二八”的丧生者有多少,下落何在,仍没有一个说法。
      在97号签呈中,参军长薛岳则报告蒋,台湾“二二八”事件请免移送法院一案,呈蒋核批。这封签呈也提到,“魏主席(道明)曾一再电请白部长(崇禧)仍维持军法审判办法,迅予结案在卷……”
      “二二八”事件中,台湾警备总部参谋长柯远芬及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缉两人,事后却有不同际遇。4月17日,白崇禧致电蒋,参了柯远芬一本。
      “柯远芬处事操切、滥用职权,对此事变,举措尤多失当,且赋性刚愎,不知悛改,拟请以撤职处分,以示惩戒而平民忿,当否,乞核夺。”蒋则批示“应先调回候审”;陈仪则在致蒋电文中,建议擢升彭孟缉。
      5月16日,魏道明在改制的省府就任,他向蒋氏报告,已吩咐孟缉在同日清晨解除戒严、结束清乡、停止新闻邮电检查等。
      然而,天地不仁,台湾的5月清乡掀起漫天血雨及白色恐怖,不过,那是台湾人民的另一段悲情历史了。

      机密透真相 陈仪严密操控

      [台湾《中国时报》2月28日报道]题:陈仪利用流氓渗透 扩大“二二八”冲突(记者 林淑玲)
      由国安局保管了50多年的机密资料“台湾二二八事件反间工作报告”首度证实,“二二八”事件发生时,台湾行政长官陈仪曾利用流氓、角头等不良分子,入各地进行反间,扩大不安与冲突。另一份会议纪录则记载,民国36年3月31日上午,彭孟缉等人在国防部长白崇禧指示下在台北宾馆会商,讨论拘捕人犯处理原则,当时台湾全岛在押人数已高达704人。
      3月1日开始的“二二八事件档案展”,以119件首次曝光的珍贵史料最受瞩目,包括当年引发冲突的“烟贩林江迈笔录”、“专卖局查缉私烟经过”、“铁路警察署报告”、“搜查私烟与发生冲突调查”、“台中可能再发生暴动情势调查”、“警总缮造叛逆名册”、“反间工作报告”、“白崇禧呈蒋主席签呈”等,对台湾史的研究极具价值。
      林江迈的笔录将事件具体还原。当时40岁的林江迈是新竹人,到台北贩卖私烟,专卖局人员查缉私烟时,以枪托打伤她的头部,引起附近围观者的不满,乃“二二八”事件导火线。国家图书馆的展览会场还把她接受诊疗的诊断证明展示出来,事后长官公署只补助她医药费57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