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
1.谈恋爱。 此前整整十年,年轻人公开的约会被视为是可耻和堕落,他们只能用谈工作为由进行地下活动,情书的开头一定要称呼某某同志,结尾也一定是革命的敬礼,但在这一年,爱情开始与阶级感情稍稍分开,恋人们手拉着手逛公园,轧马路,恋爱终于还给它本来的面目。
2.烫个“鸡窝”最时髦。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8年6月8日:虽然单调的灰色蓝色衣服仍然是标准的服装,但是妇女开始涌向百货商店,从有限的供应品种种选购衣料。在城市,新时兴的卷发和电烫发型(这些长期以来都被斥为资产阶级和西方的影响)北京排队最长的地方是理发店。
3.最早的出境游。 能到香港探亲然后购物的人最值得羡慕。
4.《望乡》。 这部原名《山打根八号*院》的日本电影对国人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反响程度竟达到了北京电视台转播市民代表座谈会实况的地步。有人说:还可以有*场面更浓厚的镜头。
5.德国大众。 德国大众公司在这年开始跟中国政府谈判。那时的中国,大街上除了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只有公共汽车和老气横秋的“上海”、“红旗”。
6.范思哲。 第一个国际顶尖时尚品牌来到中国。
本年焦点:
不良少年引领时尚在街头出现寥寥几个外国人就必遭围观的年代,伟大的动摇了这个东方大国数十年的整齐划一和单调乏味。游唱歌手艾敬在她的《艳粉街》里记录了这一幕:有一天一个长头发的大哥哥在艳粉街中走过,他的喇叭裤时髦又特别他因此惹了祸,被街道的大妈押送他游街,他的裤子已经扯破,尊严已剥落,脸上的表情难捉摸。25年后,我们对喇叭裤鼓掌。
1981年
1.女排夺冠。 时隔22年后,女排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随后写就的光荣,女排姑娘成为大众偶像。
2.侦探小说。 中国第一部推理小说《刑警队长》在上海出版,首印20万册,很快销售一空。
3.文明礼貌。 美联社1981年1月1日电,中国曾自诩为有着数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如今报章却要教人说最基本礼仪之语,例如“请”、“多谢”、“对不起”。有个中国人说,过去的店员对顾客都会有礼貌地问:“您要买点什么呢?”现在则改为说:“你要什么?不许挑,不要就算了。”
好人和坏人并不见得泾渭分明。 这是《加里森敢死队》的功劳。由流氓和罪犯组成的特工队在打击德国鬼子的任务中,显示了一种西方生活方式的魅力,成了叛逆的教材。
5.白裤子搭配红衬衫曾是都市时髦男性的装扮。 6.剃光头和学武风。 《少林寺》有人看了5遍,甚至18遍。离家出走到少林寺拜师学艺的孩子不在少数,男孩子都梦想成为武僧。
本年焦点:
琼瑶点燃灰姑娘的梦想。 女的温柔漂亮,男的英俊潇洒,除了哭哭啼啼的谈恋爱以外什么都不干。女孩子通常出口成章,男孩子总有一个富商老爸。双方因贫富悬殊而本能地相互敌视,进而在情感上互相折磨。女孩子通常人穷志不短,男孩子则甘心为了恋人抛弃万贯家业。最终,富商老爸被他们的纯真爱情所打动,灰姑娘终于修成正果,嫁入豪门。 第一批接触琼瑶的,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有人回忆起刚看琼瑶电影的感觉说:“恍恍惚惚,不知身在何处,第一次知道,原来恋爱可以这样谈!”但到了1981年,《窗外》、《聚散两依依》、《梦的衣裳》、《在水一方》…….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才正式征服神州大地的痴心男女:林清霞、吕秀菱(女孩纷纷效仿她们的中分长披肩直发)、秦汉、秦祥林等偶像席卷了内地。“像琼瑶小说里出来的姑娘”成了新“大众情人”。18年后琼瑶卷土重来,《还珠》系列再次风靡神州。琼瑶是惟一能“毒害”3代青少年的华人女作家。
1982年
1.电视版的“狮子王”。 日本动画片《森林大帝》开播,讲述了小狮子雷欧成长的故事。《森林大帝》标志着中国广告业进入新时代。日本广告商提供动画片,可在节目进行30分钟后插播1分钟商业广告。
2.军装复苏。 街头上重又出现穿草绿色的旧军装和布鞋,挎军用包的年轻人。
