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临西一处据说早于大禹治水的“鲧堤”,被新近的考古发现证明为宋代黄河大堤。这一发现让这处古堤“年轻”了许多,也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宋代水患、水利等方面的资料。 为配合邢台到临西高速公路的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的考古队8月份对公路涉及的临西古堤进行了发掘。发掘地点位于临西县吕寨乡吕寨村南,这里为黄河故道附近,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常有水灾。这处古堤当地有关资料称是大禹的父亲鲧所建,故一直被称为“鲧堤”。相传鲧以建堤堵水的办法治水失败,子承父业的大禹对水加以疏导治理了水患,并成为中国第一个朝代的创建者,这事距今约有4000年。 但考古发现证明这处古堤距我们并没有那么遥远,考古人员对这处呈南北状分布的古堤进行了发掘,从发掘的情况看,古堤为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所建。他们从堤内的夯土层内堆积情况,推测大堤分早、晚两期修建,应为北宋初期始建,不久又重修。历史上黄河下游经常改道,从先秦到北宋末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流经河北平原入渤海,此次发掘的古堤即是北宋时的黄河大堤。 考古人员介绍说,这次发掘确定了临西古堤的性质,提供了宋代水患、水利方面的资料,还提供了宋代社会生活等情况,为这一地区历史*经济社会状况和文化习俗提供了大量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