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广州文博界广场宣传活动考古惹话题 明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广州市各博物馆将在这一天对市民免费开放。作为“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的一部分,前昨两日,广州市文博界在艺博院广场举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以期让市民对博物馆有更多了解,并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参观。 在活动现场,一场有关考古的话题引起众多观众的兴趣。 “地层标本”传播考古知识 周末的广场活动多种多样,吸引了很多市民参与。记者发现,不少市民不仅对博物馆的活动有兴趣,还对一向与生活比较远、显得比较神秘的考古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考古队员也试图通过一些简单直观的方式向市民展示考古的“秘密”,“地层标本”就是其中的一种。 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了解考古工作,广州市考古所特意做了一个地层标本让市民参观。该标本从外观上看,由下往上铺了不同颜色质地的土层,有的土层中有贝壳,有的土层中有青花瓷器碎片。一件出土文物、一个墓葬是怎样判断它们属于哪个朝代?考古工作人员解释,这个地层标本就是个直观的道具。在发掘的时候,他们总是根据地下不同颜色质地的泥土、还有泥土中出土的各种文物和埋藏的东西来判断哪个朝代的人在这个土层上留下过生活印迹。一般的规律总是最下面的地层年代最久远,然后依次推移,如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等。不少市民对地层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标本使他们想起了北京路上的那条千年古道。 爱好者能参与考古发掘吗? 有人在参观时提出,能否让考古爱好者作为志愿者参与一次考古发掘,“能亲手发掘出一件古物是我一直希望的事情”,“我们也觉得这个建议挺好的”,参与发掘大学城南汉国二王陵的张祥路说,博物馆有“博物馆之友”的组织,把文物收藏爱好者聚集在一起,考古所也可以设置“考古之友”组织,把考古爱好者聚集在一起。 据介绍,在俄国,由考古爱好者志愿参与考古发掘已经形成了一个惯例,每次考古发掘前这些志愿者还要举行仪式。考古队的马建国说,他们在香港进行发掘时也有这种考古爱好者志愿参与发掘的惯例,有的每年参与一次考古发掘,至今已经参加了五六次了。“我们考古所专业人士只有二三十人,广州那么大,有个文物破坏或盗墓的哪里顾及得了。”马建国认为,如果在市民中有爱好者组织,那对这些文物将形成更大的保护网,“近年来媒体对考古发掘报道多了以后,不少市民对考古工作也越来越了解,我们现在就经常接到市民的电话说哪里可能有古墓葬哪里有文物破坏了,而在以前是没有这种情况的。” 非专业的爱好者参与考古发掘是否会像前几年有人反对媒体报道考古发掘现场一样,认为这是对严谨而专业的考古工作的一种干扰?张祥路和马建国认为,由于考古队员有限,现在很多考古工地都是请民工来和考古队员一起做发掘工作,也能有序地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而且现场有考古人员监控,同时对这些志愿者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张祥路说,让大众更了解考古工作也是国家文物局提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