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发掘出了200万年前的古人类遗迹!" 泥河湾,这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小村落,顿时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其实,在法国考古学家步日耶1935年推测"泥河湾一带可能有过古人类生存"起时,泥河湾就已声名鹊起。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探索,泥河湾渐渐掀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泥河湾坐落在河北省阳原县东部桑干河畔。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这里高耸的地层露头和美丽的神话传说,就吸引了一批西方传教士和学者的关注。1924年,英国地质学家巴尔博最先发现泥河湾,他在这里通过大量调查,首先把含有双壳蚌化石的、露出一套灰白灰黄的河湖沉积物命名为"泥河湾层"。1927年,巴尔博等人对泥河湾层作了分层记述,并报道了泥河湾层中发现的脊椎动物种类。这样,泥河湾地层就为追寻人类早期活动的踪迹提供了前景。 1935年,法国考古学家步日耶根据泥河湾村东北地带采集到的似乎有人工痕迹的石块和动物化石标本,推测泥河湾一带可能有过古人类生存。这一发现虽然未能让更多的人认同,但它像重重迷雾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探索者的征程,并从此叩响了泥河湾神秘的大门。 从那时起,考古学家们就坚信在泥河湾地层发现早期人类的遗迹只是个时间问题。 随后,泥河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地质工作者、考古工作者到这里考察探秘。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在泥河湾追寻远古人类活动踪迹的大门终于被考古学家叩开。 197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盖培和卫奇两位专家发现了距今1万年的虎头梁遗址。这里发掘出以楔状石核和尖状器为主的石器,还发掘出了古人使用过的灶坑,周围散落着大量的木炭粒、烧骨和烧过的驼鸟蛋皮。在虎头梁的于家沟还出土了1万年以前的夹砂黄褐色陶片,对研究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农业起源、制陶业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考古重大发现增强了考古工作者在泥河湾寻找更早期人类活动遗迹的信心。 时隔不久,泥河湾考古再次取得突破。 1974年,著名学者贾兰坡和卫奇在泥河湾村西约70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距今大约10万年的许家窑--侯家窑遗址,从中发现珍贵的古人类化石16件,这一发现让考古学家倍受鼓舞。 然而,在泥河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考古发现是在1978年。这一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尤玉柱、汤英俊和李毅发现了小长梁遗址。这里保存了大量古人类的文化遗存。中美两国科学家联合用古地磁法对小长梁遗址的年代进行了测定,结论为距今136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至此,小长梁成为东亚北部确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使得"在100万年前亚洲没有人类文明"的论断不攻自破。 小长梁遗址的发现,意味着在泥河湾地区寻找古人类早期活动遗迹的努力终于获得重大突破,它不仅证实了泥河湾一带曾经生活过早期人类的推测,也让步日耶在半个世纪前留下的历史悬念有了结论。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北考古工作者对泥河湾持续做了20多年的考察发掘工作。1992年,在相当于小长梁遗址文化层下部20多米深的地层中,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考古专家谢飞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另一个旧石器早期遗址棗马圈沟遗址,这一遗址的发现足以令世界为之震惊。 2001年10月,考古工作者对马圈沟底部遗址进行了发掘,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这一次,人们惊奇地发现了古人类分食猎物的场景。遗址中散落着一组相对集中的大象骨骼,其中夹杂着一些石核、石片、刮削器和自然石块。在现场还发现了一件燧石刮削器恰巧置于一条肋骨之上,肋骨上保存着十分清晰的砍砸和刮削痕迹。这无疑说明当时人类、石制品和象的遗骼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勾勒出了一幅极为形象的人类群体肢解动物遗骼、刮肉取食的活生生的进餐场景。这种遗迹极为罕见,它的发现将泥河湾出现古人类的时间向前推到距今200万年的远古时期,并对"人类非洲单一起源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向世界昭示:人类不仅从东非的奥杜威峡谷中走来,也很可能从中国的泥河湾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