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考古发现:福建东山再现疑似古沉船遗址
  • 1300年前藏族就有了文字
  • 专家认为:藏族有文字的历史早于1300年前
  • 苏三发表新论:甲骨文起源于南部阿拉伯文字
  • 甘肃发现鸡蛋状陶制渔网坠
  • 遥感卫星扑灭百年煤火 找到地下古长城遗骸
  • 专家鉴定机场掘出巨骨为古菱齿象左股骨化石
  • 千百年来,朝阳城没变样
  • 西外廓城垣沙漠中*十几段
  • 考古发现:内蒙古发现一商周时期的番国贵族墓葬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十龙带扣震惊考古界 大连汉墓考古发掘内幕<%=id%>

    自去年10月起至今,耗时1年多的营城子汉墓考古发掘将于近日告一段落。这是大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考古发掘,共发现汉墓180余座,出土文物2000多件。

      在这次举世瞩目的考古发掘中,究竟出土了哪些珍贵的“稀世文物”?大规模的发掘 
    行动背后,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大连市政府日前提出的兴建营城子博物馆的构想,将如何还原“营城子墓葬文化”?昨日,为了揭开这些谜底,记者专访了大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资深考古专家苏盛清。

      “十龙带扣”震惊考古界

      10余平方厘米的带扣全部由纯金打造,正面精细地雕刻着10条栩栩如生的金龙!其中一条大龙从上到下贯穿,造型生动逼真,一副在云中逍遥自在的神态。大龙上面有两条对称的小龙,周围有7条小龙,每一条龙的脊背上都是小圆珠的造型。带扣上还有几颗绿松石做点缀———这就是此次考古发掘中最为激动人心的考古发现:金质“十龙带扣”。

      昨日,苏盛清所长向记者描绘着这件稀世文物,仍显激动不已。他介绍说,所谓“带扣”,就是古人腰带上的锁扣,相当于现代人使用的“皮带头”。在此之前,我国现存的金质“带扣”仅有两只,一只为乐浪古墓出土,另一只发现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格达沁古城遗址。此次发现的金质带扣,充分体现了汉代焊缀工艺的精美,堪称汉代金器之极品。

      另外,从这件金质“十龙带扣”也可以推断,其主人在当时具有相当高的身份和地位。目前,“十龙带扣”正在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极品文物。而这件稀世珍品刚一发现,就已经在考古专家中引起了不小的震撼。

      除此之外,在此次发掘出的2000余件文物中,铜“承旋”(酒器)、“龟钮”(铜印)、玉剑等文物也是国内难得一见的汉代文物珍品。

      一次“被动”的考古行动

      “对于我们考古人员来说,考古发掘的意义不仅是让这些稀世珍宝出土,探寻几千年前的社会*、经济、文化,‘补史之缺,正史之误’也是我们进行考古发掘的初衷。”苏盛清所长说:“这次营城子汉墓的大规模考古发掘,让我们对汉代时期的大连地区人类活动有了更为丰富的了解。可以说,在考古专家眼中,这些营城子的墓室就是汉代社会的缩影。”

      而事实上,这次考古人员期待已久的发掘行动,却是“被动”进行的。苏盛清所长透露说,专家们在上个世纪初就已经初步掌握了大连营城子地区古墓的情况。直到建国后,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于这些地下文物,依然是采取保护措施,没有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任何级别的文物保护部门都不能擅自进行考古发掘。

      这项规定目的在于保护地下文物,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历史遗迹。可是,由于去年大连营城子地区一个工业园区项目的上马,地下的汉墓群面临被毁,有关文物保护部门才最终不得不“被动”地采取行动,对营城子汉墓进行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

      营城子考古发掘延续了60余年

      而对营城子地区的考古发掘,其实早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就开始了。苏盛清所长介绍,当时,日本人就对营城子地区进行过考古发掘,并出土了著名的汉代壁画墓。上世纪50年代,大连的文物考古工作者结合营城子基本建设工程,发掘出了西汉时期的贝墓等四五十座墓葬。其后,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末,考古人员又陆续在营城子的沙岗子、牧城驿、原华侨农场一带陆续发现了数十座汉墓。

      从去年10月份开始以来,为配合大连市政府的重点工程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才进行了这次最大规模的发掘行动,从墓葬数量上看,是大连有史以来集中发现的汉墓最多的一次,达180余座;从墓葬结构看,有贝墓、砖室墓等七八种类型;从年代上看,这些墓葬大致属于距今2000年至1700年左右的西汉至东汉时期,前后延续约300年。

      汉墓博物馆选址曾产生争议

      “每次考古发掘结束后,考古现场的保护都是我们的棘手问题。”苏盛清所长说,此前大连的东风水库遗址、大嘴子遗址考古发掘完成后,很快就在原址上修建起了新的现代工程项目,遗址也不复存在了。

      这次营城子汉墓发掘结束前,为了保护大连的汉代古文化资源,大连市政府首次提出了在原址上修建汉墓博物馆的构想。一时间,汉墓博物馆如何在原址上恢复并体现“营城子墓葬文化”,成了人们争论的焦点。

      苏盛清所长说,从我们考古专家的角度,最理想的情况是,保护目前已经完成发掘的古墓群,在原址上清理后填埋,或者在原址上修建博物馆。

      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一些专家还是倾向于异地重建。在距离营城子古墓群附近400多米的地方(壁画墓位置),已经建起了一座小型的博物馆,一些文物已经在这里保存并展出,5座以上的精美汉代墓正在被挖出,并在博物馆内被异地恢复重建。

      苏盛清所长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就近异地建博物馆的办法,对文物还是无法保证100%的恢复。不过,原址上数10平方公里的面积全部被古墓占据,彻底舍弃工业园区项目也不现实。

      “汉墓遗址和工业园到底哪个更重要,这就要有个权衡利弊轻重的问题,”苏盛清所长说:“估计一些相对考古价值不大的墓葬也许将被放弃,就近兴建博物馆的可能性更大。不管怎样,决定修建汉墓博物馆,对保护考古遗址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孙盛清所长高兴地说。(来源:辽沈晚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