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死人为什么会动:神秘骇人的湘西赶尸揭秘
  • 克罗地亚:历史古城特洛吉尔
  • 11年追踪盗墓王--中国第一古尸案解密
  • 杭州考古新发现文物集体亮相
  • 河道拓宽挖出4尊石像 初步鉴定为辽金文物
  • 东胡林人万年前就戴项链 先民早有审美意识
  • 中国古人类偏爱红色 北京发现屈肢入葬骸骨
  • 印尼发现小矮人化石 是新人种还是侏儒患者
  • 普宁近万古币现古寺 出土古钱币重达40公斤
  • 古塞人疑是传说中的独目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广州淘金坑考古发现清代颠三倒四墓志<%=id%>

    昨日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于今年5月至10月对淘金路工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了西汉、东晋、宋、明清时期的墓葬18座,出土有陶、瓷、石、玛瑙、琉璃、铜及铁等不同性质的文物186件。其中像东晋有纪年的叠涩顶砖室墓和清代兔形鸡血石陪葬品,均是广州考古界的首次发现;而一方名为“大王的笔”的清代墓志,则是我国目前已知的首方隔列字体颠倒书写成文的“另类”墓志,叫人啧啧称奇。考古学家目前仍找不到答案,专家请市民帮忙“破译”。

      墓志文“颠三倒四”为哪般

      记者了解到,淘金坑考古地点位于淘金街东侧,该工地是一个椭圆形北高南低的岗地,往北连接横枝岗,往南一直绵延到环市路。 

      在清理出的四座清代土坑墓中,第三号清代墓内出土的一方“大王的笔”的墓志,是本次考古发掘最大的“亮点”。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墓志一般都以楷体、隶书等字体,大小统一,自右往左,整齐有序地记录着墓主的生平事迹等,以显“庄重”。但这方名为“大王的笔”墓志,却形式另类得叫人啧啧称奇。 

      据介绍,考古学家刚发现它时,只能认清墓志题为“大王的笔”四个字,其内文乍一看似乎“全部乱码”。后来经过仔细研究,才终于“解密”——原来该墓志的书写为行书、草书相结合,字体大小不一,而且书写的格式是自右往左“隔列字体倒置”,也就是从右边数起,第一列是倒着写,第二列正着写,依此类推。而且,墓志文的内容也很“诡异”,有点不知所云,全文如下——“立明山券张坚李固白鹭仙翁来引路宠山一穴在大东门外桃金坑坛中问到地主价银两即日交清分文不欠自买之后安葬皇清显考于祖吴公灵生于甲申年八月十二日辰殒于下未年十一月十六日未时。” 

      而值得一提的是,这方墓志还为广州地区的古地名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其上明确记载了现在的“淘金坑”在清代时被称为“桃金坑”。 

      广州出土首枚清代鸡血石随葬品

      在十三号清代墓葬内,考古人员在墓室的底部发现了一枚约成年人拇指一般大小的兔形鸡血石。它呈卧姿,长耳紧靠脊背,头部的穿孔恰似一双眼睛,体长3厘米,为线刻。尽管出土时该鸡血石兔的左耳已残,但整体上看,其刀法简练,寥寥数刀,形象跃然而出,栩栩如生。据了解,鸡血石是朱砂与叶腊石共生的天然宝石,传说能兴家避邪、息灾护身、给人带来好运。所以专家们初步推测,该陪葬品应该是墓主人生前随身携带的“护身符”,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稀有宝物,可谓价比黄金。而这也是迄今为止广州地区出土的首枚清代鸡血石随葬品。 

      广州宋代墓葬有新发现

      考古学家还向记者特别介绍:在宋代由于丧葬习俗发生变革,民间多流行火葬,出现了较多的(釉)陶坛火葬墓,相比之下较大的砖室墓褐和砖石构筑的墓就很少见,但这次发掘的八号宋墓,墓葬形制完整,部分随葬品堪称精美,且具有明确的断代依据,这在广州地区宋代墓葬考古上是一个新发现,也是迄今为止在广州市区发现为数不多的结构较为完整的宋代砖石构筑的墓葬。 

      另外,记者了解到,在十一号西汉土坑墓内出土的无颈小口陶壶,在广州考古界也是极为罕见的。该壶饰褐黄釉,算珠形口、扁鼓腹、大平底,肩部饰一对称横耳。这种壶是干吗用的?专家们估计为盛酒器皿,其算珠形口便于封塞,有助于酒的存封。而在八号宋墓内出土的一面铜镜,直径达15.8厘米,背面内区饰缠枝花卉,外区饰有铭文,专家称,该铜镜保存之好,直径之大,图案之美在广州考古史上也是难得一见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