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习艺所最早搞收容
1904年初,直隶府官在巡视天津地方社情时,看到沿途乞丐较多,并有窃贼,于是提出“收丐防窃,教游从善”。1905年5月,总督府下文要天津习艺所试办游民习艺所,同年8月,天津习艺所奉命在习艺所大院内东侧筹建。至此,天津习艺所内有了两个不同名称的习艺所,但游民习艺所更贴近于现代的收容教养机构。
◆五个部收纳游民
吴中跃介绍说,新创立的游民习艺所在管理上突出的一点是依据不同情况的游民分别收留五个部:儆惰部———主要收留社会上的游于好闲、沿街乞丐及不安分者;惩顽部———主要收留社会上顽固懒散、不从父兄教训的年轻子弟;拘禁部———主要收留地痞、恶丐、无赖之徒;邮留部———主要收留流落于本市的外地人(在津无亲友投靠者);收养部———年幼无亲人收养者,10岁以上迷路儿童由目击情形者代为具禀或由各官署局送来。五部所收留的游民,年龄为10岁以上至50岁,并且须检查身体,若有残疾或不治之症,先留所3个月考验再定去留。凡入所者必须是有习艺能力,否则由哪送来仍归原处。凡确定收留的游民,再经体检、洗浴、换衣等程序,并有可靠保人签字均须详细登记。入所后先进宿舍3日,再根据年龄长幼、个性智愚分科习艺。
◆百分制奖升罚惩
依规定,在所游民每日两餐米麦杂粮咸菜,饮食费每月银2两,有因回家治丧(最多停工7日)过期不回者,由其保人缴还饮食费。入所后每人发给被褥一套;夏日发给衣裤、鞋袜;冬季给棉衣裤、棉坎肩、棉鞋袜等。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放工日分班洗澡,每星期剃头一次。有病由本所医生治疗或送医院。
另外,游民25岁以内要参加普及教育的学习,以16岁为界,分2个班;游民习艺只许专攻一科,也可自愿选科;每科就业人数约30人以上,由工师1人教学,工作时须听工师指教,不得犯禁。习艺成绩计算依百分制,100分为优等,80分为上等,60分为中等,40分为下等,考试50分以上为及格,每月出榜一次,考列优等3次者提升工徒,不愿留所者,准出所自谋生计;中等者酌情发给工资或上等饮食;下等者无奖,不安本分而又无名者,给予惩处。
工艺内容分为织布、织毯、缝纫、木器、种植、造纸,6科。习艺所专门设有陈列室,产品也向社会销售。入所者根据习艺及其他表现的好坏,或有破坏行为,或有脱逃违规者,酌情给予奖励或惩罚。习艺3年,经派员考核及格者,发给毕业凭照,再在本所尽义务工作3个月,愿留者听便,并酌定工资。游民习艺所严禁吸食鸦片、聚众谈笑、公私不分、延滞公读,要求“共保秩序,各专责成”,否则轻则记过,重则罚薪。
吴中跃说,就游民习艺所规定来看,还能区别罪犯与游民的性质,重在习艺和待遇,提倡“因材施教”原则,注意员工素质的培养。所以天津游民习艺所的建立,在清末堪称为收容社会游民的一次创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