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保加利亚出土史前金饰 堪比特洛伊宝藏
  • 4000年前,四川人建成食盐工业区
  • 平西王专用铜井:现身北京昌平
  • 考古证明:大熊猫曾是人类盘中餐
  • 北京人头盖骨线索公布 附遗失化石清单
  • 霸王龙原来身披羽毛还会飞
  • 鱼鸟化石当古玩卖 辽西古化石处境堪忧
  • 广州国庆展恐龙化石 市民能亲手触摸
  • 与北京猿人同时期鹿骨化石周口店露面
  • 奥地利惊现史前婴儿遗骨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明代神秘瓷器坑 惊现京城毛家湾<%=id%>

    市文物局昨天公布,新近在西城区毛家湾发现一个大型古代瓷器坑,填埋有大量古瓷器碎片,目前发掘清理工作全部结束。研究专家表示,此次出土瓷器数量之多,在北京尚属首次,国内也是罕见。

      专家介绍,皇城内本是使用御制官窑瓷器,这些时间跨度很长、出自不同窑口的民窑瓷器如此集中出现,实属罕见。针对这些瓷器碎片,有诸多谜团等待破解。

      施工工地发现瓷器坑

      1000多箱、70多万片的明中前期甚至明以前的瓷器碎片,已被运到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研究。这些瓷器碎片,发掘自毛家湾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一个施工工地。

      今年7月25日,中央文献研究室在毛家湾铺设供暖管道。施工时,挖出了很多瓷器碎片,便向文物部门汇报。市文物研究所接到文物局通知后,立即展开抢救性发掘工作。

      最终,发掘出一个长7.8米,宽5米,呈不规则长方形的大型瓷器坑。这个坑口大底小,坑壁朝里倾斜,最深的东南角距地表4.3米。因被近代施工破坏,东壁破损严重。考古人员考证认为,坑是人工挖掘而成。

      大量的古瓷器碎片震惊了考古人员。发掘后,分装了1000多个整理箱,保守估计也有70多万片。至8月3日,发掘清理工作全部结束。

      具有极高研究价值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基建考古室主任、负责考古发掘的朱志刚介绍,这些古瓷器碎片,除少量为明代前的遗物外,绝大部分属明代早中期,最晚不低于嘉靖年间,时间跨度近170年。这些瓷器绝大部分是民窑产品,个别出自官窑。瓷器的窑口复杂,有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磁州窑、枢府窑、德化窑、哥窑等,其中以景德镇烧制最多。器型以碗和盘等日用瓷为主,也有一些建筑构件,基本涵盖了日用瓷、陈设瓷、建筑用瓷等种类。釉色以青花釉、白釉为主,还有较珍贵的红彩、红绿彩、青花红绿彩。

      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惊叹说,数量如此巨大的瓷器碎片被发掘出来,在北京是首次,国内也是罕见。这些碎片具极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北京地区明代瓷器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标本。

      三大谜团待破解

      在对瓷片进行发掘整理的过程中,专家们也发现了一些目前无法破解的谜团,有待进一步考证。

      ■谜团一  民窑瓷器缘何大量现皇城

      据史书记载,毛家湾明时位于皇城西北角西侧。皇城内民不得入,只有皇家和政府官员办公,皇家用的瓷器都出自御制官窑。那么,数量如此巨大的民窑瓷器碎片因何出现在城墙边?

      专家们认为,较合理的一种推测是,这与此地曾存在的太平仓有关。史书记载,明时毛家湾北是储备各种物资的太平仓。此次发掘的瓷器坑可能是太平仓的一个瓷器仓库。此外,明时皇宫内用的都是御制官窑,太监用的却是民窑,且宫中有“旧瓷换新瓷”的瓷器使用制度,因此这个坑也可能是当时用来对旧瓷进行集中填埋的。

      另一种推测是,这些瓷器与毛家湾西的一个大型居民点鸣玉坊有关。鸣玉坊内的石碑胡同、武安侯胡同、太宁侯胡同等都紧挨着前毛家湾,据此专家推测,坑内瓷器可能是这里的居民使用的。但具体是何种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谜团二  种类繁多因何集中一坑

      此次出土的瓷器碎片,制造年代从元朝到明嘉靖年间,时间跨度近170年,且种类繁多,产自七八个窑口。它们如此集中地出现在一个坑中,让人费解。是否有一个历史事件促成一大批瓷器被集中销毁?这个事件在明朝有怎样的影响?目前都不得而知。

      ■谜团三  罕见瓷器用途难知

      在此次出土的众多瓷器碎片中,有一种青釉花碗的内侧碗底用不施釉的方法压制了一条金鱼图案,再刷上一层赭色彩,用氧化方法烧制,最后再刷一层青釉。“这种做法目前已失传了。而且在一个日常用的碗上装饰如此漂亮的图案非常少见,这个碗到底是做什么用的还有待研究。”市文物局于萍副局长说,有的瓷器上融合了粗瓷、细瓷两种瓷质,也非常少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