3.走上神坛的山口百惠。 《血疑》是山口百惠成为中国的超级偶像,满大街“幸子衫”,“幸子头”、“光夫衫”、“大岛茂包”不仅让个体户赚个钵满盆满,也让中国大众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名人效应”。
4.《武松》。 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电视剧。
5.神童计划。 15岁的华裔美国儿童秦志斌考入剑桥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这件事似乎刺激某些部门,国内也开始了自己的神童培养计划,大学纷纷开办少年班,父母们为“制造”神童着迷。 6.黄书充斥。 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玫瑰梦》被查禁,这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一个焦点事件。这一年,正式出版社被查禁的*秽*图书30多种,6家出版社停业整顿,查处因刊有*秽*描写或封面插图低级下流的期刊130多种。 7.牛仔裤。 伴随着打工潮开始流行至今。
本年焦点:
第一个体育明星诞生。 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一个面目清秀的小伙子一个人夺得共7个项目中的6枚金牌,这在体操史上尚属首次,他的名字—李宁,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里。 李宁不仅是25年来第一位大众体育明星,也是最成功的一位。李宁一共获得14个世界冠军,包括3个奥运会冠军,此外还有8个亚运会冠军。他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中的第一个亚洲人。1999年6月,李宁与迈克尔乔丹、贝肯鲍尔、贝利等25人一起被国际体育记者协会评选为“本世纪最佳运动员”。
1983年 1.精神污染。 泰国《星暹日报》1983年11月29日报道,近年来大陆社会上出现的“精神污染”,有下列表现:电视、电影、戏剧追求“完全商品化”,为个人和小团体牟利。如很多城镇大量上演旧剧、旧曲、宣扬封建迷信。出版界胡乱编造之风盛行,有些人借写科幻小说之名,行宣传鬼魂、*之实。“侦探”、“侠义”、“奇案”、“秘闻”之类低级趣味图书充斥,成为书店的热门货,文艺界受西方“现代派”思潮影响,创作无主题无意义的小说诗歌和散文,一些青年追求腐朽生活方式,嗜好*相片、*录像带和*读物。
2.锅盖头。 第一部在内地播放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黄元申和梁小龙剪的那种前面有刘海,后面长及脖子的发型流行于年轻人中。
3.第一个变性人。 1月,著名外科专家王大玫教授主刀,张克莎成为中国首例变性人。
4.摩托车。 最初引进的摩托车款是CJ70。1994年太子车成了时尚象征之一。
5.中国特色的西服。 没人再去照相馆租西服了。但当时的西服没有用领肩熨压机压过,所以穿起来总有一种马褂的感觉。而且,看上特蠢的是,穿西服者总保留着袖口上的商标,脚上还赫然一双布鞋。
6.美女封面。 鉴于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有妇联干部提出:“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并指责出版社侮辱妇女。
7.《排球女将》。 小鹿纯子展示“流星赶月”的发球和“晴空霹雳”的扣杀时,中国女排正进入鼎盛时期。街上流行“纯子头”。
8.沙发。 普遍进入家庭,尤其是转角沙发。
本年焦点:
春节联欢晚会风靡。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马季、姜昆、王景愚、刘小庆主持的春节联欢晚会。虽然电视在当时还不太普及,但是娱乐活动单调,电视节目匮乏的年代,这台晚会还是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王景愚绕着桌子“吃鸡”,李谷一连唱了“乡恋”等7首歌曲,而最煽情的场面是刘晓庆向父母拜年。现场气氛空前热烈。演播厅里,掌声、笑声、欢呼声、4部直拨电话铃声几乎没有停过,北京电信86局的线都烧热了,技术人员非常紧张,备用器材、消防器材都准备好了。虽然当时多数人看的都是黑白电视,但一点也不影响晚会效果。春节晚会从此成为大年夜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同时也造就了无数艺人的大红大紫。 1984年 1.健美操。 日本《读卖新闻》1984年11月2日报道,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变得苗条魅力,在邻邦中国出现了健美操热,健美操的独特之处是,把太极拳和现代舞蹈结合起来。在西欧风格的广播体操中,吸取了“踢腿”和“出拳”这些中国武术动作。
