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者不久前对陕西凤翔的两座秦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和发掘,发现了十余件金器、铜器等文物。专家研究后认为,金制容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十分少见,此次发现的一件秦墓金盆属于首次发现。 据陕西省凤翔县博物馆副馆长景宠伟介绍,这两座秦墓位于秦公陵园南约2公里,墓葬形制为东西向竖穴土圹墓,因破坏严重诸多资料已不可得。经整理,一座秦墓中有金盆、金首铜刀、玉饼等10件罕见文物,另一座墓中则出土了金带钩、料珠串饰等5件(组)珍贵文物,器物小巧精美,内涵丰富。至于金制容器,春秋战国时期只有湖北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金盏和金杯。 记者看到,这件手可盈握的小金盆,属于直口、平沿外折、弧腹、小平底,口径7.7厘米,沿宽0.6厘米,高约3厘米。其宽平沿中部有一圈凹槽,局部尚嵌存有绿松石。而其肩部和腹中部各有一周弦纹,腹下部饰有一周阴线纹,十分精美。 令人惊奇的是,在众多文物中一组粉绿色料珠串饰的珠径仅一二毫米,竟长达10.74米,很可能是考古史上最长的串珠。此外,同时发现的一件八兽带盖四足小铜鼎和一件青玉质的鸟形玉饰也十分罕见。专家认为它们均具有外来文化因素,尤其是鸟形玉饰的形制与内蒙古赤峰的“红山文化”鸟形玉饰极为相似。“红山文化”被认为中国北方古代文明之源,这种相似性也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等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