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余名中外考古学家28日齐聚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对近5年来国内外考古学界对殷商文化的研究状况进行交流,并为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学术支持。 作为商朝最后一个都城——距今约3000年的殷墟的遗址所在地,安阳市是中国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的故乡,是甲骨文发现最早以及发现数量最多的地区。这里拥有高度发达的商代文明和青铜文化,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就于1939年发现于此。目前,安阳殷墟已经名列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 “近几年殷墟考古所取得的成果使我们对殷商文化的认识由王室和贵族扩及到了包括平民百姓的立体的商代社会,由对商代晚期一个横断面的认识到从距今6000年前到2500年前的3000多年间殷墟及其周围聚落兴衰变迁的相对完整的纵向的历史画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巍研究员说。 王巍说:“殷墟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古代都城之一,其遗迹种类之丰富、出土遗物数量之巨大,信息量之丰富以及保存之完好,在中国历代古都中都堪称一流。殷墟同时也是海内外了解中国青铜文明的窗口,是中国考古学的发祥地,因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当之无愧。”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宇信说:“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展示国内外考古学界对殷商文化以及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新研究成果,配合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明,加强海内外学者的交流。” 为期4天的“2004年中国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市人民政府、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河南安阳师范学院联合举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对殷墟的发掘。殷墟的发现标志中国现*古学的诞生。从1928年到1937年春,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其规模和成就为中国现*古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50年起,新中国的考古人员继续发掘,并于1959年设立了安阳殷墟考古工作站。经过70多年的发掘,占地30多平方公里的殷墟终于比较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