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都曾在对日作战当中采取过游击战争的战法.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两相对照,抗战期间中共游击战之成功,国民党游击战之失败,显而易见.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作战积极与否的问题.除了中共战略战术运用的成功之外,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至为关键.” “无论战争期间,还是战争结束许多年之后,国民党人始终习惯于把中共在抗战期间的壮大,归结为一种阴谋,断言中共在敌后所以能够壮大,纯因"游而不击"所致.但十分明显的是,国民党在敌后的游击队许多即使游而不击也不能生存下来,更谈不上发展了.” ——:杨奎松(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熟悉):《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二期 逐条反驳对敌后抗战的诬蔑 网上对共军敌后抗战的诬蔑越来越多,越来越离谱。我想,你不承认啥中 流 砥 柱的,不承认也没事,谁都看得出来,共军总共才多少人,想当主力还没那资格吧?问题是,人家抗日功劳是有的,战术是得当的,对老百姓是有好处的,这些你都要否定,未免太过分了一点。本贴目的就在于反驳这些诬蔑,还原历史真相。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所有资料均来自大陆公开出版物,同时为了公正,尽量不使用*党官方资料。 1.*党军队在敌后游 而 不 击,除了平型关和百团大战以外就没打过仗。 这是最最愚蠢的说法。说这种话的人,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无知显示给别人看,还以为是可以用来向别人叫嚣的资本。说“除了平型关和百团大战以外就没打过仗”,错就错在他们大概是把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当成了不存在的。和贝克莱一样,他们大概也觉得存在就是被感知,老子不知道的东西当然就是不存在的。对这种人,我只能奉劝他们去查阿部规秀是什么时候,怎么死的。 至于“游 而 不 击”的说法,我建议他们去读一读日本历史学家藤原彰(二战时他作为侵华日军军官在中国华北和八路军打了好几年的交道)的回忆《中国战线从军记》(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我摘录一些东西给大家看看: 55页:1942年作者所在联队有一个小队遭遇八路军伏击,全军覆没,武器全被夺走,等到援兵赶到时八路军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像这样表明八路军战术成功,日军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东地区特别多。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也经常有小部队被八路军全歼的事例发生。这是因为八路军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在情报战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的结果。” 看到了吗?“经常有小部队被八路军全歼的事例发生”。这就是“游 而 不 击”? 67页:1943年6月联队即将离开华北去东北“我们都有一种终于从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遭到八路军袭击的不安状态中解放出来的感觉。” 八路军不是“游 而 不 击”吗?那日本兵怕什么?怎么会有“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遭到八路军袭击的不安状态”? 2.*党军队在敌后是“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 这是诸多诬蔑中最弱智的说法之一。其自相矛盾之处简直就不值一驳。而奇怪的是竟然还会有人去相信!真让我大吃一惊,心想难怪黑格尔等人要说中国人缺乏逻辑头脑。“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说法,只有对历史极端无知或者思维极度混乱的人才有理由相信。