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考古、勘查文物。
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丘刚说:“之前,省考古人员在对昌江七叉乡信冲洞遗址发掘时,在附近发现一万年前的早期动物化石,这次为了把考古工作做好做细,省博物馆特别邀请国内研究旧石器的权威专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李超荣来琼指导参与这次文物调查和考古。
昌化江支流地层重大发现
3块旧石器推前海南历史
文物调查考古队在昌化江支流南阳溪考古时,旧石器考古专家李超荣教授在位于南阳溪大桥下流左岸第二级阶地的-粘土中分别发现了3块旧石器。李超荣先生从地质、地貌及石制品的打制特征初步认定,这应该是属于考古学年代旧石器时代晚期,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距今约2万年左右的人类活动遗址。他激动不已,从他多年对旧石器的考古发掘上判断,他确定这是旧石器时代的文物,这种旧石器时代文物的发现,将填补海南旧石器的空白,海南岛人类活动的历史将被前推1万年。
海南省博物馆明年竣工
旧石器将成为新馆“镇馆之宝”
这次发现的3件旧石器石制品,经过文物定级后,它的去向引人注目。
据了解,新建的海南省博物馆将于明年6月竣工。海南省博物馆馆长丘刚说,新馆落成对外开放后,新博物馆的各项安全设施经评估合格,这些珍贵的文物将成为新馆的“镇馆之宝”收藏展出。让更多的人能亲眼目睹古人类的生产工具,感受海南悠久的人类活动历史。
专家点评
2万年前海南岛生活早期人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李超荣教授作为第一个发现海南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学家,他讲解了海南岛史前人类活动的相关情况。
李超荣教授说,史前人类在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着渔猎和采集的生活,主要居于洞穴和茅草屋中。
在2万年,海南的地质和人文环境很适合史前人类居住。
他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旧石器时代,海南岛的南渡江和昌化江流域,生活着早期人类,他们居住在邻近河水、溪流边的阶地,结茅为庐,或居于洞穴中,呈群居分布,以防止野兽的侵袭。
他们生活的地方阳光充足、有水、有野果,以打制的石器为生产工具,过着采集野果、捕渔、狩猎的生活。
李超荣教授在昌化江支流南阳溪发现旧石器遗址的地方还发现史前动物化石遗迹,他综合判断该石器地址是属于海南岛早期人类活动的旷野遗址,属于一处临时营地。
发现意义
海南文物考古的一次突破
13日,海南省博物馆馆长、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丘刚研究员对海南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从各方面综合判断,海南存在着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活动的相关条件,海南2万年左右有人类活动应不足为奇。
丘刚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充分印证了李超荣教授在海南首次发现旧石器的可靠性和可能性。他从海南的地质、气候和周边地区发现旧石器遗址,推断海南岛完全可能存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
丘所长介绍说,从地理构造上看,在1万年以前,海南岛与内陆是连成一体的。目前在岛上先后发现过剑龄象、豪猪、华南虎等来自内地的动物化石。而且从山体走向上判断,海南岛与广东雷州一带的山体走向很同,地质特征相同,都属玄武岩,连火山爆发的区域也是和雷州半岛紧密相连的,海南属于大陆型岛屿,在1万年左右的大理冰川期,海平面上升后,海南岛才与内陆分离。
从气候上看,1万年前左右,海南岛的气候偏凉一点,非常适合人类和动物栖息。在三亚落笔洞有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早期人类从洞穴生活过渡到沿海岸边生活大约经过了6000年左右。
此外,海南周边省份广东、广西以及香港地区均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因此,从地质、气候、物种环境地理形成和周边地区发现旧石器遗址几个方面印:证海南发现旧石器遗址是迟早的事,对此我们为李超荣教授在海南首次发现旧石器遗址感到欣喜。
海南省文体厅文管办副主任王亦平就昌化江流域发现旧石器砍砸器和石核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这是海南文物考古的一次突破,对研究海南省的史前史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海南无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空白,也对研究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王副主任认为,昌化江流域可能是海南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这里的石灰岩地质与广西的地质结构比较相似。这次旧石器石制品的发现更印证了他的推测。
旧石器制品
2006年6月,由海南省文体厅、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昌江县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昌化江的支流南阳溪进行史前文物调查中发现两处旧石器地点。在地层中发现3件石制品其中包括有石核1件和砍砸器2件。石制品原料均采用石英岩。另外,在地表采集到两件夹砂红陶片。
< 1 > < 2 >
|