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多位考古专家在山西陶寺遗址历经数年考古发掘研究后,近日宣称: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极可能为四千多年前中国尧时代的“唐尧帝都”。 中国考古界专家认为:陶寺遗址不仅确证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及其生生不息的延续性,而且为人们托出一个清晰可鉴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广泛认识价值的尧及尧的时代,并以其自身长久积淀的文明印痕使四千多年前的人文社会景观突现眼前。 截至目前,在陶寺遗址发掘现场,累计发掘钻探五十万平方米,发掘出土的陶寺城址平面呈圆角长方形,总面积约为二百八十万平方米。据考证,陶寺城址由早期小城、中期大城、中期小城三部分组成,中期的祭祀观象区与墓葬区就在中期小城中。观象台位于中期小城内祭祀区,总面积大约在一千四百平方米左右。目前清理的观象台遗迹共为四个层面,遗迹就压在陶寺文化晚期文化层之下。 由此,考古界专家推断,当时,观象台是一处以观象授时功能为核心、兼有观象功能的复合建筑。从宫殿核心建筑区北入口遗迹的发掘,可进一步证实陶寺城址内早、中期宫殿区奢华建筑的存在。 有关专家介绍,四年的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已确证规模空前的史前城址及与城垣相匹配的贵族大墓。这些考古发现从聚落形态、社会形态以及文明程度等方面证实了陶寺遗址极可能为“唐尧帝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