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邢台市文物部门联合对部分邢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200余平方米,清理出隋唐时代的灰坑、窑穴、作坊等遗址100多处,窑炉10座和大批陶瓷器、窑具,并有重大发现。 据河北日报报道,邢窑始烧于北朝时期,主要分布在现在的邢台市内丘县、临城县境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唐代,邢窑的产品因受世人青睐而天下通用并进贡于朝廷,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参加发掘的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有关专家称,这次发掘是配合当地基本建设的一次发掘,也是邢窑历史上发掘面积最大、出土遗迹遗物最丰富、收获最大的一次。发掘出的烧制瓷器主要分青、黄、酱、黑、白、素烧、三彩等种,有碗、罐、瓶、匣、盂、壶、盘、盒、钵、提梁盘、鸟食罐、多足砚、高足盘、围棋子、鹦鹉杯、扁壶、车轮、扑满、菩萨、罗汉、武士俑、文官俑及马、猴等动物和镇墓俑、佛龛等30余类。一些唐代的细白瓷碗、盒、罐的器底或器盖上,刻有盈、官、翰林字款,非常珍贵。 在这次发掘中,发现了数量相当可观的官字款白瓷,年代大约在中唐时期。专家称,以前一般认为北方只有定窑生产官瓷,四大官窑中也没有邢窑,这一发现将改变这一看法。在发掘的10座窑炉中,专家发现小部分窑炉是烧瓷的,大部分是烧陶的,烧陶的年代要早于烧瓷的年代,这一发现也将改变瓷陶不混烧的观点。 专家介绍,这次发掘出土的遗物从隋代至晚唐,延续了数百年时间,而且数量相当可观,这证明该区域在当时是主要的烧瓷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