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埃及著名的金木乃伊谷 又出土20具木乃伊
  • 墨西哥考古新发现 月亮金字塔内发现10具无头尸
  • 欧洲最古老的木梯: 三千多年前木梯在奥地利出土
  • 瑞士发现大面积恐龙脚印区 距今已有1.52亿年
  • 加拿大地质学家发现恐龙足迹和龟壳化石
  • 阿富汗寻找超级巴米扬 沉睡地下已千年
  • 化学分析纺织碎片揭露史前人类生活细节(图)
  • 胡夫金字塔发现新秘道 可能通往木乃伊密室
  • 保加利亚考古学家 发现2400年历史罕见金面具(图)
  • 乌克兰考古: 黑海之滨也有古奥运会 只晚2百年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英国发现13000年前冰河时代洞穴岩画 (组图)<%=id%>

    新浪科技

    岩石上的熊画像。画家人为描加的线条有助于看清熊的轮廓。

    岩石上的驼鹿画像。画家人为描加的线条有助于看清鹿的轮廓。

        新浪科技讯 近日,英国考古学家在英格兰诺丁汉郡发现了一些精妙绝伦的洞顶岩画,而这些艺术作品可追溯到13000年前。

        岩画来自于克瑞斯威尔峭壁(Creswell Crags)的“教堂洞穴”(Church Hole Cave)。洞顶岩画所描绘的是一些动物形象,包括鹿、熊、鸟,还有一些可能是舞蹈女性的图像。一种原本被认为不可能在英国存在的带角野山羊,竟然出现在岩画当中。

        考古学家将这个洞穴称为“冰河时代的西斯廷教堂”。之所以称之为“冰河时代的西斯廷教堂”,是因为它拥有世界上最绚丽的石器时代洞窟顶岩画,而且这些洞顶岩画的发现,将英国的岩画艺术向前推移了大约8000年,这意味着早在冰河时代欧洲就盛行着一种统一的原始文化。

        几年来,尽管考古学家及其他专家已经光顾克瑞斯威尔峭壁无数多次,然而洞窟天花板上的宏伟艺术作品直到最近才被发现,因为洞内光线黯淡,而且这些图像又是以浅浮雕的形式混杂在岩石峭壁之中。从这些岩画艺术作品看,早期艺术家已经掌握了高超的浅浮雕技术。

        关于发现洞顶岩画的过程,研究小组成员、西班牙开放大学一位冰河时代艺术专家瑟吉欧-瑞波勒说,“我先是看到了一条线,然后突然发现了一个动物头(后来证实了是岩画上一只红色牡鹿的鹿头),当时我忍不住用西班牙语说了句脏话――这实在太让人兴奋了。”

        照片:英格兰克瑞丝威尔峭壁上发现的一幅浅浮雕。

        瑞波勒的同事保罗-彼提特是谢菲尔德大学的一名考古学家,他认为这些洞穴雕刻匠应该属于冰河时代欧洲文化,即是“马格德林”(Magdalenian)文化。克瑞斯威尔的艺术家可能在洞穴中避暑,随身驱赶迁徙的驯鹿成为他们夏季的主要食物。至于如何过冬,彼提特认为洞穴中的男人女人则是居住在今天的北海(North Sea)附近苏格兰东南部的低地,或者荷兰,又或者是莱茵河地区中部。彼提特更进一步推测,他们与冰河时代的其他欧洲人保持交流联系,而“教堂洞穴”艺术则是巩固和交流他们之间的共享文化的一种方式。

        此前,原始洞穴艺术在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已经被陆续发现。而英国洞穴表现的则可能是马格德林文化的最北部地区。彼提特说,在20000年以前,“教堂洞穴”距冰帽只有18.64英里。

        处理图:借助特殊技术对克瑞丝威尔峭壁发现的一幅浅浮雕进行图像处理,可以展示出照片中难以观察出来的细节。

        也许舞蹈有助于穴居人在冬天里御寒。尽管对于洞顶岩画中的“舞蹈女”图像存在着一些争议,但彼提特坚持他的观点:“那些*的轮廓,蹶臀伸臂,看起来就像是一幅舞女图,她们的肢体形状与欧洲的例子相似,似乎证明了克瑞斯威尔人唱歌和舞蹈的方式与欧洲大陆人一样。”

        英国历史学家和艺术专家对该洞穴艺术发现表示惊叹和赞许,并将它称之为“自20世纪90年代在Boxgrove发现50万年前原始人类以来英国旧石器时代研究史上的最重大的发现”。

        英国古迹保护组织“英国遗产”巡视员乔恩-汉伯表示,“教科书上往往这么写:英国没有洞穴艺术。现在,这些教科书要重新编写了。大约500代以前,人们就开始在洞穴壁上创造出这些图画来描绘他们所了解知道的世界,这是很值得注意的。”

        研究学者正准备在克瑞斯威尔建一座博物馆和教育中心。(编译/梦飞)

    孙洁摘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