2.《我的中国心》。 当年春节晚会推出的香港歌星张明敏红遍南北,特别是他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成为除国歌外,中国人都会唱的歌曲。
3.第一次公开招聘模特儿。 中央美院等10所艺术院校在《北京晚报》上联合刊登启事,为美术系公开招聘模特儿,吸引了171个报名者,大多数人是待业青年。有些报名者不敢告诉父母,要求不公开名字。
4.西式快餐。 合众国际社1984年2月19日电,中国的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开张,这是唐老鸭带动的食品革命。除了汉堡包之外,还出售热狗、油炸食品、榨鸡、冰激淋卷、煎薄饼和份饭。
5.录像厅。 比比皆是,很多人沉迷于这里播放的港台片和好莱坞*片。
6.涉外饭店。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84年6月6日报道,耸立在北京市郊的长城饭店是一座富丽堂皇的20层高楼,乍看上去,它好像与周围的环境不大协调。长城饭店是令人瞠目的暴发户生活方式的象征,是西方物质主义时尚的一个实例。一位来访的朋友一边在前厅品尝林茨果子牛油蛋糕,一边说道:“在这里,只有窗外的尘土是中国货。”
7.街上流行红裙子。 《红衣少女》中的安然掀起了穿红裙子的风尚。
本年焦点:
我们都“下海”吧 新中国成立后共有3次下海经商浪潮,分别发生在1984年、1987年和1993年。1984年那一拨,多数是*继承海外遗产、留洋打工、倒腾紧缺商品、甚至包括部分*辛勤劳动先“富”起来的人群,也就是银行账户上存有十几二十万的人群,俗称“食利阶层”,他们过着悠闲、富足的生活,成为当时社会羡慕的对象。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职业排序依次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最后才是科学家、医生、教师。“修大脑的不如剃头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不过,1984年的经商潮灰色经济特点巨浓,最终被国家整顿下去。当时的“大款”,按现在的标准,不过是一个中下水平的工薪阶层。
1985年
1.西方流行乐队首次在中国演出。 英国“威猛”乐队在北京、广州的演出轰动一时,北京的门票是5块一张,相当于普通中国人半个礼拜的工资,黄牛票卖到了25元/张。
2.彩电村。 美联社1985年2月17日电,在中国,目前有一个象征富裕的新词,那就是“彩电村”。这种村庄里的每户人家都有一台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已经过时了。这个国家的第一个“彩电村”在北京郊区的平谷县。据中国政府统计,中国目前有4000万台电视机,而十年前只有20万台
3.高尔夫球合法化。 长期以来被视为资产阶级娱乐活动的高尔夫球和保龄球被正式承认威赛项目。
4.中国模特儿首次登上法国T型台。 《法国费加罗报》1985年7月27日报道,中国模特儿来巴黎为皮尔卡丹作表演。这是中国模特儿第一次被允许出国。5月,这8位姑娘同其他25名男女一起在工人体育馆激起了阵阵掌声。那是皮尔卡丹在中国举办的第4次时装表演。1.5万名热情的观众欣赏了这位高级时装设计师1985-1986年度的最新样品。但是,胸肩过于袒露、紧身裙大腿部分开衩太高……这些东西在看台上引起了惊讶和反感。
5.上海滩。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开播。 从一个学生到黑道枭雄的演变突破了内地作品的题材禁忌,而江湖、爱恨、快意恩仇的主题至今仍未过时。许文强头戴礼帽、西装革履,白围巾轻拭鼻尖的派头倾倒无数少女。
