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图)
  • 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图)
  • 珍宝岛--毛泽东准备与苏联进行全面战争
  • 中国人心头永远的痛:北疆第一港-----海参崴
  • 新中国首次潜艇失事38名士兵遇难
  • 历史上的另一个中国(国号:兰芳共和国)
  • 1976年全世界人民掉念毛泽东实录
  • 论1945年前后中美关系之波澜
  • 聂荣臻与林彪的三次惊险合作历程
  • 《大公报》创刊(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日俄战争给中国造成巨大灾难<%=id%>

    日俄争夺中国东北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割取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朝鲜纳入其势力范围。俄国早已觊觎中国渤海湾口的不冻港旅顺,为实现其独吞中国东北的计划,它联合法、德进行干预,迫使日本作出让步,由中国付巨资“赎回”辽东半岛。日本对此极不甘心,决意扩军备战,以武力同俄国争夺远东霸权。

      俄国的扩张行径加深了与日、英、美的矛盾。1902年1月,日、英缔结针对俄国的军事同盟条约,并得到美国的支持。1903年,日本基本完成扩军备战计划,决心以武力与俄国抗衡;俄国则指望通过战争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地位。同年8月,双方就重新瓜分中国东北和朝鲜的问题举行谈判。1904年2月6日谈判破裂,日本断绝与俄国的外交关系。与此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在司令官东乡平八郎的指挥下秘密行动,于2月8日夜,偷袭了停泊在中国旅顺港内毫无准备的俄国太平洋分舰队。9日,日巡洋舰队袭击朝鲜仁川,迫使停泊于此处的两艘俄舰自沉。10日,两国宣战,日俄战争正式爆发。

      日军攻占旅顺口

      日本联合舰队对旅顺的偷袭并没有达到重创俄太平洋分舰队的目的。为了维系陆上作战的生命线,东乡平八郎决定通过自沉船只堵塞旅顺港的出海口。

      5月1日,日军第一集团军发起强攻,横渡鸭绿江,攻占九连城,随后迂回俄军左翼,歼灭俄军近3000人。5月30日,日军攻克大连,切断旅顺俄守军与辽阳俄军的联系。

      8月3日,日军占领海城,对辽阳形成包围态势。8月10日,俄太平洋分舰队奉命突围并向海参崴转移,在旅顺口东南28海里处与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舰队交战。俄分舰队司令维特格夫特少将阵亡,大部俄舰返回旅顺。日本海军完全掌握了制海权。

      9月,俄国从欧洲调来5个军,想凭借优势兵力挽回颓势。10月9日,俄军一部向本溪湖的日军第一集团军逼近;另一部进抵太子河左岸。10日,在沙河地区60公里的战线上与俄军展开激战。双方损失惨重,俄军亡4.1万人,日军亡2万人。俄军退守沙河右岸,日军因*不继,兵力不足,丧失进攻能力,从10月20日起转入防御。两军形成隔河对峙的局面。

      至11月底,日军经过3次强攻,在12月5日攻克了俯瞰旅顺全城和港湾的203高地。

      攻占203高地后,日军便以大口径榴弹炮轰击俄军阵地和港内俄舰。俄军太平洋分舰队曾试图突出港湾,驶往海参崴。但由于港外有日舰封锁,此举未成,大部主力战舰都毁于日军炮火。1905年1月1日,俄军将领无心再战,主动向日军请降,旅顺落入日军之手。

      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覆没

      日俄在中国东北进行激战时,沙俄政府决定组建第二太平洋舰队(原太平洋分舰队改称第一太平洋舰队)开赴亚洲解救被日海军围困在旅顺口的第一太平洋舰队,并任命原海军参谋长齐诺维·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为舰队司令官。

      1904年9月26日,在沙皇的祝福声中,第二太平洋舰队离开芬兰湾,驶向遥远的亚洲水域。

      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起航后,日本海军的情报人员一直密切地注视着这支庞大舰队的行踪。

      俄国舰队驶到马达加斯加以北的诺西贝时,得到了旅顺口陷落、整个第一太平洋舰队覆没的消息,全体官兵如雷轰顶,许多人主张返回彼得堡,但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固执地遵照沙皇的命令继续东航,希望靠侥幸为俄国挽回点面子。

      1905年5月底,俄国舰队开进对马海峡。27日,在对马海峡南口五岛列岛以西海区担负侦察监视任务的日海军侦察船“信浓丸”,透过黑夜和海雾首先发现了缓缓北上的俄国“奥勒尔”医疗船的灯光,那些贵族妇女们公然违抗了灯火管制的命令。拂晓,“信浓丸”看清俄国大舰队后,立即向联合舰队司令部发出了预先定好的“今天天气晴朗,但海浪很高”的密码电报,其译文为“发现敌舰队”。

      接到“信浓丸”的报告后,东乡平八郎旗舰“三笠”号战列舰即刻升起了意为“国家命运在此一战,全体官兵奋勇杀敌”的“Z”字旗。

      13时45分,两舰队在对马海峡的冲岛附近相遇了。

      14时08分,俄舰在万米距离处首先开炮。3艘日舰受重伤,1艘丧失活动能力。日舰队完成代价高昂的转弯后开始与俄舰队平行前进并利用其航速优势逼俄舰队偏离原航向。当距俄舰6500米时,所有大炮突然一齐开火,第一排炮就击伤了俄旗舰“苏沃洛夫”号,第二排炮齐射后,“苏沃洛夫”号舰损失严重,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和舰长双双负伤。

