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宿州发现隋唐大运河遗址
  • 内蒙古赤峰境内发现红山文化时期陶塑人面像
  • 江苏江阴南楼发现保存完整的崧泽文化聚落
  • 江苏淮安发现一座地下唐井
  • 江宁六朝大墓发掘结束
  • 盐湖区挖出一奇特清代墓室
  • 中国文物鉴定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班开班在即
  • 青海省长宁遗址挖出大型古人类居住场所
  • 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
  • 南海神庙挖出神秘古建筑群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武清考古出土三大惊喜

    ,在大港发现过几尊北魏时期的青铜造像。此次京津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考古在武清兰城遗址发现北朝时期墓葬两座,在武清齐庄遗址又发现北朝时期墓葬两座,极大丰富了天津地区北朝时期考古遗存的数量,尤其是北齐纪年墓葬的发现,在天津考古尚属首次。为建立天津地区北朝时期考古遗存的考古学年代标尺,提供了极为精准的考古学材料,揭开了天津地区北朝时期考古遗存的神秘面纱。

      据文献记载:武清县治在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迁至今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附近,一直到明洪武初年,才因避水患又迁至今武清区城关镇。旧县作为武清县治延续时间长达900多年。考古工作人员说,武清齐庄遗址东距今旧县村不过4里多,兰城遗址北距今旧县村也不过40里左右,因此,在这两处遗址发现如此丰富的北朝时期墓葬遗存实属偶然中的必然,也从考古发现的角度佐证了文献记载中旧县作为武清县治的史实。 京津高速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武清段齐庄遗址考古发掘以来,备受社会广泛关注。昨天从市文物遗产保护中心又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从齐庄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工作者首次发现了金代釉上彩瓷像;首次发现天津地区有明确纪年的北齐墓葬。在兰城遗址考古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座汉代窑址,这也是目前首次在天津地区内发现的完整的汉代窑址。考古专家预计,随着京津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和京津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深入,武清地区还会有更多的运河聚落遗址和北朝时期遗存被发现。

      惊喜一北朝两墓葬佐证1500多年前县治

      北朝火葬墓出土的灰陶罐

      令考古工作者最为兴奋的是,在齐庄遗址中新发现了两座北朝时期的墓葬遗存:其中一座为南北向砖棺夫妻合葬墓,这座墓呈长方形,长2.8米,棺室北宽南狭,从墓葬出土层位、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判断,属于典型的北魏时期墓葬。另一座为火葬墓,灰陶罐上压两块扣合的青砖与红砖,在墓志砖上明确刻有“大齐天保八年(公元557年)八月廿九日,仓州重合人赵××妻郑××”全文3行23字,明确说明墓主人的下葬年代、籍贯和姓名。

      据介绍,天津北朝时期考古遗存一直发现较少,过去仅在蓟县邦均发现过一座北朝时期墓葬,在大港发现过几尊北魏时期的青铜造像。此次京津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考古在武清兰城遗址发现北朝时期墓葬两座,在武清齐庄遗址又发现北朝时期墓葬两座,极大丰富了天津地区北朝时期考古遗存的数量,尤其是北齐纪年墓葬的发现,在天津考古尚属首次。为建立天津地区北朝时期考古遗存的考古学年代标尺,提供了极为精准的考古学材料,揭开了天津地区北朝时期考古遗存的神秘面纱。

      据文献记载:武清县治在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迁至今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附近,一直到明洪武初年,才因避水患又迁至今武清区城关镇。旧县作为武清县治延续时间长达900多年。考古工作人员说,武清齐庄遗址东距今旧县村不过4里多,兰城遗址北距今旧县村也不过40里左右,因此,在这两处遗址发现如此丰富的北朝时期墓葬遗存实属偶然中的必然,也从考古发现的角度佐证了文献记载中旧县作为武清县治的史实。

        惊喜二 金代观音像头身一体尚存悬念

      金代观音像俑头及俑身

      日前,考古人员在齐庄遗址发现了一件金代观音像俑头,色彩艳丽,一段时间来寻找到残失的观音俑身,使之恢复完整成为考古工作者的迫切愿望。几天前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现场又发现一件金代釉上彩的瓷俑身,虽然历经600余年,但出土时俑身仍然保持着鲜艳的色彩,双手随意低垂,双脚一高一低,其中一只踩在一朵莲花上,专家称,这种坐姿叫作“游戏坐”,十分洒脱。但是通过考古工作者的现场比对研究,由于观音像的肩部尚没有找到,所以暂不能肯定两次发现的金代观音瓷像属于同一个体,如果是两个个体,各自残缺部分仍待寻找。因此观音像暂时留下了一个悬念,或许待全部考古发掘结束之后才能水落石出。

      据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天津站责任鉴定员张安鸽研究员介绍,此次考古发现的金代釉上彩观音像产于河北磁州窑,造型精美生动、质地比一般的磁州窑细腻滑润,所施红、绿、黄、黑彩是经高、低温两次烧制,颜色鲜艳活泼,是磁州窑中难得的精品。而通过考古发掘获得如此精美的观音瓷像,在天津考古史上尚属首次,为天津地区运河聚落考古增添了新的素材。

      惊喜三 汉代窑址推测周边存在大型建筑

      汉代窑址出土的卷云纹瓦当

      在武清区高村乡兰城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座非常完整的汉代窑址,历史上天津曾发现的最早窑址是西周时期的,最多的是金元时期的窑址,此次在发现的汉代窑址在天津地区还是第一次。整座窑长约5.2米,最宽处为2.4米,布局呈现出操作间、火塘、窑床、三个烟口及烟道。据介绍,根据出土的物品分析,这座窑应该是烧制生活器皿和建筑材料的窑,需烧制的东西是被放在窑床上,然后把火塘的门封死,从操作间加温。

      从这座窑里出土了两块较完整的瓦当(建筑材料),呈卷云纹。据介绍,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瓦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形状有半圆或圆形,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约在春秋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主要纹饰为兽面纹,后来逐渐向卷云纹等其他纹饰发展。

      考古工作人员称,像兰城遗址中出土的这两块圆形瓦当推测应该是用在大型建筑物上,所以在这片遗址的周围可能会存在大型建筑物,这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来论证。此次发现的这座汉代窑址对研究汉代窑址的构造,以及汉代陶器烧制的过程、技术都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