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鬃山的“龙”
从马鬃山出发的当日,在下午4点多我们就到达70多公里外的营地。于是赶着搭建做饭、工作的帐篷,拉通发电线路,直到7点多才开始安置自己的野外宿营小帐篷,迎着落日的霞光,10多顶小帐篷出现在余辉掩映下的马鬃山山脚下,从此,我们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度过这段野外生活。
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饭,我们就分组开始进行野外地质踏勘,这里出露的地层以下白垩统新民堡群为主,岩层的产状较为水平,远望去像层层梯田,其中岩性以红色的砂岩、粉砂岩为主,其中还夹着砾岩和黑色薄层页岩。恐龙化石就在红色的砂岩和粉砂岩层中。由于风化作用强烈,在野外很难直接找到原始的岩层,需要将表层厚厚的风化土清除掉才能看到里面尚未风化的真实岩层。不过,也是由于风化作用,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一些骨骼化石经风化搬运后的碎片,便于为我们提供这里有无化石的线索。经过两天的初步踏勘,我们终于在距离营区不远的两个方向分别发现了龟化石区与恐龙骨骼区。根据过去的工作资料记载,这里的恐龙主要是以早白垩世类型为主,如鸟脚类的棱齿龙类、原巴克龙以及鹦鹉嘴龙和原角龙类。还有一部分队员在黑色的页岩层中寻找鸟类化石,先前就曾在这一带找到过甘肃鸟化石,所以,他们有绝对的信心希望在这里也实现梦想。此外,在清理化石现场过程中,还找到了类似哺乳动物牙齿的很多碎片化石。所以,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