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宿州发现隋唐大运河遗址
  • 武清考古出土三大惊喜
  • 潍坊市青州2000年前汉代古墓惊见天日
  • 江苏淮安发现一座地下唐井
  • 江宁六朝大墓发掘结束
  • 盐湖区挖出一奇特清代墓室
  • 中国文物鉴定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班开班在即
  • 青海省长宁遗址挖出大型古人类居住场所
  • 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
  • 南海神庙挖出神秘古建筑群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青海喇家遗址去年发掘又取得新进展

    部分地点的文化堆积或地层堆积都比较薄,只有少数地点的地层相对较厚,不少遗存被毁坏甚至破坏殆尽,然而也有一些地层堆积相对保存还算比较好,文化遗存埋藏较深,也保留了一些比较连续完整叠压关系的地层现象。

        Ⅺ区位于上喇家台地东缘,紧邻岗沟,在吕家沟和岗沟交汇处,与吕家沟南边发现F3、F4、F7、F10等的遗址Ⅱ区和Ⅳ区遥遥相对。Ⅺ区的台地边缘明显被不同程度地冲毁。在南段坡沿上发掘清理出2座并列的齐家文化白灰面房址(F30、F31),其在断壁上已经有所暴露,门向东。发掘中还发现一条穿过2个房址的南北向地裂缝,宽约10—20厘米,两端继续延伸,也有一些不同走向的小裂缝从房址通过。可以断定北侧的F31是被地震破坏而坍塌毁坏的,室内保留下大量陶器等各类原生状态的遗存,有些陶器中还保存着当时内盛的遗存物;室内堆积叠压了地裂缝,并有堆积物灌入裂缝中。周围墙壁明显下挫,使房址剧烈变形。而南侧的F30是先前已经废弃的房址,室内没有遗留任何遗物,填土为灰烬层和人为堆积层,与灾难坍塌堆积显著不同,地裂缝打破和穿过了该房址内的填土堆积层。相邻的这2个房址的地震裂缝地层现象,表现了极为准确清晰的地层关系和年代先后次序,也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地震与喇家遗址灾难现象有极为明确的联系。另外在地震坍塌的F31白灰面地面以下约30厘米深处还发现另一层白灰地面,表明F31是一个在已废但没有塌的房址原位上重又构筑的建筑,地面重新铺垫了约30厘米厚的土层,带门的前壁是后来重新垒筑起来的墙体。下层的白灰面地面高度与F30大致相同,从而显示这是与F30可能曾经有过基本同时使用的时间。在F30堆积之上有残余的红土堆积层,又有辛店文化墓葬打破红土并叠压在F30废墟之上。F30与F31这组地层关系现象,是颇为难得的又一例关于喇家遗址灾难和年代地层关系的最新证据。

        在Ⅺ区北部较高处位置上,辛店文化的堆积像是一个台子,高于周围地势。辛店文化堆积打破并叠压红土层,形成了以红土和砂子以及少量残碎陶片与碎石块混杂起来的斜坡状的人工堆积层,因地势高且长年不能接受渗水,因而土质十分坚硬,挖掘极为困难。堆积层上和堆积层中都有一些辛店文化的坑。有的坑还是比较整齐排列的,像是柱子洞,但并不排列完整,且坑皆较浅,有的呈锅底状,直径一般多在约50厘米,不过坑径并不一致,深浅也不统一,推测或许与祭祀有关,但目前还不能最后肯定其性质。

        在探方北壁外的一个1米宽的小解剖探沟中,在洪水红土层叠压之下,还发现颇似耕地的现象,表现为地面不平齐,呈松散结构(有红色淤泥渗入),有均匀的似“垄沟”状的浅沟,但发现的范围还太小,有待继续进行扩大发掘。已采样进行相关科技手段的测试分析,初步结果表明并不是生土层,也不是通常的文化层。这无疑是探寻到了接近齐家文化耕地的一个重要线索,喇家遗址由于灾难和洪水堆积很有可能比较好地保存下来古耕地遗迹,我们一直在探寻,这是多年来对史前旱作耕地探索过程的一次重大进展。

        Ⅻ区紧接在Ⅺ区西侧。这里南端坡沿上发现辛店文化的墓葬群。从已发掘出的几座墓葬看,大多属于偏洞墓,二次扰乱葬,几乎没有什么随葬品,人骨散乱不全。联系到在F30上面叠压的辛店文化墓葬残况,也是二次扰乱的偏洞墓,有可能这是连续成一大片的辛店文化墓地,但是在改土造田过程中,已经大面积遭到破坏。辛店文化墓地和文化堆积以及地层关系的新发现,增添了喇家遗址新的重要文化内涵。这次发现,获得了比较完整的连续地层叠压现象,解决了在喇家遗址同一地点从齐家文化到辛店文化之间经过灾难发生形成长期间隔再叠压起来的连续完整的地层关系。这是一次新的收获。

        在西区继续扩大发掘的地点(遗址Ⅷ区),2004年的发掘中,曾发现4座房址(F23、F24、F26、F27)并列成排,门皆向东,与F25方向相对。但这次在东、西和北面的扩大发掘中,新发现F28和F29,分别位于东西两端,门皆向南,而且发现F23、F24与F26、F27虽是并列一排,但却表现为有土墙相隔的不同院落。这些房址方向不同,布局上形成了多个独立的单元,既相关组合,又各自分隔,呈现出不同以往认识的全新的建筑格局。而且也同喇家遗址东区所反映出来的环绕崖壁的窑洞式建筑格局迥异,显示出一种建筑格局的新形式。这些不同方式可能与所处不同的微地形、微地貌有关系,是齐家文化先民因地制宜采取的比较灵活的建筑布局形式,同时有可能与所处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关系结构以及家庭家族结构也有着特定的相应关系。这个区域的发掘面积,现在看来还是不够的,很有限的,如果继续扩大发掘,这里的建筑格局就有可能更大范围揭示出来,将可以展现得更加清楚。

        本年度是喇家遗址第6次继续发掘,在北区开展的发掘使得喇家遗址内几个大的区域都程度不等地进行了发掘性质的工作,发掘明显较之于调查或钻探更加深化了对于遗址整体较为全面的把握和更为准确的认识。更充分增加了对遗址内涵的新认识,扩大了对遗址布局的新认识,强化了灾难遗迹和灾难过程的证据,促进了对于灾难现象与过程以及文化分期和遗址延续时间的再认识。(叶茂林  任晓燕  蔡林海  钟  建  何克洲)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