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今日宣布,在吉林省抚松县发现的17.5公斤重的黑曜石“石核”,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最大的石核。当地同时还发掘出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第一个山地露天居住遗址。 吉大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说,这些发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古领域的多项空白,为东北亚旧石器的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据石器考古研究专家陈全家介绍,占整个人类历史90%以上的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开端,这时的人类使用原始的打制石器从事生产。打制石器首先要选合适的石料,从其边缘打下石片(长条型的称为“石叶”),然后再加工成适用的石器(工具)。用来生产石片的那块石料就是“石核”,上面往往留下人工打击、剥离石片时形成的台面、疤痕等。黑曜石细腻、坚硬、易破碎,是打制石器比较理想的原料。 1999年秋,吉林省抚松县新屯镇农民张春德刨出一块又黑又亮的大石头,陈全家副教授鉴定后认定它是“石核”,其原料是长白山火山爆发形成的黑曜石。这块石核重17.5公斤,其上所剥离“石叶”的疤痕长32.3厘米,宽4.4厘米,均为国内同类石器之最,在国外也是罕见的。 2002年9月末至10月初,吉大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抚松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出土“石核”的地点进行了抢救性试掘。在1万年前的*亚黏土层中,他们发现了一座用大石块围成的椭圆形居住址(即窝棚式建筑),地面用小块石头垫铺,比较平坦。室内东西长5.8米、南北宽3.5米,门道位于南侧中部,宽1.1米。在门道前方的左侧有一处直径约2米的用火遗迹,在遗迹内出有较多的木炭和灰烬。在上述两个遗迹内均发现以黑曜石为原料打制的小型石制品和碎片,共32件。但在其周围没有发现其他黑曜石原料。 专家判断,这个遗址可能是个原始人的季节性居住址,其主人从远处搬来大石核,随用随制石器,在现场发现的这些石制品应是从大石核上打下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