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18日,“《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专家座谈会暨中国经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撰写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以经济现代化为主题。报告通过对世界经济现代化的300年时序分析和8个截面考察,以及对131个国家52年的定量评价,归纳出经济现代化26个事实和14个启示,提出广义经济现代化原理和方法;报告分析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21世纪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编者
在过去300年里,经济现代化是世界经济变化的主旋律,不同国家表现差别很大,世界经济中心随之发生转移。事实上,经济现代化既是一场全球性的经济革命,又是一场世界性的经济竞争;它以国家为基本单元,以世界为竞争舞台。经济现代化不仅包括经济增长、工业化和知识化,还包括世界经济前沿和国际经济差距的变化等,经济现代化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概念。《中国现代化报告》前四期报告比较系统地讨论了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一般概念。本期报告重点探讨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事实和原理,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一、总结归纳世界经济现代化的26个事实和14个启示
本期报告对世界经济现代化300年(1700~2001年)的历史进程进行经济时序和经济截面分析;分析领域涉及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制度和经济观念等四个方面,分析内容包括长期趋势、经济前沿、国际差距和路径分析等;经济时序分析的国家样本为15个(8个发达国家和7个发展中国家),截面分析的国家样本为130个(2001年截面分析的国家样本为130个和72个经济变量,其他截面的样本为当年有完整经济数据的主要国家);归纳了世界经济现代化的26个事实和14个启示。
14个启示是:(1)经济现代化是相对有序的和可以预期的。(2)经济现代化是一个革命的过程。(3)经济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4)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5)经济现代化是一个不平衡的过程。(6)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7)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可能停滞、中断或倒退的过程。(8)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全球的过程。(9)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国际差距扩大的过程(经济效率趋异的过程)。(10)经济现代化是一个经济结构趋同的过程。(11)经济现代化是一个进步的过程。(12)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13)经济现代化不是一个完全自发的过程。(14)经济现代化是可以定量分析的。
二、归纳经典经济现代化理论,提出广义经济现代化理论
1、归纳经典经济现代化理论
经典经济现代化理论,作为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形成的。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的阶段》的问世,可以作为经典经济现代化理论诞生的一个重要标志。经典经济现代化理论是关于经济现代化的一个理论集合,它包括经典经济现代化的一般理论、分支理论和借用理论等。
经典经济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领域发生的一种革命性变化,它包括国民经济的全面工业化、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和国际经济竞争的不断强化。经典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它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受*和文化的影响,又与经典社会现代化相互作用,同时受科技水平的制约和国际关系的制衡。
经典经济现代化主要结果是:完成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市场经济观念的形成和普及,现代科技和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经济活动的工业化和专业化,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和电气化,工业比重上升和农业比重下降,经济效率的持续增长,经济福利和社会公平的提高等。工业化的完成和劳动生产率达到工业经济先进水平是完成经典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
2、广义经济现代化的理论分析
世界经济现代化300年进程表明,在20世纪末,世界经济的前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经济观念正在涌现。这些变化发生在经济的每一个方面,也许最突出的变化是经济结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业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从工业化走向非工业化,核心技术的变化表现为从工业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转向信息化和绿色化的生产技术,主导产业从工业转向知识和信息产业,从物质产业转向非物质产业。尽管工业化过程也有知识应用,但是,资本和劳动是工业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现在,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新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这些变化已经超出了经典经济现代化理论的范畴。何传启研究员把“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推广到经济领域,相应提出“广义经济现代化理论”,包括广义经济现代化的一般理论、分支理论和借用理论等。
广义经济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领域发生的一种革命性变化,它包括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两次转变、劳动生产率和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经济福利的大幅改善、以及国内经济公平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明显变化。广义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既是生产模式、核心技术、主导产业、基本结构、基本制度和基本观念等的两次转变过程,又是劳动生产率和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过程,还是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过程。在18~21世纪期间,广义经济现代化包括经典经济现代化和第二次经济现代化两大阶段,具有12个主要特点,遵循进程不同步、分布不均衡、结构稳定性、地位可变迁、路径可选择和行为可预期等6个基本原理。
第二次经济现代化是广义经济现代化的第二阶段。一般而言,第二次经济现代化是“知识革命”的产物,它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发生的一种革命性变化,它包括国民经济的知识化、绿色化和全球化、劳动生产率和国民收入的增长、经济福利的改善、以及国内经济公平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
综合经济现代化是21世纪广义经济现代化的一条基本路径;它是经济发展中国家追赶和达到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的过程及其变化;它既包括国民经济的新工业化、知识化、绿色化和全球化的协调发展、以及从新工业化向知识化的转移,也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经济福利的大幅改善、以及国内经济公平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
3、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方法
在过去300年里,不同国家的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大多样性。概括地说,经典经济现代化、第二次经济现代化和综合经济现代化的方法是不同的,经济现代化的先行国家和后进国家的方法是有很大差异的,国家规模大小对经济现代化的方法选择也有影响。预计在21世纪,发达国家将继续采用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和方法;发展中国家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采用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和方法,第二种是采用经典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和方法,第三种是采用综合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和方法。
三、分析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态势,提出中国经济现代化路径图
世界经济现代化的300年是欧洲和北美经济崛起的300年,也是中国经济衰落和追赶的300年。在20世纪后20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率,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中国经济距离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经很大;虽然中国人均GNP的年增长率很高,但因为人均GNP的起点低,年增长量很小,我们与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的绝对差距还在扩大。
1、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经济现代化已经走过160年历程,经历了工业化起步、局部工业化和全面工业化三个阶段,也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社会动乱的摧残;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无奈,也留下诸多的经验和启示。首先,中国经济现代化是一种追赶型经济现代化。其次,中国经济现代化遵循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其三,中国经济现代化是世界经济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不能离开世界经济。其四,计划经济不是经济现代化的有效模式。其五,战争对中国经济现代化有巨大破坏作用。其六,中国经济现代化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其七,中国经济现代化曾经发生两次进程中断。其八,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任务非常艰巨。如果把人均GDP和经济结构的综合年代差理解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年代差距,那么,2001年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国际差距十分显著。2001年中国与美国等7个国家的综合年代差在100年左右,与德国等7个国家在80年左右,与日本等6个国家在50年左右,与葡萄牙等5个国家在30年左右。所以,中国要达到世界经济的先进水平和中等水平,都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需要长期艰巨的努力。
