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凤翔县近日勘探出61座墓葬,经抢救性发掘,初步认定这是一处唐朝晚期至五代时期的公共墓葬群。出土的文物和墓葬中的殉葬现象,又演绎出一番唐朝“西京”传奇。陕西凤翔古称雍州,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华山隐士萧史,二人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同乘凤凰飞去。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取此意更名为凤翔。凤翔自古以来就是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与西安相辅,从先秦建都以后的各个朝代,均为州、郡、府、路之治所,遂有“西京”之称。北宋时期苏轼曾任凤翔府判官,在此作有《凤鸣驿记》、《喜雨亭记》、《凌虚台记》等传诵至今的诗文。 最近考古工作者在凤翔县城恒立集团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勘探出61座墓葬,经挖掘考证,部分墓葬有数目不等的天井,表明墓主人身份非同一般,而大部分墓葬的主人都是一般官吏和平民。 先秦时期政府已明令丧葬之时不得再进行殉人,但这处以晚唐为主的墓葬中却发现有少数墓的墓道和墓室内有单人或多人的骨骼被堆放在一起的情形。记者查阅史料得知,迟至14世纪的明朝,部分地区仍有殉人的现象,当时的政府不得不再次明令禁止。 对于多人殉葬的现象,部分考古专家推测,很可能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迁葬形式,也就是说某些少数民族成员的遗骨被从别处迁至凤翔,再按照其亲缘关系合葬于一座墓内。 由于多数墓葬已经在不同时期被盗掘,这处墓群只从保留较完整的墓中出土40多件文物,如天王俑、镇墓兽、女俑、文官俑、驼俑和塔式罐等,文物的晚唐特征十分明显。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雍城考古队队长田亚岐研究员说,经多年考古调查和勘探发掘,凤翔县城南北两侧属于此时期的墓葬规模很大,墓葬的数量也非常多,这在帝王陵墓盘踞的关中地区十分罕见。 他说,结合史料分析,晚唐至五代时期,前有“安史之乱”,致使唐王朝摇摇欲坠,国都长安极不安宁,唐肃宗、唐僖宗等都曾把凤翔作为避乱之地,长期驻此处理朝政,后来唐亡之后的五代时期,称为岐王的李茂贞又在凤翔建都18年。于是,在凤翔一带长期有部分宗室大臣和社会名流生活,其死后将家人尸骨安放于“西京”实是人之常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