      14时25分,日本舰队对俄国舰队形成了有利的“T”型射击队形。东乡下令使用穿甲弹,把俄国三行纵列排头的“苏沃洛夫”号、“奥勒尔”号、“波罗丁诺”号三艘战列舰打瘫痪。14时50分,俄国装甲舰“奥西里亚比亚”号很快沉没。日落前,日本战列舰“富士”号的一发炮弹再次击中“波罗丁诺”号炮塔,引起锅炉*,旋即沉没,全体官兵仅一名幸存。

      5月28日晨,当涅波加多夫海军少将指挥的俄国舰队残部开到郁陵岛以南60海里处时,又被等在这里的由28艘战舰组成的日本舰队包围。上午9时,日军“三笠”号发出信号,战列舰一齐开火,俄舰奋力还击。10时45分,身负重伤的“尼古拉一世”号舰长斯米尔诺夫沉重地说:“今天我们不能再打了,除了投降,别无出路。”于是在海参崴港,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向日本投降。

      战争给中国造成巨大灾难

      战争期间,日、俄两国军队和战舰在中国领土、领海及周边地区恣意横行,野蛮厮杀,致使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死伤难以计数。战争历时19个月,日军参战总兵力约109万人,死亡10.6万人,伤17万余人,损失舰船91艘,军费开支17亿—18亿日元;俄军参战总兵力约120万人,伤亡、被俘约27万人,损失舰船98艘,军费开支20亿卢布。最终,日本人力、物力消耗殆尽,无力再战;俄国国内局势日益严重,沙俄政府亦无心恋战。在美国调停下,1905年8月9日,日、俄两国代表开始在美国的朴茨茅斯举行和谈,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于9月5日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条约将旅顺、大连地区和中东铁路长春以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朝鲜和中国东北南部划为日本势力范围,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地区割让给日本。俄国势力从此退居中国东北北部。日本在英美的广泛支援下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英美借给日本贷款共4.1亿美元,约占日本军费开支的40%。沙皇政府在远东的冒险遭到惨败,损失巨大,引起俄国各族人民的愤怒,加速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最终导致沙皇专制制度土崩瓦解。▲

      1904年12月,一艘遭重创的俄军巡洋舰正在下沉。

      《资本论》提到一个中国人

      史诚

      马克思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在他的巨著《资本论》中却提到了一个中国人。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中,马克思讲到铸币、价值符号、直接从金属货币流通中产生出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时,写了一个编号为83的附注,这个附注的译文是:“户部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换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了严厉的申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

      王茂荫,安徽歙县人,清嘉庆三年(1798年)出生于一个徽商家庭。他幼年入私塾,读书非常勤勉。道光十年(1830年),长辈决定,让他赴潞河管理茶庄店务。他边管理边读书,第二年即以监生资格进京应试,中了举人。过一年再参加会试,又高中进士,备官户部。

      但在此后长达15年的时间内,他都是在户部任“主事”、“行走”一类的中低级官职。直到50岁才被升补为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其后提升为户部右侍郎兼理钱法堂(铸造和印制货币)事务,成为清廷主管财政货币事务的重要官员。

      值得一提的是,王茂荫任京官前后达30年,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一直没有携眷属随任,一人独居在京城歙县会馆,以两袖清风、直言敢谏闻名。

      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起事之后,清政府的财政、货币危机加剧。咸丰元年九月,王茂荫在陕西道监察御史任内给咸丰上了《条议钞法折》,正式提出了改革币制、缓和危机的主张:即有限制地发行可兑换的钱币。

      清政府于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发行了民间无法向政府兑现的“户部官票”,同年年底发行了同类性质的“大清宝钞”和各类大钱,使通货膨胀愈演愈烈。

      面对如此局面,王茂荫焦虑不安,苦思补救对策。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初五,他向咸丰皇帝上了《再议钞法折》,目的是为了“通商情,利运转”。他对物价规律和投放货币之间的关系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他是试图用兑现的办法来刹住继续增发不兑现纸币的势头,制止通货膨胀,以挽回纸币的信用。

      王茂荫两次主张货币改革,遭到咸丰皇帝的训斥,成为当时轰动朝野的一件大事。这件事被当时驻北京的俄国传教士巴拉第得知。巴拉第是俄国19世纪的汉学家和传教士。作为俄罗斯驻北京布道团的神职人员,他利用其特殊身份和地位,从清廷中搜集到有关王茂荫的货币改制过程与有关奏折事项,由下属叶夫拉姆皮译成俄文,编入《帝俄驻北京布道团人员论著集刊》第三卷,于1857年出版。

      1858年,德国人卡尔·阿伯尔和阿·梅克伦堡将《论著集刊》前三卷选译,并重新起了个书名,出版了德文版《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这本书被马克思注意到了。马克思就是根据该书德文版,了解到王茂荫及其货币观点的,并将其写入自己的《资本论》中。

      我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陈启修先生,把马克思笔下的Wan—Mao—In译为“万卯寅”,而日本的学者则译为“王猛殷”或“王孟尹”。万卯寅是何许人也?在清代的大臣里面查无此人。

      由于对伟大著作《资本论》的高度重视,也为了深入研究的需要,《资本论》中译本在20世纪30年代一问世,考证工作便开始了。经过郭沫若等历史学家的细致考证,人们才知道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便是清朝咸丰户部右侍郎王茂荫,老家就在安徽歙县。在20世纪50年代,吴晗更是把王茂荫誉为“清代货币改革者”。一些历史学家还对安徽歙县进行考察,从王茂荫后代那里收集和抄录了有关奏折等第一手资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