本年焦点: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痛诉文革悲惨命运的“伤痕文学”流行一时,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它第一次谈到了性压抑的问题。一个因*而入狱,另一个因作风问题被劳改。两个人在劳动的麦田里避开看守做了半个小时的夫妻,再见面时已是8年以后。文章的后半部分很象王朔的《过把瘾就死》,都是将两个人从相爱到分手的无奈和彼此伤害。不同的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里有大量描写偷窥、做爱和通*的情节小说。在当时,这部小说引起的反响不逊于《洛丽塔》对西方世界的冲击。但是,与1993年贾平凹的《废都》不同,张贤亮只是把性当作一种文化的,生命的思考对象,书中的性描写无论怎样惊世骇俗,但都具有理性和美学情致,紧扣人物的个性和命运。在他的作品里,形势一种道德,负载着沉甸甸的内涵,而不是小说情节的调剂物。 1989年
1.模特职业化。 首届“新丝路”模特大赛结束。
2.港台明星引进年。 大批台湾歌星的盒带正式引进,形成自邓丽君以来第二次港台歌曲输入的高潮。王杰、童安格、姜育恒、张雨生、千百惠、小虎队、红唇族、谭咏麟、梅艳芳等港台歌星风靡一时。
3.王菲出道。 正式闯荡歌坛时,她还是那个叫“王靖雯”的女孩,模仿邓丽君。然而,当她使用“王菲”一名后,就变成了流行风向标,从熊猫眼、蝴蝶妆到晒伤妆,无一不令人惊艳。
4.席慕容热。 那时年轻人有两件大事:背英语、背席慕容的诗。
5.名片热。 最时髦的小纸片,有身份的象征。
本年焦点:
宫廷风 《周刊时事》1989年2月24日报道,“宫廷风”正在席卷中国,一家酒厂的老板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为其产品题了“宫廷酒”3个字;在传统式样的*点心盒上印着“清宫御点”或“宫廷糕点”等字样,在商店的茶叶柜台上,陈列着标有“御用珍品”字样的茶盒;供应宫廷菜肴的高级餐厅位于北京北海公园之内,餐厅门外悬挂着“宫廷风味”的招牌,风景区出租皇家风格古装,以供拍照。此风不断延伸到电视剧里—满目皆“帝王”,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从亡国帝王题材,以清朝为主,逐渐向兴国帝王转变,如康熙、乾隆,2003年,汉唐盛事的帝王题材颇为热门。 1990年 1.麦当劳。 麦当劳登陆,大人、小孩都想潇洒一回,尤其是食指之成瘾毒害了儿童。
2.“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围城》使婚姻关系变得耐人寻味而复杂,钱老先生展示了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
3.第一部国产泡沫剧。 《渴望》是知青时代最后的回光返照。刘慧芳和宋大成深入人心。
4.“传销”日盛。 继雅芳后,第二年,安利和仙妮蕾德也闯进中国,传销的模式流行起来。这3种外籍品牌受到青睐。
5.“毛泽东热”和“红太阳热”。 1970年代和1980年代截然不同。
6.夜总会。 在深圳、广州出现。
本年焦点:
诗人时代的终结。 汪国真的诗先以手抄本形式风靡全国。5月21日,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出版,连续5次印刷,印数达15万册,成本年十大畅销书之一。紧接着有出版了《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等,仅中国友谊出版社就出版了9种《汪国真诗文系列》。出版界将这一年称为“汪国真年”。
1991年
1.内衣外穿。麦当娜使这种风尚行销全球。几年后,无肩装、露脐装在中国出现。
2.呼啦圈。 呼啦圈全民运动,是当时最普及的运动器材。
3.卡拉OK。 这种自娱自唱至今仍是很多人的休闲首选。
4.性脱离爱情婚姻。 1980年代我们唾弃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现在却有了“傍大款”和“养小蜜”,还有比比皆是的“包*”,香港的某些糟粕开始侵蚀大陆。
5.传呼机。 又叫BP机。先是数字传呼,等到中文传呼机出现,年轻人喜欢用它来传递情话。CAll机2001年才走向终结。
本年焦点:
金大侠称雄。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金庸小说在迷倒了海外华人和港台同胞后,正式刮入内地。三联书店与金庸联姻,真正成就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的传奇。中国国家两代领导人先后接见了金庸,Dengxp笑说:“对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了。”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浙江宁海人,与新派武侠小说先锋梁羽生结为好友后,1955年开始发表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神话诞生了,接着《雪山飞狐》导致洛阳纸贵,而《射雕英雄传》被视为“天书”,奠定了金庸新派武侠小说一代宗师地位,时年,金爷仅34岁。1960年代他又写作了《笑傲江湖》、《鹿鼎记》等作品。1972年金庸封了笔。至此,“武林”至尊,惟数金庸;风行天下,谁与争锋?金庸小说发行量过亿册。从《书剑恩仇录》起,金庸小说捧红了一代又一代影视导演和明星,金庸(他创办的《明报周刊》是香港地区第一份娱乐杂志)是娱乐界真正的大师、票房的不倒翁。其通俗直白的语言风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将民族大义、爱国精神融入精心动魄的戏剧化冲突中,深浅互见。“这里躺着一个人。在20世纪、21世纪,他写过十几部武侠小说。他的小说有几亿人喜欢。这是金庸为自己写的墓志铭。 迄今为止中国最好的武侠连续剧《射雕英雄传》(83版),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非现在的肥皂剧所比,甚至使人翻墙去看,经久不衰,多年后仍回味无穷。 1992年 1.炒股。 全民炒股从此开始,潘虹主演的《股疯》反映了举国的疯狂。 2.“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3.辉煌的校园风。《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内地校园歌曲风起云涌,高晓松、老狼、沈庆等人将中国歌坛带入新时期。 4.国际顶级时尚品牌集体进入。路易威登的第一家专门店在北京王府饭店开张,阿曼尼、夏奈尔和古琦、CD跟上。专卖国际中高档品牌的国贸商城开业。 5.洋酒。6月,轩尼斯XO再次打入中国市场。 6.“讨个说法”。8月31日首映的《秋菊打官司》,令秋菊(巩俐主演)的一句话成为现今打官司者的口头禅。 7.春节游。大年三十,5个结伴前往哈尔滨看冰灯的年轻人成了新闻人物,过“团圆年”的观念正在改变,寻呼和贺卡拜年流行。 8.方便面。台湾顶新集团销售康师傅方便面,这种速食食品成了家庭必备。 9.足球俱乐部制。第一个洋教头施拉普纳来了,第一代国产足球明星高峰,郝海东等崛起。 10.第一个电影节。长春电影节,有98位影星和45位歌星出场。 第一届金鹿奖 《秋菊打官司》 出品:北京 编剧:刘恒 导演:张艺谋 摄影:池小宁于小群卢宏义 演员表:巩俐刘佩琦雷恪生 作曲:赵季平 本年焦点:大半个中国都在笑。 王朔“触电”就成了最大的通俗娱乐制造者,他编剧的第一部国产轻喜剧《编辑部的故事》,让李冬宝和戈玲式的幽默,笑倒了大半个中国。一代笑星葛优问世。国人头一回发现,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世面上令人烦恼的不正之风也可挖掘出调剂快乐的元素。从这一年起,我们开始学习在各种困境中找到快乐。一年后,英达与梁左又推出了120集《我爱我家》,它是国内第一部情景喜剧(现场有观众、掌声和笑声),成为国产情景轻喜剧里不可逾越的高峰。 1993年 1.第一份吃喝玩乐的报纸1月8日,《精品购物指南》创刊。 2.第一本时尚杂志8月《时尚》杂志创刊。 3.出国就为了给老外刷盘子?出国热中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开播。声称不演电视剧的姜文扮演男主角王启明,王姬出演阿春。 4.最大的商业化民间外语学校北京新东方外语学校成立。 5.人体摄影趋于活跃7月,澳大利亚华人张晓雄在北京举办了男性人体摄影展;一本反映中国精神病人现状的人体纪实摄影作品《被遗忘的人们》(马小虎摄)在日本出版;旅美女作家闵安琪的《陈冲写真集》在海外发行获得成功。后来,哈日族使“写真”一词流行开来。 6.别糟蹋了农民“农民”竟然成了最普遍的骂人的话,以致有人反感地批评说:“别糟蹋了农民!”
蹋了农民“农民”竟然成了最普遍的骂人的话,以致有人反感地批评说:“别糟蹋了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