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古墓群频出宝物震惊考古界
  • 明年三峡大昌古建筑群将全部拆除
  • 陕西吴堡发现龙山时代石头城和中国最大龙山陶窑
  • 西班牙发现古猿化石 疑似人猿共同祖先
  • 陕北惊现史前遗址 4500年前人类已大量修筑窑洞
  • 陕北惊现史前遗址 4500年前人类已大量修筑窑洞
  • 上海工地惊现400岁古尸 明朝老太古墓醒来
  • 涿州永济古桥规模国内罕见
  • 学者发现:河西走廊在4500年前已种植小麦
  • 湖北考古研究员披露:人类曾经用大熊猫殉葬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从考古发现看内蒙古草原文明的伟大贡献<%=id%>

    内蒙古草原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只是由于历史文献记载较少或记载失实,其丰富内涵和历史贡献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的近60年中,考古人员在内蒙古地区通过长期考古发掘和研究,如今已取得重大突破。

      一、对古人类文明的贡献。内蒙古是亚洲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呼和浩特东郊的大窑村发掘出距今50万年前即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大型石器制作场,其规模宏大、石器众多,各种野生动物的化石以及人类使用炊火的遗迹和遗物在这里均有发现。这些发现表明,还在远古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内蒙古地区已有人类在劳动、生息和繁衍。其后,考古人员又在鄂尔多斯以及东部的扎赉诺尔发现距今5万年至1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的遗存。扎赉诺尔人和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一样,都是形成中的蒙古人种,两者体质结构相同,又都有人工改变头骨形状的习俗,从事着狩猎、采集和缝制皮衣的生产活动。在距今1万年前的末次冰川期,属于蒙古人种的古人类,开始成批地从内蒙古东北部以及华北地区北上,穿越白雪皑皑的白令海峡陆桥,进入北美大陆,其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美洲古代文明。这在人类历史上是首次跨洲大迁移,也是内蒙古地区的古人类为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在内蒙古东南部赤峰地区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中,出土有大型石锄、陶罐、王玦、猪骨等随葬墓,以及成排的房屋遗址,它昭示着草原上原始部族社会、宗教和农耕生产的诞生。兴隆洼文化起于草原,又在燕山南北和辽河流域发生影响。在距今7000余年的赤峰林西县白音厂汗房屋遗址中,出土有古朴的圆雕女神立像,其身份兼有地母神和灶神的功能,中国考古学界称之为“中华老祖母雕像”。在这一地区附近的辽河流域,还出土了巨大的女神庙和众多的女神泥塑像,说明这一传统文化对周边地区有巨大影响。

      中华民族对龙与凤的崇拜由来已久,古老的黄帝与炎帝部落,就分别以龙和凤(朱鸟)为图腾,代表着中国北方与南方两大氏族部落集团。而龙凤的起源地以及对龙凤雕刻与塑制的实物,也发现于内蒙古东部地区。1971年,考古工作者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尊雕刻精美的玉龙,被尊称为“中华第一龙”。2004年初夏,考古人员又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发现了“中华第一凤”———红陶杯。经考察研究,这件凤鸟红陶杯的制作年代为距今6800余年的赵宝沟文化时期,具有凤头、凤冠、凤尾、凤翼等特征,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凤鸟造型极其相似。考古学家指出,近30年来,在内蒙古东部先后发现的龙凤实物是举世瞩目的成果,也是草原文明对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

      三、对兵器和生产工具的贡献。在人类历史上,使用青铜兵器和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之为青铜时代。当中原地区进入青铜时代之时,内蒙古地区的先民也开始铸造和使用青铜器。在赤峰敖汉旗大甸子村,考古工作者发掘出800余座墓葬,出土有数千件陶器和玉饰件、青铜器等,其时代属于中原地区的夏代,距今大约3600年。尤为重要的是在200多件彩绘陶器上绘有的多种图案,与中原商代青铜器的花纹相似。考古学者认为中原商代青铜器的图案,直接受到北方草原图案艺术的影响;早在商代之前,中国青铜器上某些花纹的“母体”,即已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形成了。在鄂尔多斯高原,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以动物纹为特征的刻绘野兽搏斗场面的青铜兵器和饰件,其最早期的器物出土于早商时期的墓葬之中,近代学者称此类器物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它的影响不但扩展到中国北方地区,而且在欧亚草原地区的游牧文化中也有发现。同样,在赤峰“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兵器,在欧亚地区也有发现。这种情况证明了内蒙古草原地区的早期游牧民族已经开始纵马驰骋在欧亚大陆。另外,在内蒙古地区有关元朝的考古发现,也说明这一地区的草原文明对人类的贡献非同一般。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项。第一项是纸币实物的发现。1982年,在维修呼和浩特市辽代万部华严经(俗称白塔)工程中,考古人员发现元代中统元宝交钞一张。该钞为灰黑色麻桑皮纸。盖朱红大印,面额为“壹拾文”,长16.4厘米、宽9.2厘米。纸币正中写有“伪造者斩,首告赏银五锭,仍给犯人家产”。左下方有“中统年、月、日”,“元宝交钞库使副判,印造库使副判”签押。此外,纸币上还有“中统元宝”、“诸路通行”八个篆字。经研究,这张纸币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印制,使用时间约在至元十三年1276年,它是迄今发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实物,价值极高。第二项是火铳实物的发现。1989年7月,考古人员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现了一尊元代的铜火铳。这件铜火铳重6.21公斤,长34.7厘米,口径10.2厘米。在铜火铳身上铸有两行八思巴文,汉译为“大德二年于迭额列数整八十”。元成宗大德二年为公元1298年,迭额列为地名,数整八十为铜火铳的编号,中西学界现普遍认为,中国元代的铜火铳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在以往发现的元代铜铳中,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一件实物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至顺三年(1332年)碗口铁,该铳被视为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火炮。而在内蒙古发现的这件铜火铳要比至顺三年铳早了34年,此铳自然也就取代至顺三年铳,成为目前已知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火炮,这是草原文明在军事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

      纵观草原文明孕育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草原文明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