为什么?因为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抗战期间*党军队发展壮大的活动区域在哪里?在没有日伪军的祖国大后方吗?拜托!那一个个开辟的抗日根据地都是在敌占区,日据区,敌人的大后方,日伪军的眼皮底下啊!在这种地方发展,根据地多一寸土地,日伪军就少控制一寸土地;根据地多解放一个人,日伪军控制的人口中就少一个人!在这种地方发展,发展一分,日为军的势力便小一分!有几分发展,就有几分抗日,现有“七分发展,一分抗日”之奇谈怪论来侮辱中国人的智商,而那么多的人竟弗知怒焉!“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的说法,就好比说有一个房间,一个人进去1次,出来7次一样,是违反最起码的常识的! 3.*党军队抗战前10万不到,抗战后近百万正规军,可见他们根本就是只发展不抗日,态度消极 这个说法表面上看很有道理,但是无法瞒过对历史有点了解的人的眼睛。散布这种诬蔑的人从来不去想的一点是:国民党军抗战前170万,抗战后430万。军队扩大200万以上,看来他们也“根本就是只发展不抗日”嘛,*党只不过向他们学习而已。还有苏联战前军队500万,战后约一千万,看来他们打德国人的态度也很“消极”嘛。美国军队1940年底正规军和国民警卫队各20多万,总和不到50万,战争结束的时候美军1200万,看来他们打日本人态度也很“消极”嘛。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就是在这么“消极”的态度中打赢的。 有人说,国民党军只是扩大了2——3倍,而共军扩大了10倍以上,能比吗?我说,对,不能比。因为共军是随着控制的人口增多地盘扩大军队也扩大,天经地义。而国民党军呢?他们控制的地盘比抗战前小了上百万平方公里,人口少了一亿多,而军队反而扩大了2倍以上。到头来国民党反而腆着面子来指责*党光发展不抗日,真会倒打一耙!是你自己做贼心虚,心里有鬼吧? 4.共军见到敌人就避战,可见其态度消极,是消极抗日。 这种说法比前几种要高明一些了。所以探讨一下还算有意思。我要说的是,*党军队不是见到敌人就避战,是见到敌人太强大才避战。有藤原彰《中国战线从军记》为证。 64页:“八路军的战术是,如果看到日军拥有优势兵力就撤退回避,发现日军处于劣势时,就预设埋伏,全歼日本士兵,然后夺走他们的武器装备。”藤原彰的书中,仅仅他本人作为救援队亲眼目睹的日军小队被全歼的事例就有两起。 此外还有美国人爱泼斯坦的《历史不应忘记》,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版。121页“访问过新四军的外国人说,农民们对他们讲了这样一些情况:‘以前,两三个日本兵就可以来村里要女人。现在他们不敢来了,除非大批人马带着机枪来。……当小股日军来时,农民自卫队动用全部力量,包围他们。当日军来的人很多时,农民游击队便分成小组活动,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使村里的群众有时间转移,运走所有的食物和个人的财物’” 这种战术,就是古老的避实击虚法,是合理而高明的战术,在《孙子兵法》中就说过。《孙子兵法》中直接提到的,分别有 “强而避之”, “不若则能避之”, “锐卒勿攻”,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间接提到的,分别有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古老的中国兵圣就是这么打仗的,可是现在很多人自以为比孙子还高明。 此外,毛泽东早在红军时期就写过这样的话,自《毛泽东选集》230页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就是今天我们的运动战的通俗的解释。天下也没有只承认打不承认走的军事家,不过不如我们走得这么厉害罢了。对于我们,走路的时间通常多于作战的时间,平均每月打得一个大仗就算是好的。一切的“走”都是为着“打”,我们的一切战略战役方针都是建立在“打”的一个基本点上。然而在我们面前有几种不好打的情形:第一是当面的敌人多了不好打;第二是当面敌人虽不多,但它和邻近敌人十分密接,也有时不好打;第三,一般地说来,凡不孤立而占有十分巩固阵地之敌都不好打;第四是打而不能解决战斗时,不好再继续打。以上这些时候,我们都是准备走的。这样的走是许可的,是必须的。因为我们承认必须的走,是在首先承认必须的打的条件之下。红军的运动战的基本特点,就在这里。” 看到没有?八路军避实击虚的流动战术,早在红军时期就成了以弱胜强的法宝。