2、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
在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将面临三个机遇:(1)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2)绿色经济和生物经济带来的新机遇,(3)体验经济和文化经济带来的新机遇等;中国经济现代化将面临十个挑战:(1)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和快速增长、(2)从三元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3)农业现代化,(4)资源和能源的持续供应,(5)保持金融稳定,(6)生态现代化,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7)地区和城乡协调发展,(8)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9)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10)参与经济全球化与维护国家利益。
3、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
关于21世纪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不同学者的研究角度不同,得出的观点也会有差别,大家见仁见智。从现代化研究的角度看,经济运河战略和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可以作为制订经济现代化战略的一种参考方案。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路径的一种集成。它包括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运河战略(路径选择)、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两大阶段与六小阶段目标)、基本任务、监测指标、质量监测和结构监测等六个组成部分。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运河战略是:采用综合经济现代化基本路径,协调推进经典经济现代化和第二次经济现代化,协调推进新工业化、知识化、绿色化和全球化,协调推进从新工业化向知识化的转型,推进从经典经济现代化向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转型,最终完成第二次经济现代化和实现综合经济现代化,达到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先进水平。
经济运河战略要求,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工业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高技术与适用技术协调发展,工业化与全球化协调发展,工业化与工业转移协调发展,走高质量和绿色化的新工业化道路,完成从工业化向知识化的转型。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是:在21世纪前50年达到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中等水平,全面完成经典经济现代化,基本实现综合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左右(按经济现代化定量评价);在21世纪后50年,达到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先进水平,全面完成第二次经济现代化,全面实现综合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10名左右。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任务是:21世纪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国际水平要上三个台阶,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要前进六个阶段,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世界排名提高60位左右。
具体而言,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在2020年左右从经济欠发达国家升级为经济初等发达国家;在2050年左右从经济初等发达国家升级为经济中等发达国家;在2080年左右从经济中等发达国家升级为经济发达国家,在2100年前达到经济发达国家的前列。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2020年左右从经典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期进入到成熟期,在2030年左右达到经典经济现代化的过渡期,在2040年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起步期,在2050年达到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期,在2080年左右达到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成熟期,在2090年左右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过渡期。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世界排名,在21世纪前50年提高30位左右,在21世纪后50年前再提高30位左右。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质量监测和结构监测:经济质量监测包括经济效率、经济进步和经济基础设施等三小类指标,经济结构监测包括经济结构转型、流通和分配结构、经济协调发展等三小类指标;每一小类指标包括6个指标,共计36个具体指标。经济质量和经济结构的监测包括36个指标21世纪前50年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的总目标、分阶段目标和任务。
4、促进中国经济现代化的10个建议
在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至少有三大瓶颈。其一是经济质量,其二是经济结构,其三是国际经济竞争力。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现代化要以经济质量和经济结构现代化为重点,以经济质量现代化为重中之重;同时要大幅度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为促进中国经济现代化,我们提出十项建议供大家讨论。(1)组织研制和实施中国经济现代化和地区经济现代化量化目标的路径图。(2)21世纪前50年以提升经济质量为重中之重,实现经济战略的两次转型,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3)21世纪前30年完成新工业化和信息化,实现工业化模式的六个转变。(4)21世纪前30年基本完成经济基础设施现代化。(5)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型,完成产业结构和十大产业的战略调整;发展高技术产业。(6)持续推进流通、消费和分配结构的调整,提高分配公平性。(7)持续控制和缩小经济不平衡性,提高经济协调性。(8)完善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宏观基础;组织汇编国家经济法典,制定国家经济信息透明法,建立国家经济政策评估中心和组建国家小企业服务局;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9)培育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微观基础;培育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家国际竞争力,加强国际经济竞争理论研究,5年培训百万企业家。(10)改善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环境。
四、建立经济现代化评价模型,完成131个国家52年经济现代化评价
世界经济是一个整体,世界经济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为了把握世界经济现代化的整体趋势和现实水平,需要对世界经济现代化进行评价。所以,我们研究建立了经济现代化评价模型,包括经典经济现代化评价、第二次经济现代化评价和综合经济现代化评价,评价结果简称为“经济现代化指数”,作为对世界现代化指数的重要补充。
在2002年参加评价的131个国家中,大约有24个国家已经完成经典经济现代化,约占国家总数的18%;18个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约占国家总数的14%。在20世纪后50年里,世界经济现代化取得巨大进展,全面完成经典经济现代化的国家从1个上升到24,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国家从0个上升到18个。
2002年,中国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经典经济现代化指数为22分,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64位,处于经典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期。如果保持1990~2002年经典经济现代化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不变,中国完成经典经济现代化大约需要28年。
2002年,经典经济现代化指数排前10位的地区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辽宁、福建、山东和黑龙江。
五、完成2002年世界和中国现代化水平评价
2002年有68个国家已经完成或基本实现第一次现代化,其中,23个国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2002年,中国处于世界初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为81%,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60位;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为32点,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6位。2003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82%。
如果京津沪港澳台不参加排名,2003年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排名前10位的地区为:浙江、辽宁、江苏、广东、黑龙江、湖北、重庆、吉林、福建和山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