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上海街头,人们时刻能感觉到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明的激荡。上海,这个曾经有着光荣历史和“东方巴黎”美誉的国际大都会,在今天呈现出更加斑斓的色彩,其中最浓重的一笔是,在这片热土上正在诞生着一代“新上海人”。 上海历史上就是一座移民城市。考古发现,上海早在4000年前就有移民,他们由河南东部迁徙而来。如果要追根溯源,上海人最早的祖先是河南人。而后来的绝大多数上海人,均是上海开埠后,从江苏、浙江等地移民过来的,而开埠之初的上海人口不过10万。 上海其实并不大,面积只有6340平方公里,仅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尽管到2003年末,上海的户籍人口达到了1341万多人,但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也不过1%。然而,地方虽小,但每天从世界各地踏上上海这块热土的境外人士就达近万人。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样描述:两位台湾商界的成功人士,在台经商时互相只是仰慕对方大名,却从未谋过面;但他们谁也没有料到,平生第一次见面竟是在上海的古北新区。原来,他俩已双双移居上海,成了不会说上海话的“新上海人”。截至2003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达到了1711万人,也就是说,外来常住人口已经相当于上海户籍人口的近28%。而有关部门的分析认为,如果加上外籍人士,目前在上海市区的外来常住人口已接近30%。 台湾某商业周刊曾搞过一个“年度风云产品”的评选,十位评选人竟然“英雄所见略同”,把“去上海”选为最热门的“商品”。同样,越来越多的“海归”人士把上海当作了首选地。开明的上海市政府抓住了这个机会。至2003年末,在上海发展创业的境内外人才中,已有2.78万人获得上海市居住证。在获得上海市居住证的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占68.7%,硕士、博士以上学历占9.8%。在浦东张江“药谷”,3500多名留学归国人员创办了450多家高科技企业。 从杭州调任上海某银行的杨先生说:过去来上海,街头巷尾到处是“阿拉”声,令外地人“异乡”之感油然而生;而现在,标准的普通话和纯正的英语随处可闻,“阿拉”声反而听不大到了。从中可以看出,今天的上海人海纳百川的胸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