如果这种战术能证明八路军抗日消极的话,那将不得不同时得出一个恐怕地球人都不会相信的结论:红军推翻国民党统治的作战态度也是消极的。 5.*党军队用游击战术,避实击虚,这倒好,日本人来了就溜之大吉,把老百姓全部丢给人家屠杀,拿老百姓当盾牌。游击战给老百姓带来的损失要远远超过正面战场,有什么值得吹嘘的! 这种说法,比前几种都要高明,仅从逻辑上是很难反驳了,所以必须有权威一些的资料,从事史上来反驳。 前面说过的《历史不应忘记》中记载过根据地保护民众的方法,170——171页“如果敌人出动了,离得最近的那个村子的人立刻从骑马来报告的侦察人员那里得到消息。侦察员实际上藏在敌军据点的大门口,他们发出*让老百姓把粮食坚壁起来,逃到山里去。民兵埋上地雷,设上陷阱。敌人出动的消息用这样一些简单的方法,如点燃烽火或放倒山顶上的旗杆(这里乡村地形有起伏),接力传送到其他的村子。” 还有曾在晋察冀根据地工作多年的英国人林迈可回忆的《抗战中的红色根据地——一个英国人不平凡经历的讲述》,*文艺出版社2005年7月。160页,作者看见一个日本人到过的村庄毁坏不是很严重“有人告诉我们,这是由于当地民兵非常有效地使用了地雷,日本人走后,民兵发现有30多个地雷在村的周围*了。日本人担心进到村子里面太危险,只好离开,仅仅烧了一两间村边的房子” 有人说民兵的地雷炸日本人少,误炸老百姓多。这又是有问题的说法。林迈克的书156页有这样的话:“八路军不会踏上地雷,这得归功于住在茅屋里的村民向导。” 可见,老百姓是知道地雷埋在哪里的,哪会那么容易踩上去? 那么,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呢?我们看看日本人的记录。藤原彰的书38页有这样的记载:“在日军扫荡所到之处的‘非治安区’……民众全都逃走了,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特别是年轻的女性更是难得一见。” 藤原彰算走运了,还有比他遭遇更悲惨的。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33页,109师团参谋长山崎重三郎大尉(后为中佐)回忆五台作战。 “一、1939年5月的五台作战是继1938年秋季作战的再一次剿共作战,其战果与初次相同,毫无所获。 二、作战期间,几乎无法掌握共军的动向,甚至连共军的踪影也弄不清。因而,从未进行过较正规的战斗。另外,由于战地民众实行“空室清野”,第一线部队在作战期间也未遇到居民。 三、当作战开始时,方面军便发出训令,指示“作战部队应彻底追捕敌人。战场遗弃物资等由另行编成的收容班专负其责。要严肃军纪风纪。共军中有不少女兵……”。但是,结果不仅没有共军遗弃的物资,也没有人见到女兵的踪影。” 看到了吗?以“三空(搬空,藏空,躲空)”对“三光”不是吹的,“坚壁清野”不是吹的,“地雷战”也不是吹的,都是有现实基础的。当然不是说每次都能成功,但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党军队对保护老百姓免遭日军祸害想尽了办法。而且这些办法也是有效的,决非那些诬蔑说的那样扔下老百姓自己一走了之,放任老百姓给人杀。至于损失,当然有,但是与正面战场相比真的多很多吗?1942年冀中51大扫荡算是残酷至极了,杀死抓走5万群众。可是正面战场南京失守后,一杀就有30万人受害,是51大扫荡的6倍!蒋介石炸开黄河大堤,一下子就淹死近百万老百姓,相当于20个51大扫荡!几年后河南因为炸堤的后遗症发生大旱灾和蝗灾,饿死老百姓数百上千万!在这些天文数字面前,游击战给老百姓带来的损失简直忽略不计。 而在对老百姓的态度面前,国民党更是比不上*党。《华北治安战》449页“在共军方面,为了争取民众的支持,对军纪的要求极为严格。例如在行军中,有人摘了路旁树上的梨子给在押的俘虏,俘虏拒绝接受,并说农民的东西不能随便吃。”相比国民党呢?黄仁宇的回忆《黄河青山》中这样说:“在云南,如果我需要一头驴来驮负重物,我必须派士兵到村落里去找村长,在枪枝的威胁下,他可能听从我们的差遣。”“只要有机会,他们(作者手下的国民党士兵)可能从村民处偷来一只狗,放进锅里煮,整只吃乾净。”有判断力的自己来看看,国民党军队和日军有什么区别?而*党军队的人当了俘虏都不忘不能随便吃农民的东西!现在反倒是国民党的粉丝在说*党军队不如国民党爱护老百姓! 6.敌后游击战只是小打小闹,没有正面战场的话,早就被消灭了,对日军根本没什么影响。 这里弄错了一个关系。试问敌后战场是怎么产生的?如果仅靠正面战场就能把日本人赶出去,还会产生那么广阔的敌后战场吗?正因为正面战场不够,才产生了敌后战场,是前者需要后者,而不是相反!总有人把关系弄颠倒了。 敌后战场的“小打小闹”没有用吗?如果仅看杀敌数量,每次消灭的敌军确实不多。但是什么叫“据沙成塔”?