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危山出土的兵马俑2日完成初步发掘工作。危山兵马俑考古队执行领队崔大庸说:“这是我国继秦始皇兵马俑、陕西咸阳杨家洼兵马俑之后,发现的第三大兵马俑坑。” 这座兵马俑坑出土于济南章丘市圣井镇政府驻地南方附近的危山风景区半山腰上,发掘工作从11月29日正式开始。据考古队介绍,该坑确认为是一座汉代兵马俑陪葬坑。坑长9.7米、宽1.9米,深约70厘米。这是目前山东地区发现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兵马俑陪葬坑。 坑内共出土彩绘兵马俑100多具。兵马俑阵的排列按照汉代贵族陪葬体制安放,前队为骑兵队列、中部为车队、后部为步兵队列。骑兵队列每排五人,共约30人,骑马陶俑气宇轩昂、栩栩如生,马俑呈赤红色,轮廓分明、雄健有力,周围有护卫队列。马俑的耳朵和尾巴并非与马身连为一体,而是从马头和马臀上的小孔分别插入,马耳和马尾都可以自如地抖动。中部是由三驾马车组成的车队,前面两辆是驷马立车,由四匹高头大马拉车,即古语“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由来;后面是一架双辕轺车。据崔大庸介绍,马车构件非常齐全,是目前已发现的汉代陶车中从体量到形制较大者,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俑阵后部为步兵队列,步兵俑比骑兵俑略小,手持盾牌,威风凛凛,手部和盾牌均为插入,可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步兵俑约80具。在出土的器具中,还有一面印着红色花纹的律鼓和两面小鼓。据介绍,马俑和人俑的制造方法均为模制,个别构件为插件,制作水平较高。 崔大庸说:“这次发掘的意义在于,兵马俑的结构排列完全符合汉代车马出行的礼制,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贵族出行时的情景,这种骑兵、车队、步兵以及器具的组合以前只在汉代石像等图像里见过,这是第一次出土实物;就这座兵马俑的规模、结构和意义而言,仅次于秦始皇兵马俑、陕西咸阳杨家洼兵马俑,堪称全国第三大兵马俑。” 兵马俑墓主尚无定论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考古专家们断定,这是一座汉代兵马俑陪葬坑。那么它的墓主是谁呢? 危山兵马俑考古队执行领队崔大庸说:“墓主很可能是王侯,但究竟是哪一个王侯现在还不能确定。”山东省知名考古专家蒋英炬说:“从其规模和体制看,墓主不会是郡守等一般官吏,应该是王侯或大将军之类的显贵。汉代大将军霍去病死后,皇帝就赐给他类似这样的陪葬。” 墓主尚未有定论,各方面推测纷纷。西汉济南王刘辟光的陵墓建于此山,关于墓主是刘辟光的推测首先被提了出来。但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王克奇教授认为,墓主为刘辟光的可能性很小。他虽是济南王,但因参加了“七国之乱”而被处决,其葬礼不可能太张扬。 有人提出这处陶俑与位于章丘市枣园镇洛庄村村西的洛庄汉墓有关。洛庄汉墓据推测是西汉初年(公元前186年前后)吕国国王吕台。洛庄汉墓在汉代王陵考古史上创下了许多第一和全国之最:围绕墓室挖设的陪葬坑、祭祀坑数量,在国内已发掘的40余座汉代诸侯王墓中是最多的;洛庄汉墓面积也是已知汉代诸侯王墓之最;仅从出土古代乐器看,乐器坑中一次出土107件编磬,数量超过以往汉*古出土编磬的总和;洛庄汉墓出土编钟为汉*古中第一次发现的双音钟;铜铃也是首次见诸于乐器组合中。 但王克奇教授提出,这处俑坑与洛庄汉墓有关系的可能性不会很大。因为洛庄汉墓据推测为吕台之墓,吕家在平陵(俑坑发掘处汉代属于平陵地界)有三代王,但吕台的儿子吕嘉为废王,其葬礼规模不会很大。他认为最有可能是东汉济南王刘康或其后代。一是因为刘康及其后代做济南王时,国都也是在平陵;二是刘康及其后代刘错、刘显等都是善终,在当时等级观念非常强的情况下,对其厚葬是必然的事,所以墓主为刘康或其后代的可能性很大。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安作璋教授也认为,刘辟光是一位叛王,不会有如此豪华的陪葬坑,东汉济南王刘康的可能性较大。据记载,刘康生活奢侈,拥有大量私田和奴婢。 崔大庸说,从出土的陶俑和器具形状大小判断,其年代应该是1700年前的东汉时期。这就推翻了墓主是西汉济南王刘辟光和西汉吕国国王的推论。 更有文物爱好者异想天开地说,这儿可能不是第一现场,因为这些文物上方的埋藏土层太浅,土质较新,埋藏时间不会很久,可能是盗墓者盗取后又埋在此处的。 危山兵马俑的墓主究竟是谁?主墓室又在哪里?还有没有其他的陪葬坑?如果有,会在哪里?在兵马俑阵里,有一个头戴风帽、面颊圆鼓的陶俑,不像汉代陶俑,却有北朝时期的特点。它究竟是那个时代的?如果它是南北朝时期的,怎么会加入到汉代兵马俑中来?……谜团一个紧接着一个,这就是考古的魔力所在、奥妙所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