什么叫“集腋成裘”?1966年国民党国防部史政局《领袖军事上的丰功伟业》这样说: “抗战开始以后,领袖(蒋介石)认定中国当时的军备,决不容许拿硬拼力战的方法,去抵抗协由现代化陆海空军的敌人。……在这一最高战略下运用下的战争指导,第一期要‘以空间换时间’,来增强战力,第二期则要坚持敌后游击,来争取‘积小胜成大胜’,自始至终的领有着战场,避免敌人的各个击破,保持着主力,等待这有利机会的反攻。这是抗日战略指导上最大的成功,也就是领袖战争决策上最高的创意。” 连国民党蒋介石都说了,敌后战场的是“积小胜成大胜”,小打小闹真的没意义吗?何况,敌后战场有他的特殊性,很多贡献只能在敌后战场才能做。比如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破坏敌人的通讯联络,破坏敌人的仓储战备,这些都是正面战场所不可能做到的。这些不直接体现为消灭敌人,但是你能说他没有影响吗? 《历史不应忘记》中记载过这样的事106——107页:保定附近,数百农民每周2次夜间破坏铁路,一个晚上可拆走10截铁道,砍掉28根电线杆,迫使日本人全部换成新的。几个月内由于破坏铁路能造成日军列车出轨事故几十起。美国人史抹特莱的《中国的战歌》中记载缴获一个击毙日军的日记,日记上反复记录新四军破坏桥梁和日军天天修桥的事。([美]史沫特莱:《史沫特莱文集·第一卷,中国的战歌》,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239页)。据八路军自己统计,仅抗战第三周年,抗日根据地军民仅在华北就破坏铁路5320里,公路16408里,毁坏电线杆42220根,收电线218493斤(《八路军七年在华北抗战的概况》)。这一切,会“没有影响”吗?没有影响的话,日本人一次次“扫荡”,“三光”,“剔决”,“清乡”,“囚笼政策”,“治安肃正”,“治安强化运动”吃饱了撑的?这些词总不是某党生造的吧?没有影响的话,藤原彰那帮日本兵犯得着整晚不睡觉守在电话机旁边,每隔一小时就和邻近部队通一次话来检测线路是否被八路军切断吗?([日]藤原彰:《中国战线从军记》,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45页) 这一切的一切,能说没有影响吗? 7.彭德怀在庐山会议那阵,被毛泽东说发动百团大战是错误,因为暴露了实力。可见,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党还顾及是否暴露实力!性质何其严重! 彭德怀在庐山被整,今天早已平反,明确当初是冤案。毛当初在庐山,就是要扳倒彭德怀,所以才这么说的。如果彭德怀当初真的违反中央决议而进行了百团大战,那多年前早就该处理了,在*党集权体制下面,违抗中央是什么性质?还要等它将近20年才想起来?后来文革期间,连毛岸英的死都被说成是彭德怀的阴谋,难道这都能当真吗?啥叫冤案还不明白吗? 退一万步讲。保存实力和避免暴露实力,本来就也是军事常识,根本就没什么性质严重的。《孙子兵法》第一篇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可见孙子很清楚,军事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但是在同一篇中却还有这样的话“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这不就是在说不要轻易暴露实力吗?你能说孙子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还顾及保存实力“性质何其严重”吗? 8.共军不打敌军,专打友军,破坏抗战 “不打敌军”前面已经反驳过了。说说“专打友军”。抗战时期*党军队没少打国民党军队,但打“友军”之事有,说这破坏抗战则错了。事实上,中共中央不止一次地强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且都是在高级干部会议上和党内文件中强调这点的,根本不是做秀给人看。但是国民党军队害怕*党的发展,所以千方百计要限制之。什么《限制异党活动方法》之类的都是国民党整出来限制*党在敌后扩大根据地和军队的。如果*党胆敢扩大根据地和军队,那就是违反这些法律,就是非法行为,自然可以扣上“违抗政府,破坏抗战”的罪名。*党要发展,和国民党的冲突在所难免。 但是否可以说这就是破坏了抗战呢?我看未必。在敌后战场,如果国共能精诚团结一起抗日最好,既然双方互不相让,那么只能留下一个,淘汰另一个。实践证明,在日伪后方搞游击战,*党比国民党强得多。所以从整体上看,在敌后战场自然是*党的力量越大越好,对抗日越有利。国民党你打不好游击战,那你就该靠边站,让有能力打好的人来代替你。你自己打不好,反而还限制人家打,这是什么行为?这才是破坏抗战的行为!*党把你们这些破坏抗战的障碍清除掉,干的是对抗战有利的事,你有什么好不服的?你不行就换人,谁让你打游击战那么外行? 而且说句不客气的话,国民党的敌后游击队打仗不怎么样,投敌倒是很来劲。庞柄勋,孙殿英,荣子桓,李长江,孙良诚……动辄几万人成建制地“归顺”日本人。国民党军先后投敌50万,伪军中62%是前国民党军,投敌将军67人,这还不包括党国大员几十人。(李敖:《自己不洗别人洗》)此外还有没正式投敌却作为日军的“友军”(日本人就是这么称呼的)一起扫荡*党抗日部队的。比如《华北治安战》中就提到过山西军中梁培黄就是一个例子。所以保险起见,*党军队还是早点把这些国民党军队收编吞并掉比较好。如果能及时把那50万投敌的国民党军吞并或者消灭,中国也少50万汉 奸了。有人问:*党就没有投敌的吗?我说,有啊,还有成建制投敌的呢。《华北治安战》中记录过贺龙部队有一个连成建制“归顺”,但是随即补充说:这种情况是很罕见的。 9.*党自称抗日“中 流 砥 柱”,其实看看你们消灭了多少日军?和国民党能比吗?国民党抗日功劳显然比你大! 每逢提到抗日的贡献就有几个人兴师动众地把一长串名单发上来,说你看国民党杀掉的日本将领是好几十个!*党才几个?*党有什么好吹的?这里面的可笑之处在于:你只发日军将领,不发伪军,看起来当然*党好像什么都没干,有本事你只发伪军的不发日军的试试? 而且我还没算上那些投敌的国民党将领呢,要不你把那些投敌的从杀掉的人当中扣除看看?国民党杀掉的日军将领50多个,投敌的却有67个;打死(不包括打伤)的日军40多万,你给他们补充的没伤没病完好无损的伪军却有50万。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溃败以后,那些美军牺牲上千人,损失数百架飞机飞越驼峰送给中国的大量西药来不及转移,竟然成了日军的战利品,救了数不清的日本兵的命。藤原彰参加过这次战役,在《中国战线从军记》的154页,有这样的话“在这里(江西大庾)找到了大量奎宁,就能够挽救很多日本军人的生命”,“有了如此多的粮食(找到国民党军来不及转移的500吨军用大米),日军无需再为部队的主食供应问题担心了”“获得的大量医药材料对于日军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因为日军医药材料供应的断绝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难题”。由于当时日军已经丧失制空权,补给线遭到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补给十分困难,结果最终是国民党的物资挽救了他们! 没算这都快成负数的“功劳”已经给国民党面子了,还不识抬举?有些人大概脑子不正常,动不动就气势汹汹地问:消灭的这些日伪军中,到底有多少日军?好像伪军就不算数似的。凭什么伪军不算数啊?难道伪军不是敌人吗?中国人当汉 奸,比鬼子更可恶,打了他们你还心疼了是咋的?想想这种人基本上都是国民党的粉丝,伪军中有那么高比例的前国民党军,所以看到这些汉 奸挨打他们心疼也是正常的。 而且前面已经说了,对抗日作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杀敌数量上。所以,我们只能承认,双方都有功劳。但是谁大?这是根本回答不出来的。因为没有统一的单位去计量。说国民党功劳大的整天说国民党军消灭的日军那么多,*党消灭了多少?问题是你怎么能只算消灭敌军数量?*党在敌后破坏了那么多铁路公路,收了那么多电线,炸了那么多桥梁,,从日本人控制区内解放了1亿人口和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难道全都能当作不存在而无视吗?要比较的话只能用统一的标准单位去比较。那么*党破坏的铁路公路电线桥梁,难道说要折合成相当于消灭多少日军?怎么折合?你倒是去折合折合看?折合的起来吗?根本就折合不起来。所以谁的功劳大是比不出来的。“中 流 砥 柱”的说法,本身是很暧昧的。中 流 砥 柱是什么?是黄河三门峡的一座小山,在激流中不倒,如此而已。但是仅仅有中 流 砥 柱是无法改变黄河的流向的,更不用说防止洪水泛滥了,这谁都知道。说自己是中 流 砥 柱,无非强调共军在敌后坚持八年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战越强的这种精神。和国民党“降官如潮,降将如毛”比起来,说*党军队是“中 流 砥 柱”倒也并不过分。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